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31.030
CCSL9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31379.2—2025
平板显示器偏光片测试方法
第2部分:光学性能
Testmethodsforpolarizersofflatpaneldisplays—
Part2:Opticalproperties
2025-10-05发布 2026-05-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GB/T31379《平板显示器偏光片测试方法》的第2部分。GB/T31379已经发布了以下
部分:
———第1部分:理化性能;
———第2部分:光学性能;
———第3部分:可靠性。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半导体设备和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杉金光电(南京)有限公司、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深圳市三利谱光电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杉金光电(广州)有限公司、佛山纬达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杉金光电技术(张家港)有
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广州长嘉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联得
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飞优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华星
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宁波惠之星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友联亨达光电有限公司、南京汉旗新
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德普特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康荣电子有限公司、宁波锦辉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志勇、吴怡然、张乐、赵俊莎、李俊涛、王冬岩、廖剑能、张鹏、黄卫东、郑和涛、
周自豪、曹可慰、陆兰福、霍丙忠、王晓玲、狄鹏、史泽远、张宝帅、方旭、聂云辉、刘日明、胡金、敖雪丽、
姚伏恒、程凡宝、刘威、黄学润、郝武康、王建太、梁鹤峰、李衡均、李建红、仇泽军、吴军、孙仲辉。
ⅠGB/T31379.2—2025
引 言
偏光片是平板显示器不可或缺的光学元件,偏光片能调节光线方向、增加对比度、遮挡反射光等。
随着科技的发展,平板显示器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对性能要求也逐渐提高。平板显示器厂商对偏光片性
能也有了多元化的需求,例如采用低水接触角偏光片来提升触摸屏与偏光片的粘着力,又比如采用低反
射率偏光片的广告屏,通过降低环境光的反射强度来缓解消费者的视觉疲劳,不同使用目的的显示器对
于性能要求各异,因此完善偏光片的测试标准对于我国偏光片的自主发展至关重要。
GB/T31379拟由4个部分组成。
———第1部分:理化性能。目的是提供平板显示器偏光片理化性能的测试方法。
———第2部分:光学性能。目的是提供平板显示器偏光片光学性能的测试方法。
———第3部分:可靠性。目的是提供平板显示器偏光片可靠性的测试方法。
———第4部分:表面性能。目的是提供平板显示器偏光片表面性能的测试方法。
ⅡGB/T31379.2—2025
平板显示器偏光片测试方法
第2部分:光学性能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平板显示器偏光片透过率、偏光度、色相、反射率、雾度、光学补偿值的测试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平板显示器用偏光片光学性能的测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410 透明塑料透光率和雾度的测定
GB/T7921 均匀色空间和色差公式
GB/T33048 偏振片 光学补偿值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偏光片 polarizer
一种将自然光转化成偏振光的光学膜材。
3.2
透过率 transmittanceratio
CIE标准光源的出射光束通过偏光片前后能量之比。
注1:透过率用百分数表示。
注2:透过率又分为单体(single)透过率、平行(parallel)透过率和直交(cross)透过率。
———单体透过率TS:光束通过单片偏光片所测得的透过率。
———平行透过率TP:光束通过两片吸收轴互相平行的偏光片所测得的透过率。
———直交透过率TC:光束通过两片吸收轴互相垂直的偏光片所测得的透过率。
3.3
偏光度 polarizationefficiency
表示偏振光偏振程度的物理量。
注:偏光度也叫做偏振度。
3.4
色相 hue
表示偏光片颜色的特性。
注:采用CIE国际照明委员会1976(L*a*b*)色空间,a*表示绿红色度,b*表示蓝黄色度。
