ICS 67.060 X 52 DB52 贵 州 省 地 方 标 准 DB 52/T 1024—2015 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Reconstruction of Low-yield Seedling Camellia Oleifera Forest 2015 - 03 - 15 发布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5 - 09 - 15 实施 发 布 DB52/T 1024—2015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改造目标 .......................................................................... 1 5 低产类型划分与成因评判 ............................................................ 2 6 低改技术措施 ...................................................................... 2 7 病虫害防治 ........................................................................ 4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油茶实生低产林样地基本情况调查表 ................................ 5 I DB52/T 1024—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指导原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果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贵州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黔东南州林科所、威宁县林业局、天柱县林业局、锦屏 县林业局、黎平县林业局、黎平县东风林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许杰、罗扬、邱建生、王进、张明刚、王港、曾亚军、罗在柒、杨春华、王定 江、耿继斌、袁昌选、龙学为、吴运辉、毛红。 II DB52/T 1024—2015 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技术的术语和定义、改造目标、低产类型划分与成因评判、低改 技术措施、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境内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935 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茶实生低产林 low-yield Seedling Forests of Camellia oleifera 2 由种子繁殖的,年产油量在 5 kg/667 m 以下的油茶成林。 3.2 优良植株 superior tree 林分内生长健壮、结实正常,长势和产量优于林分平均水平的植株。 3.3 油茶纯林 pure stands of Camellia oleifera 油茶覆盖度或株数比例占80%以上的林分。 3.4 油茶混交林 mixed stands of Camellia oleifera 2 油茶与乔木树种组成的乔灌混交林,油茶株数80株/667 m 以上或覆盖度≥30%。 4 改造目标 1 DB52/T 1024—2015 2 2 纯林单位面积产油量 225 kg/hm 以上,混交林单位面积产油量 75 kg/hm 以上。 5 低产类型划分与成因评判 根据林分组成不同划分为纯林和混交林两大类,依据低产成因(低产林调查表参见附录A)进一步划 分为5个类型,详见表1。 表1 林分 油茶低产类型划分与成因评判 类型 成因 立地制约型 立地条件差,营养不足,落果、大小年分化严重,产量低。 密度制约型 立地条件较好,密度过大、过小,产量低。 品种制约型 优良植株率≤10%,植株长期不结果,产量低。 多因制约型 多种原因并存造成低产。 纯林 混交林 6 光照制约型 油茶与乔木形成复层混交,并处于林冠下层,郁闭度在0.4以上, 长期光照不足造成低产。 低改技术措施 6.1 不同类型主要改造方式 详见表 2。 表2 6.2 技术要求 6.2.1 2 垦复施肥 不同类型低产林的主要改造方式 低产类型 主要改造方式 立地制约型 垦复施肥 密度制约型 抚育改造 品种制约型 换冠改造 光照制约型 林相调整及垦复施肥 多因制约型 综合改造 DB52/T 1024—2015 6.2.1.1 垦复 三年一深挖,一年一浅锄。冬天深垦,深度20 cm ~30 cm;夏季结合除草浅垦培蔸,深度 10 cm~15 cm。坡度≤15 °采用全面垦复;坡度15 °~25 °采用带状垦复,在树蔸上下方沿水平方 向开1 m~3 m宽的带面;坡度≥25 °采用块状垦复,沿树冠投影内进行。 6.2.1.2 施肥 每年施肥3次,在抽梢发叶前每株施尿素0.15 kg、磷钾肥0.5 kg~1.0 kg;在春梢停止生长后每株 施过磷酸钙1.5 kg~2.0 kg、氯化钾0.1 kg;在果实采收后每株施有机肥5 kg~10 kg、复合肥0.5 kg。 