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40 B 61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1908—2014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技术规范 2014 - 11 - 11 发布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4 - 12 - 01 实施 发 布 DB51/T 1908—2014 目 次 前 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综合科学考察周期 .................................................................. 2 5 综合科学考察人员组成 .............................................................. 2 6 信息收集 .......................................................................... 2 7 考察时间 .......................................................................... 3 8 考察原则 .......................................................................... 3 9 考察范围、对象、内容与方法 ........................................................ 3 10 数据分析处理 ..................................................................... 7 11 综合评价 ......................................................................... 7 12 资料来源与参考文献 ............................................................... 7 13 报告编撰 ......................................................................... 7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考察对象、内容与方法 ............................................ 9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编写提纲及附表样式 ................... 14 I DB51/T 1908—2014 前 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 本规范为推荐性标准。 本规范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规范起草单位: 四川省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保护管理站、西华师范大学、绿畅生态研究中心。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杨旭煜、张泽钧、朱敏、甘小洪、顾海军、古晓东、黎大勇、仇剑、袁施彬、 张涛、马永红、隆廷伦、石爱民、张倩、张晋东、杨坤林、唐荣华、林强、杜一平。 II DB51/T 1908—2014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在考察内容、考察人员、考察对象、考察范围、考察方法、 考察指标及考察成果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四川省境内已建和拟建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内陆湿地生态系统、 陆生野生动物、陆生野生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因范围和功能区调整需对自然保护区开 展综合科学考察的,可参照使用。 本规范不适用于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水生野生动植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科学考察。 本规范涉及的自然保护区类型按照GB/T 14529-93确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883 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正态样本异常值的判断和处理 GB 8170-1987 数字修约规则 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14529-1993 自然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划分原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综合科学考察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survey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自然保护区内自然环境(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气候等)、生物资源(大 型真菌、野生动植物、植被)、生态系统、景观、社会经济状况、保护管理现状以及威胁因素等进行系 统、科学的考察,掌握其现况,确定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分析受威胁现状和趋势,提出自然保护 区功能分区和保护管理策略建议的活动。 3.2 极度濒危野生动物 extremely endangered wild animal 野外数量极少、极度濒危、种群发展受到威胁而灭绝风险极高的,或生境独特、生态幅狭窄、地理 分布范围日益缩小而长期处于脆弱状态的,或潜在科学价值不清楚、其灭绝将引起基因消失、生物多样 性降低、社会经济价值巨大损失且种群数量相对较少的,或野外数量超过 1000 头(只),但因过度利用 或捕杀,资源破坏严重、生存压力大、分布范围相对狭窄且具有重大科研价值或社会影响的野生动物。 3.3 1 DB51/T 1908—2014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 wild minimum-population plant 野外个体数量少、分布范围狭窄、环境胁迫压力大且灭绝风险高的野生植物。 3.4 景观 landscape 由一组以相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3.5 保护区社区 community of nature reserve 在自然保护区内或与自然保护区毗邻、交叉或其生产生活方式与自然保护区有密切关系的行政村。 4 综合科学考察周期 4.1 新建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前应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科学考察。 4.2 已建自然保护区 每 10 年宜重复开展 1 次综合科学考察。 4.3 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 拟进行范围或功能区调整的自然保护区,拟调整区域小于原自然保护区面积三分之一的,应对拟调 整区域进行综合科学考察;拟调整区域大于原自然保护区面积三分之一的,应对调整后的自然保护区全 域范围进行综合科学考察。 4.4 特殊情况 当地震、洪水、干旱、外来物种入侵等突发性重大和特殊事件,对自然保护区内物种、生态系统或 景观造成严重影响时,应及时开展综合科学考察,掌握自然保护区内自然资源变化情况和趋势。 5 综合科学考察人员组成 在赴实地开展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前,应组建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队伍,其人员应包括地 质、水文、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昆虫类、大型真菌、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被子 植物、动物生态、植物生态、生态系统与景观、遥感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社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护 区管理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上述每个专业领域中应有取得该专业领域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参与, 且单个领域高级技术职称人员和博士及在读博士研究生应不低于参与该领域考察人员总数的 30%,中 级技术职称人员和硕士及在读硕士研究生比例不低于参与该领域考察人员总数的 50%。动植物种类鉴 定人缘应具备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考察人员的姓名、专业背景及职称应在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 告中列出。综合科学考察承担机构应向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提交考察参与人员专业领域和技术职称的证 明材料。 6 信息收集 综合科学考察前,应收集: 2 DB51/T 1908—2014 ——自然保护区内已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成果和文献以及自然保护区监测数据等; ——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相关科学研究的文献资料; ——自然保护区所在区域地形图、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图片(空间分辨率高于 10m)或航空图片; ——地质、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地理资料及相关文献; ——自然保护区社区社会经济、文化及自然资源利用相关数据资料; ——自然保护区所在县的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纲要以及林业、旅游、国土、农业、 环保、水利、交通、能源等行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7 考察时间 根据自然保护区物候状况及不同生物类群的特点,应分春、夏、秋 3 个季节每季至少开展一次野外 考察并覆盖全部动物调查样线;植物调查应在花期、果期覆盖全部植物调查样方或样线;对迁徙兽类、 鸟类,冬季应开展一次补充考察;大型真菌调查应集中在夏、秋两季进行。中、高级技术职称考察人员 参与野外考察的时间应不低于总考察时间的 50%。 8 考察原则 8.1 科学客观原则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应确保严格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包括考察方法的科学性、收集数据的真 实性、分析评价的客观性以及报告撰写的规范性。 8.2 实地考察为主原则 撰写综合科学考察报告所用的数据应以实地考察采集的数据为主,同时可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和文 献。难以在野外获得翔实资料的生物类群,也可采用访问的方法获取数据。 8.3 全面与重点相结合原则 在对自然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全面调查基础上,综合科学考察应以考察国家和四川重点保护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极危(CR)和濒危(EN)名录中的物种、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CITES 附录物种、中国、四川和区域特有物种以及自然保护区内最具代 表性和典型性的生态系统、景观为重点。 8.4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综合科学考察数据收集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并尽可能收集量化数据;对于确无法获取定量数据的, 可进行定性分析。 8.5 注重保护原则 综合科学考察应

pdf文档 DB51-T 1908-2014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技术规范 四川省

安全标准 > 国标 >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T 1908-2014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技术规范 四川省 第 1 页 DB51-T 1908-2014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技术规范 四川省 第 2 页 DB51-T 1908-2014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技术规范 四川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SC2022-10-25 10:24:10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网站域名是多少( 答案:github5.com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