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4372-—2015 聚烯烃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 Determination of oxidative-induction time of polyolefins-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2015-12-04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人境检验检疫 行业标准 聚烯烃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 SN/T4372—2015 *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甲2号(100029)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北街16号(100045) 总编室:(010)68533533 网址www.spc.net.cn 中国标准出版社秦皇岛印刷厂印刷 * 开本880×1230 1/16 印张0.75 字数17千字 2016年11月第一版 2016年11月第一次印刷 印数1—1100 * 书号:155066·2-30401 定价16.00元 SN/T4372—2015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出人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海婷、陈相、朱洪坤、蒋伟、姚丽芳、李蔚、陶海华。 SN/T4372—2015 聚烯烃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聚烯烃聚合物材料氧化诱导时间的差示扫描量热(DSC)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充分稳定的聚烯烃及其复合物的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STME473与热分析相关的术语和定义(Terminologyrelatingtothermalanalysisandrheology) ASTME691测定试验方法精密度实施的实验室间的研究(Practiceforconductinganinterlabo ratory study ot determine the precision of a test method) ASTME967差示扫描量热仪与示差热分析仪的温度校准(Testmethodfortemperaturecalibra tion of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s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zers) ASTMD4703一2003热塑性材料压缩模制的试样、瓷花金属板或片材(Practiceforcompression molding thermoplastic materials into test specimens/plaques,or sheets) 3术语和定义 ASTME473界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氧化诱导时间oxidative-inductiontime:OIT 材料耐氧化分解的相对量度。通过量热分析法测定在有氧环境中特定温度下材料出现氧化放热的 时间。 4试验方法提要 4.1检测样品和参照物在情性气体环境(氮气)中以恒定速率加热。达到特定温度时,将气体环境改成 相同流速的氧气。试样控制在恒定的温度下,直到热曲线上显现氧化反应。从通氧气直至氧化反应发 生的时间间隔为诱导时间。 4.2当DSC曲线上出现试样突然放热或温度升高,则说明诱导期结束。通过等温试验中记录的数据 确定氧化诱导期。 4.3根据实验材料的实际运用选择合适的容器类型。在电线和电缆工业中所使用的聚烯烃要求采用 铜或铝埚。土工膜和蒸汽屏障薄膜领域仅使用铝。 4.4除非另有规定,本试验的分析温度设置在200℃。对于那些稳定水平相对较低或较高的样品,在 180℃~220℃之间选择分析温度,以便产生的热曲线能够便于解释和分析。 1 SN/T4372—2015 4.5OIT方法是评估材料稳定性的定性方法。从供应商获得树脂后,可以在挤压前,运用本试验对树 脂产品的稳定性进行定性监控。 注1:OIT测定是一种加速热老化试验,因此可能会出现误导结果。由于氧化反应动力学是温度与样品中添加剂内 在性质的函数,因此,应仔细解释数据资料。例如:OIT结果通常用于选择优化的树脂配方。尽管挥发性抗氧 注2:由于没有可广泛接受的制样程序,并且在已有样品与未使用产品的OIT数值之间尚未建立直接的关系,因 此,使用上述数值确定生命周期是不确定并主观的。 5试剂和材料 所有的化学试剂都应为分析纯,除非另有规定。 5.1氧气:99.5%工业氧一等品(特别干燥)或更高纯度的氧气。 5.2氮气:99.99%纯氮(特别干燥)或更高纯度的氮气。 5.3铝盘清洗剂。 