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25.120.20 H 90 备案号:21698—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5000.4—2007 代替JB/T5000.4—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4部分:铸铁件 Heavy mechanical general techniques and standards Part 4: Iron cating 2007-08-28 发布 200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 5000.4--2007 前言 JB/T5000《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分为15部分: 第1部分:产品检验; 第2部分:火焰切割件; -第3部分:焊接件; 第4部分:铸铁件; 第5部分:有色金属铸件; -第6部分:铸钢件; -第7部分:铸钢件补焊; -第8部分:锻件; -第9部分:切削加工件; 第10部分:装配; 第11部分:配管; 第12部分:涂装; 一第13部分:包装; 一第14部分:铸钢件无损检测; 第15部分:锻钢件无损检测。 本部分为JB/T5000的第4部分。 本部分代替JB/T5000.4--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铁件》。 本部分与JB/T5000.4—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表1中黑框推荐的小批和单件生产铸铁件的尺寸公差等级进行调整。 -3.2.4条增加“为减少产生裂纹的危险,内圆角根据工件壁厚应保证表2中的最小值”。 -增加3.2.5起模斜度。 增加3.9.6.3铸件表面粗糙度不含3.9.3和3.9.4允许的缺陷。 本部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机械工业冶金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西安重型机械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段秀明、李剑平。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5000.4—1998。 II JB/T 5000.4—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4部分:铸铁件 1 范围 JB/T5000的本部分规定了铸铁件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证明。 本部分适用于重型机械中用砂型或导热性与砂型相仿的铸型中铸造的灰铸铁件、球墨铸铁件和耐热 铸铁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500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 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 本部分。 GB/T1348球墨铸铁件 GB/T6060.1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铸造表面(GB/T6060.11997,eqVISO2632-3:1979) GB/T64144 铸件尺寸公差与机械加工余量(GB/T6414—1999,eqvISO8062:1994) GB/T9437 耐热铸铁件 GB/T9439灰铸铁件 GB/T11351铸件重量公差 JB/T5000.12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第12部分:涂装 3技术要求 3.1铸铁件牌号、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 3.1.1灰铸铁件的牌号和力学性能应符合GB/T9439的规定,化学成分由供方自行决定,但应达到GB/T 9439规定的牌号及相应的力学性能指标。如需方对化学成分有特殊要求时由供需双方商定。 3.1.2球墨铸铁件的牌号和力学性能应符合GB/T1348的规定,化学成分由供方自行决定,但应 商定。 3.1.3耐热铸铁件的牌号、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应符合GB/T9437的规定。 3.2尺寸公差及公差带的分布 3.2.1铸件尺寸公差应符合GB/T6414的规定,常用等级代号与公差见表1。同一铸件应选用同一种公 差等级,公差等级按毛坏铸件基本尺寸选取。 3.2.2铸件尺寸公差带应相对于毛坏铸件基本尺寸对称分布,即公差的一半位于基本尺寸之上,另一 半位于基本尺寸之下(见图1)。有特殊要求时,公差带也可以不对称分布,但应在图样上标注或技术文 件中规定。 毛坏铸件基本尺寸包括必要的机械加工余量(见图1),分为下列三种情况: a)图样中标注的两个非机械加工面间尺寸; b)图样中标注的非机械加工内外径、圆角和圆弧; c)图样中标注的机械加工尺寸加上加工余量(见图1)。 