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4365—2015 铜精矿中铜、铅、铬、砷、银、锑、铋、 镍、铁、铝元素含量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Determinationofcopper,lead,chromium,arsenic,silver,stibium,bismuth nickel,iron,aluminum in copper concentrate-Wavelength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icmethod 2015-12-04发布 2016-07-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发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SN/T4365—20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子健、万双、牛增元、蒋家玲、叶曦文、李先和、陈朝方、李明哲、王文生、 郭飞飞。 SN/T4365—2015 铜精矿中铜、铅、铬、砷、银、锑、铋、 镍、铁、铝元素含量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铜精矿中铜、铅、铬、砷、银、梯、铋、镍、铁、铝元素含量的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测 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铜精矿中铜、铅、铬、砷、银、锑、铋、镍、铁、铝元素含量白 的测定,测定范围见表1。 表1铜精矿中各成分的测定范围 元素 测定范围/% 铜 10.00~50.00 铅 0.10~13.00 铬 0.0040~0.10 砷 0.010~2.00 银 0.0020~0.25 0.010~0.20 铋 0.010~0.50 镍 0.010~1.00 铁 15.00~35.00 铝 0.20~5.00 本标准方法中铜元素的测定不作为仲裁方法仲裁方法可参考GB/T388+ 1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379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GB/T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14263 散装浮选铜精矿取样、制样方法 GB/T16597 冶金产品分析方法X射线荧光光谱法通则 3 方法提要 试样在高温熔融条件下添加合适的熔剂熔制成表面平整、光洁的类玻璃体样片,在选定的仪器测量 条件下检测试样熔片中待测元素特征谱线的X射线荧光强度,根据预先绘制的光强-元素含量工作曲线 SN/T4365—2015 和校正因子,计算出特征元素的百分含量。 4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说明外,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6682规定的二级水 4.1 四硼酸锂和偏硼酸锂(33:67)的混合熔剂:优级纯,使用前在650℃下灼烧4h。 4.2 硝酸钠:使用前在105℃下干燥2h。 4.3 二氧化硅:使用前在105℃下干燥2h。 4.4 溴化锂溶液:500g/L。 4.5 氩气甲烷混合气体体积之比:V(Ar):V(CH)=9:1。 5 仪器 5.1 波长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符合GB/T16597规定。 5.2 熔样炉:最高1300℃。 5.3 铂黄金:95%Pt+5%Au,容积≥30mL。 5.4 铸型模具:95%Pt+5%Au,$40mm。 5.5 瓷:30mL。 5.6 电子天平:感量不低于0.0001g。 6 试样制备 按照GB/T14263的规定进行取样和制样。试样应全部通过?0.082mm的标准筛。在105℃士 5℃下干燥2h,置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7 测定步骤 7.1 测量次数 独立地进行两次测定,取其平均值。 7.2 灼烧减量的测定 用蒸馏水洗净熔样(5.3),烘干,于1000℃~1050℃的熔样炉(5.2)内灼烧至恒重,放置于干 燥器中冷却,称重。准确称取1.0000g的硝酸钠(4.2),0.2500g的试样于熔样埚(5.3)内。加人 5.0000混合熔剂(4.1),0.2000g二氧化硅(4.3),先在700℃下预氧化约10min~15min,加人约 3滴~4滴脱模剂溴化锂溶液(4.4),再升温至1000℃1050℃熔融10min后,取出熔样(5.3), 稍冷后。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同时不加入试样,做空白熔剂的灼烧变量。称量均精确至 0.2mg。 