5.4铟(纯度:99.99%)。 5.5 锡(纯度:99.99%)。 6仪器和装置 6.1差示扫描量热计:最低要求为:热分析设备能够检测至少10mW的热流。仪器记录仪能够在Y轴 上显示热流和温度差,在X轴上显示时间。时间应精确到士1%,读数可读至0.1min。 注:OIT试验是特定化合物稳定剂类型的函数。因此,不能作为比较不同配方的基础,不同的配方可能含有不同树 脂、稳定剂和附加包装配方的组分,或均为上述组分的产品。 6.2气体选择切换器和调节器:高纯的氮气和氧气。对气体切换点和设备样品室的距离应尽量短,确 保切换为氧气的时间少于1min。当流速为50mL/min时,最大的死体积少于50mL。 6.3分析天平:灵敏度0.1mg。 6.4钻孔切割机:直径6.4mm。 6.5试样-封装冲床。 6.6 镊子、解剖刀和切割板。 6.7车 转子流量计(校正)和皂膜流量计。 6.8试样容器:无油脂的铝埚或经氧化的铜埚(直径6.0mm~7.0mm,高度1.5cm)。根据试验 材料的类型选择适宜的。 注1:铝盖用于温度校正。 注2:两种类型的埚都可以买到。铜埚可以手工制作。铜的制作过程为:从0.1mm厚度的软铜材上获取 直径10mm圆片。使用冲头和冲膜工具,制备铜片的形状。容器底部1.5mm~1.8mm之下的边应直且平。 上部的边缘可以呈不规则或凹凸状。底座的直径应为6.6mm~6.9mm。修剪凹凸的边缘。铜的氧化 过程为:将每个埚放置在气体燃烧的火焰中直至炙热(大约5s~10s)形成氧化铜覆盖物。在火焰中旋转 埚保证得到均勾的氧化覆盖物。从火焰中移去埚,使其冷却至室温(大约30s)。铝的清洗过程为: 使用前确认铝埚和盖子的条件(盖子仅用于校准)。将铝埚和盖子在低沸点溶剂例如环已烷中回流 30min,随后在40℃~50℃的强制空气烘箱中干燥。 注3:试样容器的材质对OIT试验的结果影响很大(包括任何相关的催化影响)。 6.9附有加热板的压缩-成模装置。 6.10间隔板、垫片和网膜片。 SN/T4372—2015 6.11聚酯薄膜和聚四氟乙烯涂层织物,用于样品制备。 6.12J 厚度测量仪。 6.13实验室气体燃烧器,用于铜盘的氧化。 6.14煮沸烧瓶,配备冷凝器和加热装置。 6.15强制通风烘箱。 7制样 7.1制备试样:在分析前,将试验样品压缩成片状(厚度为250μm士15μm)以便形成形状和重量一致 的试样。从压缩片上切取试样原片(直径为6.4mm),参考样品的密度,其质量约为5mg~10mg。 注:如果在分析前需要均匀性检验,推荐按照附录B的要求进行熔融复合过程。样品若均匀性较差,将会影响试验 的精确度。 7.2取出规定质量的试样,将材料放置在两片聚酯薄膜或聚四氟乙烯和两片大网薄膜之间。 7.3将组件放置在压缩成型装置中。聚乙烯和聚丙烯的预热和压缩温度应该分别为160℃和190℃。 7.4通过适宜的压力和时间加热试样获得均匀厚度的瓷化金属片。 7.5取出瓷化金属片并放置在两片厚的不锈钢片(散热器)之间,使其冷却至环境温度。也可以将瓷化 金属片在冰水中淬火。 7.6测定片材的平均厚度,保证其厚度在允差范围内。 7.7使用钻孔切割设备在瓷化金属片上取出薄片,记录试样的重量。 7.8将试样薄片放置在适宜的埚中。使用相同类型的空埚作为参比(不能卷曲或密封埚)。 注:也可以根据ASTMD4703一2003附件1的步骤C制备试样,不需要使用控制冷却步骤。 8步骤 8.1仪器校准 8.1.1使用两点校准步骤。由于铟和锡对应的熔点范围在特定的分析温度范围(180℃220℃)内, 因此,使用钢和锡作为标准物质。根据供应商的建议使用如下步骤校正仪器,每月至少进行次校准。 8.1.2在铝制璃放置5mg士0.5mg的铟或锡。盖上埚的铝盖,进行密封。空的密封堆作为参 比。将试样和参比埚放置在仪器相应的位置上。 8.1.3打开氮气,将流速控制在50mL/min(绝对压力为140kPa)。 8.1.4使用如下熔化步骤:钢:以10℃/min从室温升至145℃;再以1℃/min从145℃升至165℃。 注:此定义的加热速率仅适用于校准步骤。 8.1.5调节温度校准软件,将钢和锡的熔点相应设定为156.63℃和231.97℃。标准物质的熔点定义 为外推基线与吸热峰的前沿最大斜率点的切线的交点的数值(见图1)。锡校正时,使用质量为5.1700mg 的锡校正试样,以10℃/min从室温升至220℃,然后以1℃/min升至240℃。铟校正时,使用质量为 5.1700mg的校正试样,以10℃/min从室温升至145℃,然后以1℃/min升至165℃。 注:当校准材料和埚表面接触不良的时候,偶尔会产

.pdf文档 SN-T 4372-2015 聚烯烃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N-T 4372-2015 聚烯烃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 第 1 页 SN-T 4372-2015 聚烯烃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 第 2 页 SN-T 4372-2015 聚烯烃氧化诱导时间的测定 差示扫描量热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1-02 17:47:4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