1 JB/T 5000.4-2007 表1铸铁件尺寸公差 单位:mm 公差等级 毛坏铸件基本尺寸 CT8 CT9 CT10 CT11 CT12 CT13 CT14 CT15 CT16 ≤25 1.2 1.7 2.4 3.2 4.6 6.0 8.0 10.0 12.0 >25~40 1.3 1.8 2.6 3.6 5.0 7.0 9.0 11.0 14.0 >40~63 1.4 2.0 2.8 4.0 5.6 8.0 10.0 12.0 16.0 >63~100 1.6 2.2 3.2 4.4 6.0 9.0 18.0 11.0 14.0 >100~160 1.8 2.5 3.6 5.0 7.0 10.0 12.0 16.0 20.0 >160~250 2.0 2.8 4.0 5.6 8.0 11.0 14.0 18.0 22.0 >250~400 2.2 3.2 4.4 6.2 9.0 12.0 16.0 20.0 25.0 >400~630 2.6 3.6 5.0 7.0 10.0 14.0 18.0 22.0 28.0 >630~1000 2.8 6.0 8.0 11.0 20.0 25.0 32.0 4.0 16.0 >1000~1600 3.2 4.6 7.0 9.0 13.0 18.0 23.0 29.0 37.0 15.0 21.0 >1600~2500 3.8 5.4 8.0 10.0 26.0 33.0 42.0 4.4 6.2 30.0 >2500~4000 9.0 12.0 17.0 24.0 38.0 49.0 7.0 35.0 >4000~6300 10.0 14.0 20.0 28.0 44.0 56.0 >6300~10000 11.0 16.0 23.0 50.0 64.0 一 32.0 40.0 注1:尺寸公差不包括起模斜度。 注2:图样及技术文件未作规定时,小批和单件生产铸铁件的尺寸公差等级按黑框推荐的等级选取;成批和大量生 产铸铁件的尺寸公差等级相应提高两级, 毛坏铸件基本尺寸 加工后尺寸 加工余量 加工余量 铸件公差/2 铸件公差/2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图1尺寸公差与极限尺寸 铸件有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带应沿倾斜面对称分布(见图2)。 2 JB/T 5000.4—2007 铸件尺寸公差带 角度 图2倾斜部位的尺寸公差带 3.2.3除非另有规定,壁厚尺寸公差等级可降一级选用。例如:如果图样上标注的一般尺寸公差为 CT12,则壁厚尺寸公差为CT13。 3.2.4非机械加工铸造内、外圆角或圆弧其最小极限尺寸为图样标注尺寸,最大极限尺寸为图样标注 尺寸加表1中公差值。 为减少产生裂纹的危险,内圆角根据工件壁厚应保证表2中的最小值。 表2内圆角 单位:mm 壁厚 ≤10 >10~30 >30 最小内圆角 6 10 0.33×壁厚 3.2.5起模斜度: 铸件的起模斜度满足了铸件和铸模、模型和铸模之间的相互分离要求,由此造成的与毛坏铸件公称 形状相比的尺寸和形状变化不记人公差范围。起模斜度相对于毛坏铸件基本尺寸对称分布。 推荐的起模斜度见表3。 表3起模斜度 高度mm ≤18 >18~30 >30~50 (° mm 起模斜度 3.5 2.0 1.5 1.0 0.75 0.5 1.5 2.0 2.5 >800~ >1000~ >1250~ >1600~ >2000~ >2500~ >3150~ 高度mm >500~630|>630~800 1000 1250 1600 2000 2500 3150 4000 mm 起模斜度 3.5 5.5 9.0 13.5 4.5 7.0 11.0 17.0 21.0 注:高度>180~250以上的“起模斜度”是宽度之差。 3.3错型(错箱) 除非另有规定,错型值应处在表1所规定的公差范围内(见图3)。当需要进一步限制错型时,应 在图样上注明最大错型值。 3 JB/T5000.4—2007 最大错型 最大错型 最大错型 最小极限尺寸 最大极限尺寸 图3最大错型 3.4加工余量 除非另有规定,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适用于整个毛坏铸件,即对所有需机械加工的表面只规定一个 值,且该值应根据最终机械加工后成品铸件的最大外形尺寸,在表4中按相应的尺寸范围选取。 铸件某一部位在铸态下的最大尺寸应不超过成品尺寸与要求的加工余量及铸造总公差之和(见图 1)。当采用斜度时,由斜度引起的铸件最大尺寸变化应另外考虑,如图2所示。 3.4.1加工余量是指一个面的加工余量,数值见表4。一个旋转体或两个面需加工的表面总加工余量应 按表4的2倍计算。 表4铸件加工余量 单位:mm 加工余量 铸件最大尺寸 小批和单件生产 成批和大量生产 底面和侧面单个面 孔和顶面加量 底面和侧面单个面 孔和顶面加量 ≤180 4 3 >180~500 5 4 >500~800 6 2 5 2 >800~1250 8 7 >1250~1600 10 8 >1600~2500 12 3 10 3 >25003150 15 13 4 4 >3150~6300 17 14 >6300~10000 20 5 17 5 注1:机械加工余量不包括起模斜度。 注2:“铸件最大尺寸”是指铸件最终机械加工后的最大轮廓

.pdf文档 JB T 5000.4-2007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JB T 5000.4-2007 第 1 页 JB T 5000.4-2007 第 2 页 JB T 5000.4-2007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25 11:40:2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