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SN B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5003—2017 苹叶蜂检疫鉴定方法 Identification andquarantine of Hoplocampatestudinea(Klug 2017-11-07发布 2018-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SN/T5003—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京宣、栗智平、李春喜、魏晓棠、尼秀媚、鲁闽、李金庆、王简。 S SN/T5003—2017 苹叶蜂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苹叶蜂Hoplocampatestudinea(Klug)的检疫和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进出境植物检疫工作中苹叶蜂的检测、饲养和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2959昆虫常规检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单眼三角区 ocellar triangle 昆虫成虫中三个单眼所在位置, 形成三角形小区。 3.2 唇基clypeus 昆虫头部位于额唇基沟和上唇之间的区域。 3.3 翅痣pterostigma 趣前缘上的加厚深色部分,一般位于接近径脉的中部或者末端。 3.4 翅脉 veins 昆虫翅上的管状加厚的构造,用以加强翅面。 注:主要包括前缘脉(costa“C”)、亚前缘脉(subcosta“Sc”)、径脉(radius“R”)、径分脉(radialsector “Rs”)、中脉(media“M”)、肘脉(cubitus“Cu”)、横脉(crossvein)等脉序。 3.5 闭室closedcell 完全被翅脉所围绕的翅室。 注:主要有上闭室(Rs室)、下闭室(M室)。 SN/T5003—2017 3.6 孤雌生殖partheniuyenesis 卵未经受精而直接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3.7 阳茎瓣penisvalve 是第九腹节腹板后节间膜的外长物,生殖孔开口在它的末端。一般位于阳茎两侧,一对。 3.8 产卵器ovipositor 雌虫用于产卵的器官,是位于腹部末端的刀片状构造,由4个产卵瓣组合而成。 注:其中腹侧的1对产卵瓣称为锯腹片(Lancet),其腹缘具锯齿状构造。 4方法原理 根据苹叶蜂的为害状、形态特征进行种类鉴定。在检疫现场时,仔细观察寄主果实,若发现疑似 苹叶蜂幼虫,需连同被危害寄主一起送实验室饲养获得成虫,利用体视显微镜进行观察鉴定。如果利 用外部形态特征判定其种类仍有疑问时,需进一步解剖雌雄成虫外生殖器并制成玻片标本,在生物显 微镜下观察鉴定。 5基本信息 苹叶蜂 又名:苹实叶蜂、苹实蜂。 学名:Hoplocampatestudinea(Klug)。 异名:TenthredotestudineaKlug。 分类地位:苹叶蜂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叶蜂科(Tenthredinidae;sawflies),丝角突瓣叶 蜂亚科(Nematinae),实叶蜂属(Hoplocampa)。 苹叶蜂以卵、幼虫随寄主传带为主要的传播途径,其寄主、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A和B。 实蜂属在全世界目前已知有44个种。Benson(1968)将本属分为3个种组,即Hoplocampa testudinea种组、H.oregonensis种组和H.flava种组。其中H.testudinea种组包括近20个已知种类, 但于分类中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主要有以下5种:黄头实蜂H.brevis、山楂实叶蜂H.crataegi、唐棣 实叶蜂H.montanicola、梨实叶蜂H.pyricola、苹叶蜂H.testudinea等常见害虫,以上种类的主要区分 特征参见附录C。 6器材及试剂 6.1仪器和用具 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光照生物培养箱、养虫笼、解剖剪、解剖刀、镊子、解剖针、小毛 笔、培养皿、指形管、放大镜、载玻片、盖玻片、密封样品袋、昆虫针、展翅板。 6.2试剂 荷燕尔胶(用阿拉伯树胶30g:蒸馅水50mL:水合氯醛200g:甘油20mL配方配置而成)、乙 醇-甘油保存液、加拿大胶、酸性品红、10%氢氧化钠(或10%氢氧化钾)、70%乙醇、无水乙醇、 蒸馏水。 2 SN/T5003—2017 7检验与饲养 7.1直观检验 按照SN/T2959昆虫常规检测规范对寄主植物进行检查。