沿树冠投影内缘挖宽、深各30 cm、40 cm的弧形沟,将肥料施入、覆土。 6.2.2 抚育改造 6.2.2.1 密度调控 2 2 按照1050株/hm ~1650株/hm 、郁闭度0.6~0.7的标准,对过密油茶林实施疏伐,伐除长势弱、产 量低、品质差、病虫多的劣质油茶树,保留长势旺、树势好、产量高的优良植株。对未达密度要求的林 分选用适合当地的2年~3年生优质高产壮苗补植补造。 6.2.2.2 截干更新 适用于树势差的林分,按 LY/T 1935 执行。 6.2.3 换冠改造 6.2.3.1 穗条选择 穗条采集和处理: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适合当地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系。采集树冠中上 部外围、生长健壮的当年生春梢。本地接穗宜随采随接。外调穗条应保湿运输,放阴凉潮湿处贮藏。 6.2.3.2 砧木选择 选择生长良好,树龄30年以下的植株,每株选择1个~3个分枝角度适当、干直光滑、无病虫害、生 长健壮的主枝作砧木。 6.2.3.3 嫁接时间 以 5 月中旬为宜。 6.2.3.4 嫁接方法和步骤 按 LY/T 1935 执行。 6.2.4 林相调整及垦复施肥 对上层树种进行择伐,伐除影响林下油茶生长的有害木,将乔冠层的郁闭度调整到0.2~0.4。对油 茶植株实施垦复施肥,参照6.2.1执行。 6.2.5 综合改造 3 DB52/T 1024—2015 根据林分情况可综合考虑抚育改造、垦复施肥及林相调整、修枝整形等多种方式进行改造。具体参 照6.2.1、6.2.2、6.2.4进行。 修枝以疏、轻剪为主,主要剪除过密枝、下脚枝、重叠枝、病虫枝、寄生枝、干枯枝、老残枝、徒 长枝,紧凑型树体拉开主枝角度。时间安排在采收果实后、春梢萌发前。先剪下部,后剪中上部;先剪 树冠内部,后剪树冠外缘。 7 病虫害防治 按LY/T 1935执行。 4 DB52/T 1024—2015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油茶实生低产林样地基本情况调查表 表A.1 样地编号: 油茶实生低产林样地基本情况调查表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调查人员: 行政辖区: 县(市、区) 地理坐标:经度 乡(镇、林场) ,纬度 村(工区) 组 ;小地名: ①高原 ②山原 ③高中山 ④中中山 ⑤低中山 ⑥低山 地貌类型 海拔高度 米 ⑦丘陵 ⑧河谷盆地 ⑨喀斯特地貌 ⑩其他(具体说明) ①0~5° 坡度 ②6~15° ③16~25° ①山脊 ②山顶 ③上部 ④中部 坡位 ④26~35°⑤36~45°⑥≥46° 坡向 ⑤下部 ⑥山谷 ⑦平地 ⑧全坡 ①东 ②东南 ③南 ④西南 ⑤西 ⑥西北 ⑦北 ⑧东北 ⑨全坡向 ①黄壤 ②黄红壤 ③红壤 ④黄棕壤 ⑤山地灌丛草甸土 土壤类型 土壤厚度 cm ⑥石灰土 ⑦紫色土 ⑧石骨土 ⑨洪积冲积土 ⑩耕作土 石砾含量 % 土壤 ①砂土 ②沙壤 质地 ③壤土 ④粘土 起源 人工 天然 林型 纯林 混交林 ④块状结构 ⑤片状结构 ⑥核状结构 演替方向:正(混交树种侵入),反 林相 混交植物种类: 光照强度 林内 林外 植被盖度 乔木层 %,灌木层 繁殖特性 ①粉状结构 ②屑状结构 ③粒状结构 土壤结构 盖度: 林内外差值 %,草本层 实生 嫁接 萌蘖 整齐、不整齐 %,密度: 株/亩 种植品种: 种苗来源:本地种、引进种 % 栽植密度 株/亩 引种地: 1、抚育措施:是、否; 2、抚育方式:刀抚、锄抚(块状、带状、全垦); 经营现状调查 3、施肥:是、否;方式 ,种类 4、农粮间作:间作物 5、树体管理:修剪时间 ,方式 ,时间 ,方式 ,数量 ,次数 ,间作次数 ,次数 ,强度 ; ; ; 6、优良植株情况:好、中、差; 7、病虫害情况:Ⅰ、Ⅱ、Ⅲ;(林分没有或少有病虫害为Ⅰ级、有一定的病虫害为Ⅱ级、病虫害严重为Ⅲ级。) 备注:(油茶低产原因(访问)、拟采取措施等) 5 DB52/T 1024—2015 表A.2 样地编号: 样 株 号 油茶样株调查表 调查时间: 调查人员: 品 树 繁殖 分株 分枝 分枝 冠 种 龄 特性 数量 数量 角度 型 冠 幅 (m*m) 地径 (cm) 树 标准 高

pdf文档 DB52-T 1024-2015 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贵州省

安全标准 > 国标 >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2-T 1024-2015 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1 页 DB52-T 1024-2015 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2 页 DB52-T 1024-2015 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技术规程 贵州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2022-10-25 10:07:54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