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1.040.65
B20
盐粳219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high-qualityandhigh-yieldricecultivation
ofYanjing219T/PJDZ0046—2023
2023-09-17发布 2023-09-24实施
盘锦北方稻作协会 发布团体标准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PJDZ0046-2023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盘锦北方稻作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本文件起草人:隋鑫、任海、杜萌、马畅、于亚辉、全革、付雪蛟、王宇、李旭、付立
东、黄河、李雨露、王立宁、李成坤、齐国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PJDZ0046-2023
盐粳219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盐粳219水稻优质高产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整地、育秧、插秧、
施肥、灌水、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及收获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盘锦稻区及类似生态区盐粳219水稻优质高产栽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
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04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9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九)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498水稻联合收割机作业质量
NY526水稻苗床调理剂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T/PJDZ0034盐粳927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riceseedingsowingmechanicaldevice
与水稻工厂化育秧配套的,一次作业完成装土、浇水、播种、覆土全过程机械播种设备
组合。
3.2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PJDZ0046-2023
侧深施肥sidedeepfertilizing
指通过侧深施肥装置,在水稻插秧的同时将肥料精准、定量、均匀施于秧苗侧3cm~5
cm、深5cm处的施肥方法。
3.3
隔离层isolationlayer
指铺设在苗床与苗盘之间起到隔盐、增温、防病作用的编织布、有孔塑料膜、无纺布、
秸秆等介质。
4一般要求
4.1产地选择
盐粳219水稻生产地空气质量、灌溉水质及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5084、NY/T5010
的规定。
4.2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1.1的规定。
4.3肥料使用
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4.4农药使用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9、NY/T1276的有关规定。
5整地
5.1秋翻整地
旋耕2年~3年后进行一次秋翻,翻深15cm~20cm,扣垡严密,80%以上的高茬和
秸秆应扣入耕层中。
5.2春旋整地
旋耕深度12cm~15cm,旋耕后进行旱修边、旱筑埂等作业,格田面积1500m2~3500
m2,单排单灌。
5.3水耙地
泡田3d~5d后水耙地。采用搅浆平地机平地。整地效果应达到田面平坦、上糊下松,
搅浆深度为12cm~15cm。沉淀5d~10d后插秧。盐碱较重的田块应泡田洗盐,泡田时间
5d~7d,换水1次~2次。
6育秧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PJDZ0046-2023
6.1种子处理
6.1.1晒种
晒种时,选晴好天气晒种2d~3d。种子均匀摊在干燥平整地面,厚3cm~5cm,间隔
2h~4h翻动一次。
6.1.2浸种包衣
采用氰烯菌酯和咪鲜·杀螟丹浸种消毒,防治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浸种药液应超过种
子10cm~20cm。浸种水温12℃~15℃,浸种6d~9d。将浸好的种子捞出控干水,采用
精甲·咯菌腈进行包衣。
6.2基质配制
选择盐碱较轻、土质肥沃、无草籽、无残茬、无除草剂残留的客土与优质有机肥按7:3
