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01.040.65
B20
T/PJDZ0045—2023
滨海稻区优质水稻锦稻109栽培技术规程
Cultivationtechniquesofhighqualityricejindao109in
coastalriceregion
2023-09-17发布 2023-09-24实施
盘锦北方稻作协会 发布团体标准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PJDZ0045—2023
Ⅰ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盘锦北方稻作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盘锦北方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盘锦北方稻作协会、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许华勇、孙雅君、贾东、宋双。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PJDZ0045—2023
1滨海稻区优质水稻锦稻109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滨海稻区优质水稻品种栽培过程中的耕作整地、合理稀植、科学施肥、节水灌溉、杂
草防治等生产操作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辽宁滨海地区及类似生态区的优质水稻栽培技术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7891优质稻谷
NY/T1276-2007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496-2010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5116无公害食品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T5117-2002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优质米水稻highqualityrice
由优质水稻品种生产,质量符合GB/T17891的规定。
3.2
安全间隔期safecropperiod
最后一次施药、施肥到作物收获时允许的间隔天数。
3.3
安全排水期safedrainageperiod
稻田施肥及施用农药后不宜排水的间隔天数。
4耕作整地技术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PJDZ0045—2023
24.1秋翻
秋翻一般在10月中下旬开始,至封冻为止。深度多在16cm~18cm,并宜配合增施有机肥料,逐
年加深耕层。
4.2春旋
春旋一般在春季土地化冻10cm时开始,深度最好不低于12cm。
4.3整地
整地一般采用机械水耙地和机械水平地。
5合理稀植技术
5.1确定合理栽培密度的依据
5.1.1密度与品种的关系
根据水稻品种生物学特性,如株高、株型、分蘖力、穗型,来确定密度。植株偏高、穗偏大或株型
松散的品种应稀或超稀植;株型紧凑、植株较矮的品种应适当密些。分蘖力强的品种应当稀些,充分利
用分蘖优势;分蘖力中等品种可稍密些,主蘖并重;分蘖力弱的品种要多栽基本苗,以主穗增产为主,
适当密些。熟期长的品种要稀些,早熟品种密度要加大。
5.1.2密度与土壤的关系
一是根据土壤肥沃程度来确定密度。肥地宜稀,薄地宜密。二是根据土壤特性决定移栽密度。沙
性土壤热潮,发棵快、发棵早,密度可稀些;盐碱土、草炭土发棵慢,密度可大些。
5.1.3合理稀植要与栽培管理水平相适应
稀植要以壮苗为前提,精耕细作为基础,平衡配方施肥,平稳促进,深、浅、干交替灌溉的科学管
理做保证。
5.2移栽期与优势栽培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以上即可移栽。要根据秧苗素质和品种生育期来确定最佳移栽期。
5.2.1秧苗素质与移栽期的关系
大壮秧可早栽,日平均气温10℃以上;普通秧苗可适期栽植,日平均气温13℃以上;素质差的
秧苗要晚栽,日平均气温14℃以上。
5.2.2品种生育期与移栽期的关系
早熟品种要晚栽;中熟品种要适期栽培;中晚熟品种要早栽。早熟品种为了让大米早上市,也可早
育、早栽。无论早育、早栽或晚育、晚栽,均应在适宜移栽期内尽量做到苗齐、苗全。
5.3优质栽培与行向
5.3.1东西垅栽培
阳光可均匀照到水稻群体各个部位,而根的生长与地磁方向相同,有利于根群的发育。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PJDZ0045—2023
35.3.2南北垅栽培
虽受光等方面较差,但可随风抗倒。
因此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可强求划一。
5.4栽培密度对水稻群体发育及稻米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通过生产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锦稻109栽培形式应为:薄地30cm×(10~13)cm,2~3苗/
