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7. 100 YB H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B/T46642018 铝铁 Ferroaluminumn 2018-10-22 发布 2019-04-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布 YB/T4664—2018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生铁及铁合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18)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江南铁合金有限公司、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梅泽锋、刘萍、梅平、宋雪健、林一飞、夏宏梁、唐伟红、章汉云、张进莺、卢春生 YB/T4664—2018 铝 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铝铁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储运和质量证明书。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中频感应电炉重熔法或兑掺法生产的铝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650铁合金验收、包装、储运、标志和质量证明书的一般规定 GB/T4010 铁合金化学分析用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GB/T13247铁合金产品粒度的取样和检测方法 YB/T4393铝铁、铝锰铁及硅铝锰铁铝含量的测定EDTA滴定法 3技术要求 3.1牌号和化学成分 3.1.14 铝铁的牌号和化学成分应符合表1规定。 表1牌号和化学成分 化学成分(质量分数)/% 牌号 c Si Cu S Al 不大于 FeAl60 60.0~65.0 2. 0 0. 05 0. 20 0. 05 0. 05 FeA158 58.0~60.0 1. 0 0. 05 0. 50 0.05 0. 05 FeAl40A 40.0~44.0 2. 0 0. 05 0.20 0. 03 0. 02 FeAl40B 40.0~44.0 2. 0 0. 05 0. 60 0. 05 0. 04 FeA138 38.0~40.0 2. 0 0. 05 0. 60 0. 05 0. 05 3.1.2需方对表1中化学成分有特殊要求可双方另行协商。 3.2粒度 3.2.14 铝铁以块状或粒状交货,其粒度要求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粒度 允许偏差/% 组别 粒度/mm 最大粒度尺寸/mm 筛上物 筛下物 1 10~150 180 2 5~50 60 ≤5 5 3 3~10 15 1 YB/T4664—2018 3.2.2需方对供货粒度如有特殊要求可与供方协商解决。 4试验方法 4.1取样和制样 铝铁的化学分析用试样的取样和制样方法按GB/T4010的规定执行。 4.2化学分析 铝铁的化学分析方法应符合表3规定。 表3化学分析方法 序号 元素 分析方法 1 Al 按YB/T4393规定进行 IS 按附录A的规定进行 2 c 按附录B的规定进行 4 P 按附录C的规定进行 5 S 按附录B或附录D的规定进行 6 Cu 按附录E的规定进行 注:供需双方有特殊需求,也可采用双方协商的分析方法检验。 4.3粒度的测定 粒度的取样和检测方法,按GB/T13247的规定进行。 检验规则 5 5. 1 质量检查和验收 铝铁的质量检查和验收应按GB/T3650的规定进行。 5.2组批 铝铁应按同一牌号组批交货,批量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5.3质量异议处理 需方如对收到的产品有异议,双方协商解决。 6包装、标志、储运和质量证明书 6.1包装 铝铁产品采用汽车散装或箱装,也可吨袋包装;如需方有特殊要求,可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6.2标志、储运和质量证明书 标志、储运和质量证明书应符合GB/T3650的规定。 2 YB/T4664—201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铝铁硅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A.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重量法测定硅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铝铁中硅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质量分数):≤2.00%。 A.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01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T603化学试剂试验方法中所用制剂及制品的制备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A.3原理 试样用盐酸分解,加高氯酸加热蒸发使硅成为不溶性硅酸,过滤分离,灼烧至恒重。