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SN B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49972017 杰为准 鳄梨织蛾检疫鉴定方法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Stenoma catenifer Walsingham 以正式出 2017-11-07发布 2018-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发布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 行业标准 鳄梨织蛾检疫鉴定方法 SN/T 4997—2017 * 中国海关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发行 北京市朝阳区东四环南路甲1号(100023) 编辑部:(010)65194242-7509 网址www.customskb.com/book 北京中献拓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印刷 * 开本880×12301/16印张0.75字数20千字 2021年3月第一版2021年3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10 * 书号:155175·419定价16.00元 SN/T4997—2017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珠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森锋、水克娟、黄永辉、迟远丽、张卫东、权永兵、廖力。 S 一 以正式出版文本为准 SN/T4997—2017 鳄梨织蛾检疫鉴定方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鳄梨织蛾StenomacateniferWalsingham的检疫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植物检疫中鳄梨织蛾的检疫鉴定。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背兜tegumen 鳞翅目雄性外生殖器中,形似围巾或倒置的槽状构造,位于肛门的背面,后端延伸成爪形突,为 第9腹节背板演变形成。 2.2 爪形突 uncus 鳞翅目雄虫背兜后端向下弯曲的片状或钩状结构。 2.3 颚形突 gnathos, scaphium, subscaphium 又称“下齿形突”。 鳞翅目雄性外生殖器中,由背兜后缘发生的一对附器,位于爪形突之下,并 可向下向后围绕肛管,在其下方中央会合。 2.4 抱器瓣 辛valva 鳞翅目雄性外生殖器中的成对抱握器官, 多为片状, 大而显著。 2.5 抱器背基突 transtilla 又称“横带片”。鳞翅目雄性外生殖器的抱器背基部发生的突起;有时两个抱器背基突相互延伸 并成一横带。 2.6 基腹弧 vinculum 鳞翅目雄性外生殖器中,由第9腹板衍生的U形片,其背壁与背兜连接,后缘与抱器瓣连接。 2.7 阳茎基环juxta 围绕鳞翅目雄虫阳茎基部的环状骨化构造,与支持阳茎有关。 1 SN/T4997—2017 2.8 囊突signum 鳞翅目雌性外生殖器的交配囊壁内高度骨化的刺状或小钩状构造,一个或数个。 3 3鳄梨织蛾基本信息 学名:StenomacateniferWalsingham,1912 英文名:avocadoseedmoth 分类地位:鳞翅目Lepidoptera,麦蛾总科Gelechioidea,织蛾科Oecophoridae。 鳄梨织蛾的寄主、地理分布及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A。该属全世界已知687种,鳄梨织蛾与 StenomapatensMeyrick,1913最为近似。 4方法原理 根据鳄梨织蛾的分布、寄主及危害状、生物学特性和传播途径进行现场检疫,依据成虫的鉴定特 征进行种类判定。 