试样的灼烧增量(G)以质量分数计,数值以%表示,按式(1)计算: X100 ms 式中: G 试样的灼烧增量,%;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m, 2 学兔兔wwbzfxwcon SN/T4365—2015 一熔剂、硝酸钠和熔样埚灼烧前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m 一熔剂、硝酸钠和熔样埚灼烧后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m2 m3 一熔剂、试样、硝酸钠和熔样灼烧前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m一一熔剂、试样、硝酸钠和熔样埚灼烧后的总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两位。 灼烧增量测定至少做两次平行测定,取平均值。 注:灼烧变量测定时样品、脱模剂、硝酸钠、熔剂等质量、预氧化处理及熔融温度、时间应和样品熔融时保持一致。 7.3 试料熔融 称取0.2500g试样和1g硝酸钠(4.2),充分混合均匀,将混合后的试样倒入预先铺有5.0000g混 合熔剂(4.1)的铂黄金埚(5.3)中。再加入0.2000g二氧化硅(4.3),测定时,把灼烧减量M输人到软 件中参与校正。先在700℃下预氧化约10min~15min,加人约3滴~4滴脱模剂溴化锂溶液(4.4),然 后在高温1000℃~1050℃下熔融,冷却后脱模倒片。熔融好的样片表面应平整、光洁无气孔,否则, 按上述方法重新熔融。 7.4校准曲线的绘制 7.4.1校准样品 选用有一定浓度和梯度范围的系列铜精矿有证标准物质作为基础,可按一定比例混合或添加高纯 试剂或相应的标准溶液来制作校准标样,以改善部分元素的含量范围。具体方法参见附录A。 7.4.2测量条件 通过条件优化获得各元素的测量条件,参见附录B。 7.4.3 3仪器准备 测量试样前,必须检查调试仪器,保证仪器处于正常稳定的工作状态。 7.4.4 校准曲线 将制备好的校准样品在仪器上依次测定,根据浓度对应关系绘制校准曲线,基体效应校正和谱线重 叠干扰校正采用数学方法进行回归。 7.5 5测定 7.5.1漂移校正 仪器稳定后,用校准试样对仪器进行漂移校正。 7.5.2样品测定 将待测样品按7.3方法制成样片,将样片装入试样盒,置于旋转工作台上。选用相应校准曲线,进 行测定。 7.6 6结果计算 根据测得的元素特征谱线强度、已建立的校准曲线和基体校正因子,进行检测数据处理,计算出试 样中铜、铅、铬、砷、银等元素的含量。结果以各待测元素的质量分数(%)表示。 所得结果含量大于1%时,保留至两位小数;含量小于1%时,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 学兔兔wwbzfxWcon SN/T4365—2015 8 精密度 本标准的精密度是由8个实验室测定3个水平试样的结果按GB/T6379统计确定,精密度见表2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重复性限(r),大于重复性限(r)的情况 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2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 在再现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再现性限(R),大于再现性限(R)的 情况不超过5%,重复性限(R)按表2数据采用线性内插法 表2 精密度 % 组分 水平范 重复性限 再现性限R 16 0.15 0.24 53 Cu 28.32 0.14 0.31 41.87 0.24 0.37 0.027 0.045 0.14 Pb 2.78 0.22 0.096 ST'O 0.28 0.00 0.0015 Cr 0,027 0.005 9 0.00 0.0088 0.012 0.0 0.0028 002 As 0.042 18 0.02 0.08 0.16 .30 0.00088 02 Ag 0.0013 0.0024 0. 0.15 0.012 0.017 0.003 4 0.0048 Sb 0.096 0.012 0.022 0.17 0.031 0.054 0.024 0.0022 0.004 2 Bi 0.17 0.022 0.037 0.47 0.023 0.048 0.020 0.0020 0.003 4 Ni 0.15 0.020 0.027 0.59 0.034 0.13 4 学兔兔wwbzfxWcon SN/T4365—2015 表2(续) % 组分 水平范围w 重复性限r 再现性限R 18.71 0.13 0.28 Fe 26.58 0.14 0.28 33.62 0.14 0.31 0.54 0.085 0.11 AI 0.31 1.59 0.14 0.37 3.7 S
SN-T 4365-2015 铜精矿中铜 铅 铬 砷 银 锑 铋 镍 铁 铝元素含量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1-02 17:33:32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