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01 SN B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5008—2017 双棘长蠹属(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inoxylon spp.( non-Chinese) 2017-11-07发布 2018-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SN/T5008—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浪、林伟、张伟锋、余道坚、汪莹、卢小雨、陈志葬、郑耘、焦懿。 S SN/T5008—2017 双棘长蠹属(非中国种)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棘长属(非中国种)Sinoylonspp.(non-Chinese)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境木材、板材和木质包装等携带的双棘长囊属昆虫的检疫鉴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基节窝acetabulum 又称“基节白”,为胸部侧板上围绕足基节的窝 2.2 胫节距tibial spur 胫节末端或近末端的- 一根或数根刺状突起。 2.3 肼眠callus 体表的瘤状构造或加厚部分。 3双棘长属基本信息 学名:Sinoxylon Duftschmid,1825 异名:ApatodesBackburn,1889。 Trypocladus Guerin-Meneville, 1845。 分类地位:鞘翅目(Coleoptera),长蠹科(Bostrichidae),) 双棘长蠹族(Sinoxylini),双棘长蠹属 (Sinoxylon)。 近距离传播靠成虫飞行扩散。远距离传播主要借助于原木、板材、木方及木质包装、铺垫材料等 制品运输而扩散。 双棘长属其他相关信息参见附录A。双棘长属寄主及分布范围均十分广泛。目前双棘长蠹属 在全世界已知共53种,中国记录5种(参见附录B)。 4方法原理 根据双棘长属的生物学特性,用体视显微镜观察鉴别特征判定是否为双棘长囊属,若中国没有 该种分布,即可判定其为双棘长蠹属(非中国种)。 5器材和试剂 SN/T5008—2017 5.1器材 体视显微镜、恒温恒湿箱、解部针、镊子、凿子、斧头、小毛笔、指形管、标签、标本瓶。 5.2试剂 75%乙醇、丙三醇、保存液(75%乙醇:丙三醇=10:1)、蒸馏水。除另有规定外,所有试剂均 为化学纯。 6现场检测 6.1症状检查 双棘长蠹属主要寄生于树木主干的木质部,通常筑坑于木质部内,根据双棘长成虫挖掘坑道时 有将木屑排出外面的习性,首先仔细观察送检木材或木质制品表面是否有蛙屑,表皮是否有虫孔或是 否有虫出现。 6.2取样 发现受害木的表面有成虫侵孔或羽化孔,可用凿子或斧头劈开,观察木质部是否有虫或虫孔, 并用凿子或斧头随坑道的延伸进行剖木寻虫。其各虫态在木材中的分布是:卵在母坑道壁上的小室 中,幼虫在坑道中,蛹或刚羽化的成虫通常在坑道末端的蛹室内。现场查验时,可在坑道内用小毛笔 轻轻扫开蛀粉寻找卵粒,将虫样放人指形管中,贴好标签,待鉴定。将带有、幼虫或卵的木块,在 温度25℃、湿度70%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待羽化成虫后进行鉴定。将待鉴定的成虫用75%乙醇清洁 其体表的污物或粉屑。 7实验室鉴定 7.1长蠹科(Bostrichidae)成虫形态特征(参见附录C) 成虫形态特征如下: a)体小到大型,体长2.5mm~60mm,呈长、圆筒形、椭圆或扁平。黑色、暗褐色、赤褐色、 或黄褐色少数为带有绿色或蓝色金属光泽斑纹的红色或黄色。 b)头大部分为下口式,头部下弯,头嵌人前胸,背面观通常不见头部;部分则为明显前口式, 背面观可以清楚看到头部。唇小、横断;小须4节;颊呈梯形,唇须3节。上额大而弯,尖 端通常钝且呈两裂。 c)触角一般9~11节,极少数8节,末3~4节膨大成触角棒,通常棒节为3节,极少数为4 节。 d)前胸背板前半部通常明显倾斜为瘤区,具多量齿突、锉状齿突或粒突,后半部具刻点或颗粒, 两侧具缘或无缘。 e)鞘翅背面显著隆起,少数适中或较平,末端圆滑,两侧近于平行,具明显刻点列或散生刻点, 末端倾斜,斜面常具瘤、齿突或棘突。 f)腹部可见5节(少数6节),中胸后侧片不伸达中足基节窝。前足基节近球形或圆锥形,显著 突出。 g)前足基节窝后方开放。足短,各足具明显胫节距1个或1对。节5-5-5,少数4-4-4。 