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75.020 SY E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6103—2019 代替SY/T6103—2004 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测定 图像分析法 Measurementof rockporestructure Method of imageanalysis 201911-04发布 2020-05—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SY/T6103—2019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原理 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5.1 主要仪器设备 5.2 化学试剂及主要材料 样品制备 6.1孔除铸模 铸体薄片制片 7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测定 7.1 视域和放大倍数的要求 7.2 分割孔隙 7.3 测定孔隙基本特征值 7.4 计算孔隙结构特征参数 8 质量要求 数据修约 9 10 测定报告内容及格式. 10.1 报告内容 10.2 报告封面格式… 10.3 报告内容格式 11 HSE要求 附录A(资料性阴录)报告封面格式 附录B(料性附录)报告内容格式 参考文献 SY/T 6103—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 草。 本标准代替SYT6103—2004《岩石孔歌结构特征的测定图像分析法》,与SYT61032004相 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的适用范围(见第1章,2004年版的第1章); 修改了原理表述,将铸体和体视学重新合并编写(见第4章,2004年版的3.1、3.2), 修改了主要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见5.1,2004年版的5.1); 修改了主要材料(见5.2.2,2004年版的5.3) 修改了岩样制备取样和配制注人液的相关规定(见6.1.1.1、6.1.2,2004年服的6.1.1.1、 6.1.2); 修改了真空灌注和高温高压灌注的相关规定(见6.1.3、6.1.4,2004年版的6.1.3、6.1.4); 修改了视域和放大倍数的要求及测定孔踪基本特征值的相关规定(见7.1,7.3,2004年版的 7.1.1,7.1.2,7.3.1和7.3.2), 修改了平均孔膝形状因子计算公式,增加了裂缝面密度、裂缝面长度、裂缝线密度和面缝率 计算的相关规定(见7.4.7、7.4.13至7.4.16,2004年版的7.4.7) 修改了质量要求(见第8章,2004年版的7.5): 修改了报告内容的相关规定,增加了报告格式的参考资料(见第10章、附录A和附录B, 2004年版的第8章): 增加了HSE的规定(见第11章)。 本标准由油气田开发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操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国 家能源稠(重)油开采研发中心(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 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实验检测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质量检测中心、中 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工程技术分公司中海油实验中心(港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吕成远、潘伟义、李奋、吕伟峰、陈霆、周霞、王小强、陈亚宁、刘丽、贾 宁洪、姜林、崔向东、郭鹏超、宋柏荣、杨召、杨红霞、刘冲、韩登林。 本标准代替了SY/T6103—2004。 SY/T6103—2004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SY/T610394。 SY/T6103—2019 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测定图像分析法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标准的使用可能涉及某些有危险 的材料、设备和操作,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间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 施,并保证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图像分析法测定岩石孔腺结构特征的原理、特征参数及分析测定的技术与质量要 求。 本标准适用于图像分析法测定碎屑岩孔除结构特征,其他岩性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YT5913岩石制片方法 SYT6014石油地质实验室安全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孔陈pore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岩石题颗粒所包国的空间称为孔腔,相邻两孔腔之间的连接部分(两颗岩石顺粒 之间的空间)称为喉道,孔腔和连接它的部分哦道的总体,称为孔腺。 3.2 喉道宽度throatwidth 连接相邻两孔腔的喉道最窄处的宽度。 3.3 配位数coordinationnumber 与一个孔腔连接的喉道个数。 4原理 某种有色液体胶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可以发生化学固化反应。将这种液体胶注人若石孔隙中,孔 隙被固化后的坚硬反应物填充,形成岩石铸体。将岩石铸体磨制成薄片一一获得二维截面,对二维图 像进行扫描,并对特征点的像素群进行检测和分析处理,得到二维图像的特征值,用二维截面内特征 点的特征值来表征三维孔膜空间内特征点的特征, 1 SY/T 61032019 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5.1主要仪器设备 5.1.1 图像分析仪 图像分析仪的分辨率不少于1024×1024像索点。 5,.1.2 显微镜 根据岩性要求选择显微镜和放大倍数。 5.1.3孔隙铸体仪 孔除铸体仪能满足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灌注要求。 5.2 化学试剂及主要材料 化学试剂 5.2.1 主要化学试剂包括: 一一注人剂:环氧树脂加稀释剂或有机玻璃 一面化剂,三乙醇胺或偶氮二异丁脂,分析纯, 油溶性染料: 一黏合剂。 5.2.2主要材料 主要材料为碳化硅金刚砂或白色刚玉金刚砂。 碳化硅金刚砂:130号、300号、400号、600号、800号、1000号等, 白色刚玉金刚砂:W20号、W10号、W7号等。 注意:推荐使用更健康环保的化学试剂和材料。偶氮二异丁睛分解温度64C,室温下缓慢分解、 100℃急剧分解,易燃、有毒,放出的有机鼠化物对人体危害较大。 6样品制备 6.1 孔隙铸模 6.1.1 岩样准备 6.1.1.1 取样按SY/T5913规定的方法执行。 6.1.1.2 将待测样品按序号装入具有平底的最瑞简内,样品之间用云母片或锡箔纸隔开,样品顶端距 玻璃筒口不少于30mm,将装好的样晶在100℃条件下烘1h-2h,备用。 6.1.2配制注入液 可采用环氧树脂注人液或有机玻璃注入液。环氧树脂注入液包含稀释过的环氧树脂、三乙醇胺和 染料,推荐的配制比保为100:15:2(质量比),有机玻璃注人液包含有机玻璃、偶氮二异丁肺和染 料,推荐的配制比例为100mL:0.2g:0.5g,所配制的注入波搅拌均勺待用。 2 SY/T6103—2019 6.1.3真空灌注 6.1.3.1 将装好的样品置人孔隙铸体仪的抽真空系统中,抽真空1h以上。要求系统内绝对压力低于 13.3Pa, 6.1.3.2 2注入液抽空15min后,将注人液遭注至孔除铸体仪中。当液面没过岩样最高端时,关闭进口 闸门,继续抽空15min后结束湿注, 6.1.4 高温高压灌注 6.1.4.1 将真空潘注好的样品放人孔隙铸体仪的高压岩心室。 6.1.4.2 根据不间注入液配方和岩样性质,确定高温高压灌注的温度,压力和固化时间,进行滞注。 6.1.4.3 待冷却,灌注液完全固化后打开高压岩心室取出样品,将其分切、对号装袋。 6.2 铸体薄片制片 按SY/T5913规定的铸体薄片制片方法执行。 7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测定 7.15 视域和放大倍数的要求 选择有代表性的视域,调节显微镜保证视域内图像清晰,视域数不少于7个。 7.2 分割孔隙 在连接两孔腔的喉道最牵处,将喉道分成两部分,分别归于其连接的孔腔,构成独立的单个 孔隙。 7.3 测定孔基本特征值 逐一测定孔隙及裂缝特征值,主要包括孔除面积、孔隙周边长、配位数、喉道宽度、聚缝条数、 裂缝平均长度等。 7.4计算孔隙结构特征参数 7,4.1 面孔率 面礼率按公式(1)计算: )×100% (1) A 式中: 一面孔率,用百分数表示: A第)个视城中第:个孔踪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微米(um), A—第)个视域的面积,单位为平方微米(μm): N 第)个视城面积中的孔个数; n—视域个数。

.pdf文档 SY-T 6103-2019 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测定 图像分析法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SY-T 6103-2019 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测定 图像分析法 第 1 页 SY-T 6103-2019 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测定 图像分析法 第 2 页 SY-T 6103-2019 岩石孔隙结构特征的测定 图像分析法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28 21:30:3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