比例混合,再加入适量的水稻苗床调理剂混拌均匀。每盘基质约3kg,苗床调理剂应符合
NY526的规定。秧苗2.0叶龄期调节床土pH值4.5~5.5。
6.3播种
6.3.1播期
播期为4月5日~4月15日,当气温稳定通过5℃,置床温度达到12℃可播种。
6.3.2播量
每盘播干种90g~100g。
6.3.3播种方法
播种采用全稻育秧播种流水线,每盘基质厚度应为2.5cm,浇水后盘底应有水略渗出,
覆土厚度0.5cm。
6.3.4置盘
育秧前铺设隔离层,秧盘摆放在棚内作业道两侧,盘间应靠紧,秧盘底部与床面应紧密
结合。采用无纺布覆盖盘面。
6.4苗田管理
6.4.1控温
出苗期以增温保湿为主,温度不超过32℃,出苗50%~80%时撤掉无纺布,1.5叶前棚
内温度25℃~28℃;1.5叶~2.5叶应加大通风炼苗,温度22℃~25℃,2.5叶后温度
20℃~22℃;最低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底部棚膜白天可完全打开。
6.4.2浇水
采用微喷给水,整个苗期应控制水分供给,坚持缺水浇水、不缺不浇、见湿见干的原则。
床土发白,清晨心叶叶尖不吐水或水珠变小,午间心叶卷曲时,应在上午9:00前或下午4:
00后浇水。浇水时水温不应低于15℃,浇水应浇透,盘底有水稍渗出。局部秧苗缺水时,
应采用人工浇水补给。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PJDZ0046-2023
6.4.3防病
预防青枯病应加强通风炼苗。预防立枯病应在秧苗1.5叶龄期调节床土pH值至4.5~
5.5或在水稻立针期喷施精甲·恶霉灵等杀菌剂。
6.4.4灭草
稗草叶龄2叶~3叶、秧苗2叶后,采用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或采用氰氟草酯等除
草对茎叶喷施。喷药时应避开高温,喷药后2h~3h封闭大棚。
6.4.5移栽前准备
插秧前3d~5d,用氯虫·噻虫嗪等对水均匀喷施秧苗,实施带药移栽,防治一代二化
螟、潜叶蝇、稻水象甲及稻飞虱;追施硫酸铵等送嫁肥及微生物菌剂。插秧前1d~3d喷施
抗蒸腾剂。
7插秧
5月中下旬,采用与秧盘配套的插秧机或带有侧深施肥装置的插秧机进行移栽,行距30
cm,穴距16cm~20cm,每穴4株~5株,移栽基本苗(80~100)×104株/hm2。机插秧
质量应符合T/PJDZ0034的规定。
8施肥
8.1有机肥
翻耕或旋耕前施入商品有机肥1500kg/hm2~3000kg/hm2。
8.2无机肥
施氮(N)180kg/hm2~240kg/hm2、磷(P2O5)75kg/hm2~120kg/hm2、钾(K2O)45
kg/hm2~75kg/hm2、硅(SiO2)300kg/hm2。氮肥按基肥50%~70%、蘖肥10%~30%、穗
肥10%~20%分次施入。基肥于插秧时侧深施入,磷肥、钾肥、硅肥应全部做基肥施入。蘖
肥于5叶~6叶施入。穗肥于倒5叶龄期施入。
9灌水
移栽期保持水层1cm~3cm,缓苗期保持水层5cm~8cm,分蘖前期保持水层3cm~
5cm,分蘖中期保持水层0cm~5cm,茎蘖数达到收获穗数的80%~90%或有效分蘖临界
叶龄期前1个叶龄适度晾田,幼穗分化形成期保持水层3cm~5cm,孕穗期保持水层3cm~
8cm,抽穗开花期及灌浆前期保持水层0cm~5cm,灌浆后期及成熟期采取浅湿间歇灌溉,
收割前5d~10d逐渐落干水层,土壤盐碱含量较高的田块适当增加水层深度。
10病虫草害防治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PJDZ0046-2023
10.1稻瘟病
农业防治:平衡施肥,增施含硅、钾复合肥,浅水灌溉,适时适度晾田。
化学防治:于水稻破口期,采用烯肟菌胺·戊唑醇、嘧菌酯、三环唑等药剂防治。
10.2二化螟
农业防治:采取秋翻及妥善处理稻草,处理越冬场所,减少越冬害虫基数。科学管理肥
水,增强水稻自身抗(耐)虫能力。
化学防治:6月中下旬,采用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防治一代二化螟。7月下旬,采用杀
虫双及乙基多杀菌素等药剂防治二代二化螟。
10.3稻飞虱
农业防治:培育壮秧,增施有机肥,平衡施入氮、磷、钾肥及硅、锌肥,增强植株抵抗
力,做好虫情预报,及时防治。
化学防治:水稻苗期、分蘖期、齐穗期采用采用吡蚜酮、啶虫脒等药剂防治。若分蘖中
期及灌浆初期飞虱虫口密度较大,间隔7d~10d再防治1次。
10.4主要杂草防治
在耙地后伴随泥浆沉降,采用氰氟草酯、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等药剂进行封闭处理,
5d~7d插秧。针对杂草较重田块,可在水稻返青期采用苄嘧磺隆和丁草胺随返青肥均匀
撒施,二次防治。
11收获
当谷色变黄,籽粒充实饱满坚硬,90%稻谷黄熟,含水量22%~25%时,及时使用联合
收割机收获。作业质量应符合NY/T498的有关规定。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PJDZ 0046—2023 盐粳219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9-30 10:01: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