目测检查水果表面是否有被害状;检查 果实果萼是否有虫孔、虫粪或者是可疑虫卵;果实的表面是否有虫的坑道,坑道表面具褐色的疤痕、 稍下陷等。使用放大镜、体视显微镜观察果实是否有虫蛀孔等。若发现可疑幼虫,需连同被害果实 一 起装入封口塑料袋,并加注标签,注明时间、地点、寄主、采集人等。 7.2剖果检验 用解剖刀将可疑的水果剖开查看有无害虫,该虫幼虫一般自果实的果萼部位蛙孔进人果实,先在 果实的表皮下进行危害,然后进人果实内部,坑道直达果核,用手持扩大镜即能看到坑道。发现有该 虫的卵、幼虫、蛹,放人指形管中在体视显微镜下进行进一步鉴定。 7.3苹叶蜂的饲养 7.3.1饲养条件 将带有幼虫的果实放人光照培养箱中的养虫笼内,饲养温度为8℃~15℃,相对湿度65%~ 75%,光照周期L:D=14h:10h。养虫室应装有纱门和纱窗,以防成虫逃逸。如有成蜂出现时,在 饲养结束之后,将温度调高至25℃,放置1h,以杀死成蜂。 7.3.2饲养方法 将虫蛀的果实放入养虫笼中的培养皿里 养虫笼里放 些瓦楞纸板或蜂窝纸板,供幼虫化蛹用, 再放几个同种类果实,以备幼虫转果。同时建立饲养记录卡, 记录幼虫编号、采集地点和时间、输出 国家或地区、寄主、采集人、饲养人、蜕皮时间、化时间 羽化时间等内容。 8标本的制作 8.1成虫标本 8.1.1针插标本 将羽化后成虫冷冻杀死 (可置于冰箱-20℃下1h左右),软化后在展翅板上展翅,制成针插标 本。干成虫标本需软化后制作。 8.1.2浸渍标本 用70%乙醇浸泡保存成虫或幼虫标本。如果要备份供子试验用,则可用无水乙醇浸泡,并冷冻 保存。 8.2雄外生殖器玻片标本 用昆虫针取下雄虫腹部投入10%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钟溶液中煮沸5min~10min(体视显微镜下 观察,虫体几近透明,仅留下外骨骼部分为佳):用滴管吸移至有薄层蒸馏水的培养皿中浸洗;在体 视显微镜下(载物台为白色背景)用细针解剖,除去背腹板等物,仅剩第九背板及其附属构造(雄外 生殖器);用针尖粘取第九背板及其附属构造至载玻片上霍氏封固剂中,体视显微镜下整姿,尽量使 雄外生殖器构造在视野中为正面图像;封片;自然干燥或在40℃~45℃烘箱中干燥。 3 SN/T5003—2017 9实验室鉴定 9.1叶蜂科成虫鉴定特征 触角7~10节,大多数9节,通常为鞭状、丝状或者棍棒状,第1节短于第3节;触角窝接近额 唇基沟。前胸背板后缘深凹,前胸腹板游离,中胸小盾片具明显附片,后胸侧板不与腹部第1背板愈 合。前足胫节端距1对,内距常分叉,各足胫节无亚端距。前翅前缘室狭窄,2R脉常存在,至少具 1个完整的端臀室。后翅通常具5~7个封闭翅室。腹部背板无侧缘脊,第1背板常具中缝。产卵器短 小,常稍伸出腹部末端。 9.2实蜂属成虫鉴定特征 成虫小型,唇基前缘具深浅不等的缺口,非平截。额区圆钝,不向前突出。复眼较小,内缘间距 宽于复眼长径。触角9节,总长短于腹部,第2节长明显大于宽,各节长宽比不大于4。上颚端部具 2齿,颚眼距不窄于单眼直径。后足跖节稍短于后3节长度之和;爪有明显的小内齿。前翅(参见附 录B)具有2r脉,1M-CU和2M-CU脉分别交于1Rs和2Rs室内,臀室具收缩中柄;后翅具上闭室 (Rs室)和下闭室(M室),臀室封闭,臀室柄长。产卵器骨化程度弱,节缝刺突种类间有变化,常 有近腹缘距。 成虫翅透明或具弱烟斑,翅脉颜色变化大,有黄白色、栗色和黑色等。成虫体色在种类间常有明 显且较稳定的差别,可用于种类鉴定。 幼虫大部分为白色,也有黄绿色,头部及尾部颜色深。体长9mm~15mm,胸足3对,腹足 6~8对。 9.3苹叶蜂的鉴定特征 9.3.1成虫的形态特征 将成虫标本置于体视显微镜下,雄外生殖器玻片标本置于生物显微镜下,观察是否符合以下鉴定 特征(参见附录B和附录C)。 体长6mm~7mm,成虫静止时翅水平叠在背面,翅面半透明,有棕色脉络。微带烟色,翅 脉为黑色到栗色;前翅翅痣颜色基部比端部深。 头部黄色,有一大黑色斑覆盖头顶、单眼和额部,复眼从前面观内缘近似平行。唇基前缘深 凹,其深度至少达唇基长的1/2。 中胸背板几乎全部为栗色或者黑色,前胸背板、中胸侧板和后胸侧板全部黄褐色;中胸前侧 片下部和中胸腹板大部光秃无毛。 腹部背板两侧边缘和末节为黄褐色,背板其余部分黑色,腹部腹侧全部黄褐色。 一雌虫产卵器与后足胫节等长;雄虫阳茎瓣头叶宽弯钩状,端部无弯曲的细长端突或刺突。 9.3.2幼虫的形态特征 体长12mm~14mm,白色,头部褐色,腹部末端2节为褐色。胸足3对,腹足7对。 9.3.3蛹 裸蛹。长4mm~5mm,纺锤形,初为白色 9.3.4卵 长1mm,长椭圆形,无色,半透明。 4

.pdf文档 SN-T 5003-2017 苹叶蜂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5003-2017 苹叶蜂检疫鉴定方法 第 1 页 SN-T 5003-2017 苹叶蜂检疫鉴定方法 第 2 页 SN-T 5003-2017 苹叶蜂检疫鉴定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1-02 19:00:1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