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40 B66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6/ T 800—2014 油茶园艺化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Gardening Cultivation in Camellia olifera 文稿版次选择 2014 - 10 - 14 发布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12 - 01 实施 发 布 DB36/ T 800—2014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指标 .............................................................................. 1 5 营造技术 .......................................................................... 2 6 抚育管理 .......................................................................... 4 7 果实采收 .......................................................................... 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主要油茶无性系及栽培区域 ........................................ 7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方法 .................................. 9 I DB36/ T 800—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林业科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露、吴南生、胡冬南、郭晓敏、徐林初、龚春、雷小林。 II DB36/ T 800—2014 油茶园艺化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园艺化栽培的立地、种苗、营造技术、抚育管理、 果实采收。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油茶林营建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LY/T 1328 油茶栽培技术规程 DB36/T 754 油茶树整形修剪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油茶园艺化栽培 从油茶园区选址、园区规划、良种选择、造林技术、施肥技术、整形修剪技术、水分管理技术、病 虫害防治技术和采收技术等方面开展园艺化管理的技术。 4 指标 4.1 产量 4.1.1 幼林产量 2 2 2 始果期头两年平均产茶油45 kg/hm ,3年~5年期产茶油180 kg/hm 以上。验收面积不少于2 hm 。 4.1.2 成林产量 2 2 第五年盛果期后,4年连续测产,平均年产油量600 kg/hm 。验收面积不少于2 hm 。 4.2 质量 鲜出籽率(采摘当天测定)40 ℅以上,干出籽率26 ℅以上,种仁含油率45 ℅以上。 4.3 环境标准 1 DB36/ T 800—2014 4.3.1 农药肥料 不使用国家有关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和肥料。 4.3.2 周边环境 油茶种植区与其他农业区之间有 100 m~200 m 的天然或人工屏障,林地周边没有污染企业,水、 土、空气没有污染。 5 营造技术 5.1 造林地的选择 5.1.1 土壤 沙壤土、壤土至粘土,赤红壤、红壤、红黄壤等,土层厚度 80 cm 以上、pH 值 4.5~6.5。 5.1.2 坡向和坡度 阳坡或半阳坡,最大坡度应不超过 25o。 5.1.3 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 500 m 以下,相对高度 200 m 以下。 5.2 适宜无性系 经国家或省林木良种(用全称)审(认)定的赣无系列、长林系列、赣州油系列及引种成功的无性 系等(见附录A)。 5.3 苗木 5.3.1 嫁接苗 采用1年生(苗高15cm以上)或 2年生(苗高35cm以上)裸根苗,提倡用容器苗。 5.3.2 苗木质量 应符合 LY/T 1328 的规定。 5.4 检疫 苗木出圃前应进行严格检疫。 5.5 整地 5.5.1 规划设计 造林前开展林地本地调查,对道路、通电、排水和灌溉等基础设施进行规划。道路系统中主干道最 好硬化,保证能够通行大型汽车。 灌溉系统应采用滴灌或渗灌,也可采用明渠饮水入林,干渠应当硬化。 排水系统应在林内挖掘地表明沟,按自然坡度设置,坡度较大时应修成阶梯式,总排水沟应与水库 或蓄水池相连。条件允许时也可采用暗沟排水,暗沟可采用塑料管、混凝土管或陶瓷管。 2 DB36/ T 800—2014 施肥系统应结合施肥(追肥)与喷药进行设计,主要包括水池、动力、管道、接口等。水池可用砖、 水泥等制成,不能漏水,用于配制肥液或药液,配好的液体由泵通过管道输送到小区内,管道可用塑料 管。 