1GB/T31379.2—2025
3.5
反射率 reflectivity
物体反射的辐射能量占总辐射能量的百分比。
3.6
雾度 haze
透过试样而偏离入射光方向的散射光通量与透射光通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注:将偏离入射光方向2.5°以上的散射光通量用于计算雾度。
3.7
补偿值 retardation
光线通过具有双折射特性材料时,产生的寻常光与非寻常光传输速度差异所导致的两种光叠加形
成的位相差。
[来源:GB/T33048—2016,2.1]
4 测试方法
4.1 环境条件
除特殊规定外,所有试验均应在下述环境条件中进行。
a) 温度:25℃±5℃。
b) 相对湿度:50%~80%。
c) 气压:86kPa~106kPa。
4.2 透过率
4.2.1 测试原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380nm~780nm范围的透过率曲线,再通过积分获得可见光范围的透
过率。如图1所示,光源发出的紫外可见光经过单色器后获得单色光,单色光照射样品后一部分光被吸
收,剩余的透射光到达检测器,经过信号处理后输出结果。
图1 透过率测试原理示意图
4.2.2 仪器设备
使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试,设备应配置有偏光器件用于产生偏振光,设备光源的光谱功率
分布宜与CIE标准照明体A或D65匹配。波长范围为380nm~780nm,波长间隔不宜超过5nm。
4.2.3 样品准备
如图2所示,沿着偏光片的吸收轴方向裁切符合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夹具大小的长方形样
品,样品表面平整,无可见破损及折痕、气泡、脏点、异物等缺陷。撕去保护膜和离型膜,以吸收轴垂直于
水平面的方向将样品固定在测量治具上,样品的胶层朝向和取样位置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每批卷料
或片材的抽样数量不宜少于3个。
2GB/T31379.2—2025
图2 取样示意图
4.2.4 测试步骤
按以下测试步骤进行操作。
a) 接通电源,根据仪器说明书的规定,使仪器预热一段时间至稳定状态。
b) 根据仪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仪器核查。
c) 将样品放入仪器治具并调节至测量位置,进行光波长380nm~780nm的光谱扫描,宜采用
CIE1931标准。按照公式(1)和公式(2)计算单体透过率,按照公式(3)和公式(4)计算平行透
过率,按照公式(5)和公式(6)计算直交透过率。
d) 记录测试数据。
4.2.5 结果计算
单体透过率:
TS(λ)=MD(λ)+TD(λ)
2……………………(1)
TS=∑780
380TS(λ)S(λ)y(λ)
∑780
380S(λ)y(λ)……………………(2)
式中:
TS ———单体透过率;
MD(λ)———各波长下的平行透过率;
TD(λ)———各波长下的直交尼科尔透过率;
TS(λ)———各波长下的透过率;
S(λ)———照明体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
y(λ)———色匹配函数。
平行透过率:
TP(λ)=MD2(λ)+TD2(λ)
2……………………(3)
TP=∑780
380TP(λ)S(λ)y(λ)
∑780
380S(λ)y(λ)……………………(4)
式中:
3GB/T31379.2—2025
TP ———平行透过率;
MD(λ)———各波长下的平行透过率;
TD(λ)———各波长下的正交尼科尔透过率;
TP(λ)———各波长下的平行透过率;
S(λ)———照明体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
y(λ)———色匹配函数。
直交透过率:
TC(λ)=MD(λ)TD(λ) ……………………(5)
TC=∑780
380TC(λ)S(λ)y(λ)
∑780
380S(λ)y(λ)……………………(6)
式中:
TC ———直交透过率;
MD(λ)———各波长下的平行透过率;
TD(λ)———各波长下的正交尼科尔透过率;
TC(λ)———各波长下的直交透过率;
S(λ)———照明体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
y(λ)———色匹配函数。
4.3 偏光度
4.3.1 测试原理
测试原理见4.2.1。
4.3.2 仪器设备
仪器设备见4.2.2。
4.3.3 样品准备
样品准备见4.2.3。
4.3.4 测试步骤
按以下测试步骤进行操作。
a) 接通电源,根据仪器说明书的规定,使仪器预热一段时间至稳定状态。
b) 根据仪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仪器核查。
c) 将样品放入仪器治具并调节至测量位置,进行光波长380nm~780nm的光谱扫描,宜采用
CIE1931标准。按照公式(7)和公式(8)计算偏光度。
d) 记录测试数据。
4.3.5 结果计算
偏光度:
PE(λ)=MD(λ)-TD(λ)
MD(λ)+TD(λ)×100 ……………………(7)
4GB/T31379.2—2025
GB-T 31379.2-2025 平板显示器偏光片测试方法 第2部分 光学性能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28 20:45:38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