加氢氟酸及硫酸 加热蒸发,冒尽硫酸烟,使之恒重。根据前后两次恒重的质量差计算硅的含量。 A.4试剂 除另有说明外,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所用水应满足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的要求。试 验方法中所用的试剂和标准溶液在无特殊规定下,均按GB/T601、GB/T603配制和标定。 A.4.1盐酸:1+1; A.4.2盐酸:1+4; A.4.3盐酸:2+98; A.4.4高氯酸:pl.67g/mL; A.4.5 硫酸:1十1; A.4.6 氢氟酸:pl.16g/mL。 A.5 仪器装置 SX2-4-10箱式电阻炉。 A.6 试样称取量 试样原则上称取1.0000g。 A.7测定步骤 称取试样于300mL烧杯中,加盐酸(1十1)25mL加热分解,加高氯酸20mL冒烟至近干。冷却,加 离子消失,弃去滤洗液。残渣与滤纸一起移人铂埚中,低温处灰化后,于900℃~1000℃灼烧约 30min,将盛有不纯二氧化硅的铂埚放在干燥器中,冷却到室温,称取恒重的质量(m1),然后将不纯二 氧化硅用少许硫酸(1十1)润湿,加氢氟酸约3mL~5mL,小心加热,防止飞溅,冒尽硫酸烟,按上述方法 3 YB/T 4664—2018 灼烧后,将铂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取恒重时的质量(m2)。 A.8 3结果计算 硅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按式(A.1)计算: .(A.1) m 式中: mi 含不纯二氧化硅的铂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不含二氧化硅的铂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 试样称取量,单位为克(g); u 0.4674 一二氧化硅转化为硅的系数。 分析结果表示到小数点后2位。 A.9允许差 实验室之间分析结果的差值应不大于表A.1所列硅含量允许差。 表A.1允许差 %(质量分数) 硅含量 允许差 ≤1. 00 0. 05 >1.00~2.00 0. 10 4 YB/T4664—201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铝铁碳、硫含量的测定 红外线吸收法 B.1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红外线吸收法测定碳、硫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铝铁中碳、硫含量的测定,碳测定范围(质量分数):≤1.00%;硫测定范围(质量分数): ≤0.10%。 B.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4010铁合金化学分析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B.3原理 试样于高频感应炉的氧气流中加热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由氧气载至红外线分析器的测 量室,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吸收特定波长的红外能,其吸收能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浓度成正比,根据检 测器接受能量的变化测得碳(硫)量。 B.4试剂及材料 B.4.1烧碱石棉:粒状。 B.4.2高氯酸镁:无水,粒状。 B.4.3玻璃棉。 B.4.4钨锡助熔剂:碳的质量分数小于0.001%,硫的质量分数小于0.0005%,钨十锡的质量分数大于 99.9%,粒度0.42mm~0.84mm。 B.4.5纯铁:碳的质量分数小于0.002%,粒度0.8mm~1.68mm。 B.4.6氧气:纯度大于99.95%,其他级别的氧气若能获得低而一致的空白时,也可以使用。 B.4.7动力气源:氮气、氩气或压缩空气,其杂质(水和油)小于0.5%。 B.4.8埚:直径(mm)×高(mm),23×23或25×25,并在高于1200℃的高温炉中灼烧4h或1000℃ 通氧灼烧至空白值最低。 B.4.9埚钳。 B.4.10专用助熔剂取量勺(约1.5g助熔剂)。 B.5仪器及设备 B.5.1红外线吸收定碳、硫仪(灵敏度为0.0001%)其装置见图B.1。 B.5.1.1洗气管:内装烧碱石棉(见B.4.1)。 B.5.1.2干燥管:内装高氯酸镁(B.4.2)。 B.5.1.3除尘管:内装玻璃棉(B.4.3)。 B.5.2气源 B.5.2.1载气系统包括氧气容器,两级压力调节器及保证提供合适压力和额定流量的时序控制部分。 B.5.2.2动力气源系统包括动力气(见B.4.7)、两级压力调节器及保证提供合适压力和额定流量的时 序控制部分。 5

.pdf文档 YS-T 1079-2015 钒铝铁中间合金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YS-T 1079-2015 钒铝铁中间合金 第 1 页 YS-T 1079-2015 钒铝铁中间合金 第 2 页 YS-T 1079-2015 钒铝铁中间合金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29 00:51:1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