5.5.2 清山 将造林地的杂草、杂树、灌木和树蔸等清理干净。 5.5.3 整地方式 5.5.3.1 全垦 适用于15º以下的坡地。整地时顺坡由下而上挖垦,并将土块翻转使草根向上。挖垦深度30 cm左右。 挖垦后按70 cm × 70 cm × 60 cm规格开穴。全垦后可沿水平等高线每隔4~5行开挖一条30 cm深的拦 水沟。适当保留山顶和山脚部位的植被。 5.5.3.2 带状整地 适合于坡度15º以上的坡地。按造林时行距,沿等高线挖带,带宽随坡度和造林行距而定。每条挖 垦带下方保留1 m宽的非垦带,并将垦带内挖出的草根树桩散堆于非垦带上,用以拦蓄水土。 5.5.3.3 块状整地 要整成平台。坡度较陡、坡面破碎的山坡以及“四旁”植树均可采用。先拉线定点,然后将1 m见 方地块内的树根、草根清理干净,再按规格挖穴,表土和心土分别堆放,先以表土填穴,最后以心土覆 盖穴面。 5.8 施基肥 挖穴后,每穴施厩肥等有机肥5 kg~10 kg,磷肥0.5 kg,或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有机肥1 kg~2 kg。 基肥在造林前1个月施入,施后立即覆盖10 cm碎土,防止肥分散失。 5.9 造林密度 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栽植密度,行距应大于3.5 m,如间种时行距应大于4 m,株距一般为2.5m。 5.10 品种(无性系)数量 每片林内至少要栽植可配性强的4~5个优良无性系。成熟期相近、花期相遇、树冠高低及冠幅不同 的无性系配合栽植。主要油茶无性系及栽培区域方法见附录A。 5.11 栽植 5.11.1 裸根苗栽植 起运苗木应减少苗木特别是根系损伤,宜随起随栽。短暂放置时应进行假植处理,防止苗木根系遭 受风吹或日晒。 栽植以当年11月至翌年3月无风阴雨天最好,不可在大风晴天起苗栽植。 3 DB36/ T 800—2014 栽植时适当剪去过长的主根,用泥浆蘸根栽植。栽植时扶正苗木,根系舒展,深浅适中,根土紧密 接触,确保苗正、根舒、压实、盖松土。定植后浇透定根水。 5.11.2 容器苗栽植 将容器苗放入定植穴中央,再向容器苗四周填入表土,轻轻压实,避免挤伤幼嫩根系,再用稻草覆 盖苗木周围,防止高温灼伤。 5.11.3 质量要求 裸根苗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0%以上,容器苗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 6 抚育管理 6.1 除草松土 栽植后2年~4年内每年进行除草松土2次,第一次在5月~6月,第二次在9月~10月。 松土深度5 cm~10cm。栽植当年宜浅,以后逐年加深。树兜边宜浅,向外渐深;壤土宜浅,粘土宜 深。依据造林整地方式可分别选用全抚、带抚或穴抚等方式。 6.2 间种 幼林可适当间种作物,宜矮杆豆科植物等,如花生、黄豆等。忌高杆藤本植物。间种物离树蔸距离 50 cm以上。 6.3 施肥 6.3.1 施肥量 幼林每年施肥2次,应以有机肥为主,可结合幼林抚育进行。冬季施有机肥,一般每株施10 kg~15 kg,或符合国家标准的有机肥1 kg~2 kg。春梢萌动前每株施复合肥0.3 kg,随着林龄增大,施肥量逐 年增加。 6.3.2 方法 有撒施、环状沟施和放射状沟施等。撒施是将肥料均匀地撒布在树冠周围,结合中耕翻入土中;环 状沟施,即在树冠外沿挖宽深各20 cm~30 cm的圆形或半圆形沟施入;放射状沟施,即沿树冠中轴开放 射状沟施入。幼林前3年每年4月~5月还可喷施0.1%~0.5%的磷酸二氢钾、尿素、碳铵等速效肥。 6.4 补植 缺苗穴要在造林季节用同品种同龄苗补植。 6.5 整形修剪 按 DB36/T 754 执行。 6.6 灌溉 灌溉用水应清洁无毒,符合GB 5084要求。 4 DB36/ T 800—2014 当田间含水量下降到最大持水量的80 %以下时应进行灌溉,干旱季节(特别是8月份~10月份)必 须灌溉,灌溉时要一次浇透,深度在1 m以上。 6.7 修枝整形 按DB36/T 754执行。 6.8 引蜂授粉 6.8.1 保护授粉昆虫 油茶授粉昆虫有40余种,但以野生土蜂,如大分舌蜂、油茶地蜂、纹地蜂、湖南地蜂等授粉效果为 好,必须加以保护。 6.8.2 人工引放授粉蜂 在新开辟的油茶林地,必须进行人工引放授粉蜂。在油茶林地的梯埂壁上或土壤疏松的树冠下,打 直径1.0 cm~1.5 cm,深30 cm~40 cm的引蜂孔,傍晚每孔放一只已交尾或正在交尾的大分舌蜂,225 2 2 2 2 孔/hm ~300孔/hm 。或采用插花小罩法,引放油茶地蜂、纹地蜂等,放养量60罩/hm ~105

pdf文档 DB36-T 800-2014 油茶园艺化栽培技术规程 江西省

安全标准 > 国标 >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36-T 800-2014 油茶园艺化栽培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1 页 DB36-T 800-2014 油茶园艺化栽培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2 页 DB36-T 800-2014 油茶园艺化栽培技术规程 江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2022-10-25 09:07:51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