穴;平肥地30cm×(17~20)cm,3~4苗/穴;肥地30cm×(23~27)cm,4~5苗/穴。晚育晚栽,
本田每穴插秧苗数可适当增加。
总之,通过栽培密度的调整,配合水肥管理,获得早发苗、群体小、中期群体不过大、个体发育好、
成穗率高、功能叶片多、根系活力强、高光效、不贪青、不早衰、不倒伏的优质高产群体。反之,如果
栽培密度过大,每穴基本苗多,插后分蘖狂长,中期群体过大,光合效率低,茎秆变细,成穗率低,容
易出现倒伏或早衰,产量低,米质下降。
6科学施肥技术
6.1总体原则
采用前促、中控、后保的施肥原则。施足底肥(氮、磷、硅及微肥),适时适量施用分蘖肥(氮、
磷、钾)和孕穗肥(氮、钾)。氮肥平稳促进,增施磷、钾、硅钙肥及微肥(尤其是锌肥)。
本田施肥量为:氮肥60kg/667m2~70kg/667m2(以硫铵计),磷肥10kg/667m2~15kg/667m2
(以二铵计),钾肥10kg/667m2(以硫酸钾计),硅钙肥15kg/667m2左右,锌肥2.5kg/667m2。
6.2前促
6.2.1施足底肥
旋地前,667m2施一次性长效肥(复合肥或复混肥)总量的80%,加施15kg/667m2硅钙肥、硫酸
锌2.5kg/667m2,撒施于本田,旋耙入土内。
6.2.2前期追肥
前期从水稻移栽到有效分蘖终止期,即穗轴分化前7d~10d,以促早增蘖为主。
一次分蘖肥:插后返青时,667m2追长效肥20%,磷酸二铵7.5kg/667m2。
二次分蘖肥:一次蘖肥追施后7d~8d,施尿素10kg/667m2、硫酸钾5kg/667m2。
保蘖肥:水稻落黄时,施一次保蘖作用的接力肥,施尿素5kg/667m2,确保有效分蘖数增多。
6.3中控
中期自有效分蘖终止期至幼穗分化形成。拔节落黄,主茎孕穗,施孕穗肥(抽穗前20d~30d),
以壮秆防倒增穗为主。施尿素3kg/667m2~5kg/667m2,硫酸钾5kg/667m2。施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落黄早,落黄较重应适当多施;落黄晚,落黄较轻应少施;晴天干旱时可适当多施,阴雨连绵时要少施。
总之尿素不得超过5kg/667m2,要使水稻落黄出穗。
6.4后保
后期施肥以增加结实率,增加粒重,提高产量和改善米质为主。后期追肥应注意磷钾肥和镁肥的施
用,以保证籽粒饱满度,延长功能叶片寿命,促进早熟,提高稻米品质。尤其在抽穗开花后追施镁肥对
增加食味品质有独特的作用。一般喷施多元微肥,如磷酸二氢钾0.4kg/667m2~0.5kg/667m2,兑水量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PJDZ0045—2023
4按产品说明执行,喷施1~2次为好;也可施二铵4kg/667m2+硫酸钾3kg/667m2。
7本田节水灌溉技术
灌溉水不能含有镉、铬、汞等重金属,也不能含有氰化物、杂环化合物及其他有毒有害的有机无机
化合物。农田灌溉用水首要是确保水质没有污染。有污染的水必须经过除污达标才能使用。
水稻生育期水的管理,除按不同生育时期进行管理之外,要与施肥、灭草、防治病虫相结合,还要
根据苗情和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既要满足优质高产栽培的需要,又要充分发挥水的效益,节约用水,推
行深、浅、干结合灌水方法,决不能圈水沤灌。
7.1移栽期管水
插秧或抛秧时,水层2cm~3cm,插完秧灌水至3cm~5cm,有利于返青;乳苗抛栽,田面要保
持汪泥汪水。移栽水深易漂苗,影响移栽质量。
7.2返青期管水
以浅水为主,遇大风、低温天气应适当加深水层护秧,一般达到4cm~5cm,决不能干田无水,
以防死苗和延长缓苗时间。
7.3分蘖期管水
采取浅水为主,深、浅、干交替,间歇灌溉,后水不见前水。既能满足分蘖用水,又能排除有毒有
害气体,获得较充足的氧气,促使根系活力旺盛。
7.4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期管水
在水稻有效分蘖终止期前后,为控制无效分蘖,使根系下扎,促进分蘖长粗长壮,防止后期倒伏,
要适时适当进行晾田。进入拔节孕穗期,要深水护苗,不能干田。
7.5生育后期管水
浅湿干相结合,适当晾田。水稻要落黄出穗,防止穗颈瘟发生,叶色不黄则出穗前要晾田。出穗开
花时要建立浅水层,灌浆成熟阶段要浅、湿、干交替进行。收获前10d~15d断水,确保活秆收割。断
水过早会使米质下降。
8水田杂草防治技术
8.1插前药剂封闭除草
移栽前3d左右,结合施底肥,用60%丁草胺150g/667m2+10%一克净10g/667m2兑水喷洒田地,
也可用农思它等农药(按药剂说明使用),可一次性防除三棱草、稗草、异型莎草、雨久花、眼子菜、
鸭舌草、野慈菇、四叶萍等一年及多年生禾本科、莎草科和阔叶杂草。
8.2返青期除草
用斩星50g/667m2拌土或拌肥撒施于田中(按药剂说明使用),可防治多种杂草,尤其是对三棱
草、青苔有特效。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PJDZ 0045—2023 滨海稻区优质水稻锦稻109栽培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0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思安 于 2023-09-30 10:01:16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