5 5器材和试剂 5.1器材 反文本为 体视显微镜、生物显微镜、培养箱、烘箱、恒温加热器、展翅板、标本盒、玻璃纸、三角纸、样 品袋、瓦楞纸片、小毛笔、养虫缸、酒精灯、小刀、解剖刀、手术剪、镊子、解针、昆虫针、纱 布、白瓷盘、指形管、标签纸、量筒、烧杯、培养皿、载玻片、盖玻片。 5.2试剂 70%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10%氢氧化钠(或10%氢氧化钾)溶液、二甲苯、中性树胶、 酸性品红(酸性品红95%乙醇饱和溶液)、蒸馏水、乙醇-甘油保存液(50:1)。 6现场检查与饲养 6.1王 现场检查 重点检查果实表面是否有虫孔或虫粪:检查集装箱及包装材料的缝隙处是否有老熟幼虫与蛹。如 发现成虫,直接用三角纸包装放入样品袋:可用小刀剖检虫孔,如发现幼虫或,则连同寄主植物 起放人样品袋,贴上标签或编号,记录时间、地点、寄主及其产地、采集人等信息,带回实验室进行 饲养鉴定。样品传递过程中,应固定好寄主,防止虫样被压损。 6.2饲养 将幼虫连同寄主植物一起放人养虫缸内,底部放一层瓦楞纸片,用纱布(40目)扎口,防止羽 化成虫逃逸。将养虫缸置于25℃、相对湿度70%~80%的培养箱内饲养。每天进行观察,如食料不 足,可适当补充鳄梨果肉或果核等寄主果实作为食物,直至化蛹、羽化。 2 SN/T4997—2017 7实验室鉴定 7.1织蛾科鉴定特征 织蛾科昆虫小型至中型。触角常短于前翅,柄节一般有栉。下唇须2~3节,向上弯曲。前翅三 角形、长卵圆形或宽矛形:R和R.脉共柄,R脉达前缘、顶角或外缘:M,脉通常接近M脉:1A+2A 脉在基部形成大的基叉。后翅Sc+R,脉长达前缘3/4或4/5处;Rs和M,脉在近基部1/3-1/2近平行。腹 部常具背刺。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略呈三角形;颚形突有或无,若有,多为三角形或喙状;抱器背基 突有或无;基腹弧发达;阳茎基环常具侧叶。雌性外生殖器有或无囊突。 7.2鳄梨织蛾鉴定特征 7.2.1成虫 体长约12mm~15mm, 翅展约25mm~27mm(雄虫),28mm~30mm(雌虫);雌虫个体比雄 虫稍大2mm~3mm。雌虫触角腹面具细纤毛, 雄虫具粗纤毛。 成虫身体棕黄色;下唇须向上弯曲, 第3节与第2节等长,超过头顶;前翅棕黄色,翅面具多个黑色斑点,约25个,端部斑点排列呈“C” 型;后翅灰白色;腹部和足黄褐色。 雄虫外生殖器:抱器瓣基部具角状器,端部具有大量鬃毛,类似刷子状。阳茎长,端部骨化,具 角状器。爪形突弯曲、骨化,从中部变窄至端部 鳄梨织蛾成虫及雄性外生殖器参见附录B中的图B.1。 7.2.2 卵 卵单产,乳白色,后变成黑色;椭圆形,小「长(0.59±0.04)mm,宽(0.38±0.2)mm]。 7.2.3幼虫 1龄幼虫乳白色到淡紫色。 随着龄期的增大,幼虫变成蓝紫色。老熟幼虫体长可达25mm,幼虫 背部紫红色而腹部为蓝绿色。 鳄梨织蛾幼虫参见附录C图C.1。 7.2.4蛹 初蛹蓝绿色,而后变为棕褐色,长约10mm。在第4和第5腹节间有横向背面切口。 鳄梨织蛾蛹参见附录C图C.1。 7.2.5与近缘种比较 鳄梨织蛾与StenomapatensMeyrick1913最为近似,但是从个体大小和翅面斑点可以区分,前者 个体稍小,雄虫翅展约25mm~27mm,翅面黑色斑点约25个,端部斑点组成“c”型,后者个体较 大,雄虫翅展34mm~43mm,翅面黑色斑点不呈“C”型,参见附录D图D.1。 8结果判定 以成虫鉴定特征为主要依据,以幼虫、蛹的特征为参考,符合7.2.1时可判定为鳄梨织蛾Stenoma catenifer Walsingham 9标本保存 将制作好的鳄梨织蛾成虫标本,置于干燥箱中烘干,然后移人标本柜中保存;幼虫应浸泡在乙 醇-甘油保存液中保存,保存期为6个月至永久。 3

.pdf文档 SN-T 4997-2017 鳄梨织蛾检疫鉴定方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4997-2017 鳄梨织蛾检疫鉴定方法 第 1 页 SN-T 4997-2017 鳄梨织蛾检疫鉴定方法 第 2 页 SN-T 4997-2017 鳄梨织蛾检疫鉴定方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1-02 18:58:5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