SN/T5008—2017 7.2双棘长鑫属(Sinoxylon)成虫形态特征(参见附录D和E) 双棘长属成虫形态特征如下: a)头强烈隆起,眼后面不横凹,头部深插人胸中,背面观不见头部。唇基强烈横向而扁平,端 平截或波纹状;上唇基各侧有一小齿,上唇横向宽圆,前端密被平行黄色长毛;上颚极短,端 宽而平截;复眼小,近球形,强烈凸起。 b)触角短,10节,第1和第2节粗壮,延长,第2节比第1节短,第3~7节极短,结实而横向, 比第2节窄,各节几乎等长,未3节强烈横生或扇形,表面无明显感觉凹窝。 c)前胸背板强烈隆起,前缘平截或弓凹缘,基缘弓凹缘,前端具齿,前缘后面不横凹,侧无缘 边。小盾片小,方形或三角形。 d)鞘翅强烈隆起,斜面中部翅缝或两侧具一对棘,周边具缘脊或无脊或具瘤突。 e)足短,各足几乎等长,胫节向端扩展延伸,端具一大弓形刺,前足和中足胫节外缘具齿,后 足节与胫节等长或较长,末节比前4节之和短;前基节紧接,中基节窄分离,后基节窝完全 具缘。后基节间突平板或二角形。体短或延长,圆筒形 7.3双棘长蠹属(中国种)的鉴别特征 7.3.1双棘长熹S.anale Lesne,1897 成虫头前额有一横脊,沿前缘脊具4小瘤突;触角棒第1节最窄,两侧近平行,棒第2节宽大于前 7节长之和,棒第3节前面有细沟;斜面周边具缘,端缘隆起而锐 锐利,亚缘隆线自翅端向前延伸,并在 鞘翅斜面处向上弯曲形成斜面亚侧隆线;斜面急剧下斜,近中部缝缘两侧有一对直立锥形齿,齿基窄 分离,端尖;在齿与端缘之间缝缘觅而强烈隆起,沿缝缘外侧具粗齿突。 7.3.2拟双棘长S.flabrariusLesne,1906 成虫头部、前胸、胸部和腹部黑色;鞘翅黑色或深褐色, 足腿节、腔节和触角栉片褐色;索节棕 红色;前额有清晰的齿状,触角第7节比第3节长;末3节栉片呈扇状,无毛,极有光泽,第2节达到 或超过触角总长度;鞘翅斜面上侧缘完全没有结节状隆起,下部1/3处水平面上有轻微的横向凹陷; 缝侧齿相互靠近,横向扁平,三角形,尖锐,齿高几乎为斜面的一半。缝缘脊呈平行六面体状,边缘 上有隆脊。 7.3.3日本双棘长S.japonicumLesne.1895 成虫头前缘无小瘤突, 但沿前缘渐斜; 触角10节,末3节不呈扇形,但强烈横生,棒第1节呈亚 三角形,棒第3节长椭圆形;鞘翅亚缘脊沿侧缘轮廓延伸,在斜面端缘隆起而锐利;斜面弓形急下 弯,无缘边,无亚侧隆线;斜面近中部缝缘两侧有一对直立小锥形齿,该齿表面有皱,被细柔毛,端 钝,从翅缝到齿之间有一模糊横脊相连,翅缝缘宽而弱隆起,沿缝缘外侧略具小齿。 7.3.4芒果双棘长壶S.mangiferaeChujo,1936 成虫体赤褐色至深褐色,触角10节,锤状部由3个长的叶状节所组成。前胸背板发达,近成帽 状,几乎盖住头部,上有直立的短黄毛,前半部有颗粒状突起,中间有一明显的暗褐色小圆环,其两 侧有4~5行宛如小齿状突起的纵列,后半部有较细密的刻点。鞘翅棕红色,刻点比前胸背板后半部 的刻点稍大,但排列无规则,末端急剧向下倾斜,似刀状,倾斜面黑色,较粗糙。鞘翅斜面合缝两侧 有1对较尖锐的棘状突起,外咽缝2条,腹部显见5节,第6节较小,几乎缩人腹腔内,可见一撮毛, 末端钝形。胫节和节有黄色长毛,胫节外侧有一列齿状突起,末端有1钩形距。踏节5节。雄虫体 长4.6mm~5.0mm,雌虫体长3.5mm~4.2mm 3 SN/T5008—2017 7.3.5橡子双棘长S.tignariumLesne,1902 成虫体长方形,平直。头部、前胸和身体底面为黑色或深褐色;鞘翅褐色;前额有时有4齿,表 面被棕红色竖立长毛,排成一条横弧线。触角末3节栉片粗糙,第1节宽不到长的2倍,第2节宽接近 长的4倍,但没有超过栉片的总长度;上侧缘具3对结节状隆起,上2对隆起很小,下1对隆起比较明 显;缝侧齿横向扁平,端很尖锐,完全平滑,与缝缘有一段距离,齿厚度与缝缘大约相等;缝缘在斜 坡下方3/4处略隆起成脊,但并非凸缘。 8结果判定 以成虫鉴别特征为主要依据,同时符合7.1、7.2但不符合7.3的即可判定为双棘长蠹属(非中国 种)。 9标本保存 经过鉴定的双棘长蠹属标本应永久保存,采集到的卵、幼虫或蛹用水(最好是蒸馏水)清洗后, 投入55℃~65℃热水中浸泡杀死,置于室温下冷却,将卵、幼虫或蛹置于保存液中保存,并注明时 间、地点、寄主、采集人等信息。 4

.pdf文档 SN-T 5008-2017 双棘长蠹属 非中国种 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5008-2017 双棘长蠹属 非中国种 检疫鉴定方法 第 1 页 SN-T 5008-2017 双棘长蠹属 非中国种 检疫鉴定方法 第 2 页 SN-T 5008-2017 双棘长蠹属 非中国种 检疫鉴定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1-02 19:01:5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