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25.120.20 JB H 90 备案号:21709--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5000.15—2007 代替JB/T5000.15—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5部分:锻钢件无损检测 Heavy mechanical general techniques and standards - Part 15: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of forged steel 2007-08-28 发布 200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5000.15—2007 目 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一般要求... 4.1选择原则... 4.2 检测档案.. 4.3 检测人员. 5 超声波检测及其质量等级. 5.1 检验依据。 5.2 仪器设备. 5.3 探头, 5.4 耦合剂.. 5.5 试块. 5.6 系统组合性能的测试, 5.7 检测前锻件的准备 5.8 检测规程. 5.9 缺陷的记录 5.10 质量等级.. 5.11 超声波检测报告. 6 磁粉检测及其质量等级. 6.1 检验依据 6.2 检测表面要求, 6.3 检验时期. 6 6.4 设备和磁粉. 6.5 磁化方法.. 6.6 灵敏度试片 6.7 磁场强度 6.8 磁粉、磁悬液的施加 11 6.9 退磁 11 6.10 复验. 12 6.11 磁痕分类、 12 6.12i 记录限和验收标准 6.13磁粉检测报告.. 13 7 渗透检测及其质量等级 7.1检验依据. 13 7.2检测表面要求 .13 7.3 检测材料 13 I JB/T5000.15—2007 7.4对比试块 14 7.5 渗透检测方法分类及选用 14 7.6 操作规程, 15 7.7 液痕分类... 16 7.8 记录限和验收标准. 7.9渗透检测报告…. 17 附录A(规范性附录)锻钢件横波检测方法和质量验收要求 19 A.1 适用范围, 19 A.2 探头 19 A.3 校验试块 19 A.4 检测灵敏度调节 20 A.5 检测操作. 20 A.6 记录及评定 图1 螺线管法, 图2 磁轭法 图3 直接缠绕法 图4 直接通电法 图 5 导体感应法 图 6 导线穿孔感应法, 图7 触头法 图8 A型灵敏度试片 8 图9 C型灵敏度试片 8 图10 磁场指示器 图 11 线性磁痕的分类 12 图12 铝合金对比试块 14 图13 线性液痕的分类 17 图A.1 V形校正槽示意图 19 图A.2 检测扫查方向示意图 20 II JB/T5000.15—2007 前 言 JB/T5000《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分为15部分: 第1部分:产品检验; 第2部分:火焰切割件; -第3部分:焊接件; 第4部分:铸铁件; 一第5部分:有色金属铸件: 第6部分:铸钢件; 第7部分:铸钢件补焊; 一第8部分:锻件; 一第9部分:切削加工件; 第10部分:装配; 第11部分:配管; -第12部分:涂装; -第13部分:包装; 第14部分:铸钢件无损检测; 第15部分:锻钢件无损检测。 本部分为JB/T5000的第15部分。 本部分代替JB/T5000.15一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锻钢件无损探伤》。 本部分与JB/T5000.15—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缺陷信号的分类和定义进行了修订; -将缺陷质量等级、记录限和验收限进行了修订。 本部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机械工业冶金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范吕慧、赵晓辉、陈冲。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5000.15—1998。 III JB/T5000.15—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5部分:锻钢件无损检测 1范围 JB/T5000的本部分规定了锻钢件的超声波、磁粉和渗透检测方法及其质量等级。 本部分适用于重型机械用锻钢件的无损检测。 采用本部分规定的无损检测方法,可能会涉及危害性材料、操作及设备,参加无损检测人员应遵守 有关安全防护和保健规程。 对锻件无损检测的方法、部位及质量等级应在锻件图样、技术文件和订货技术条件中注明。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500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 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5097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GB/T5097—1985,eqv3059:1974) GB/T11259超声波检验用钢制对比试块的制作与校验(GB/T11259—1999,eqVASTME428 1992) JB/T8290磁粉探伤机 JB/T9214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 JB/T9216控制渗透探伤材料质量的方法(GB/T9216—1999,eqvISO3453:1984) JB/T10061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JB/T10061—1999,eqVASTME758: 1980) JB/T10062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单个缺陷singledefect 间距大于50mm,当量直径不小于起始记录当量的缺陷。 3.2 密集区缺陷aclusterofdefects 在荧光屏扫描线相当于50mm声程范围内同时有五个或五个以上缺陷反射信号;或在50mm×50mm 检测面上同一深度内有五个或五个以上缺陷反射信号 3.3 延伸性缺陷 extendeddefect 缺陷连续回波高度至少在一个方向上不得低于起始记录当量值,其延伸长度应大于缺陷容许的最大 当量直径。延伸性缺陷的延伸尺寸采用半波高度法测定(6dB法)。在测定延伸尺寸时应考虑探头的声 域特性进行修正。 3.4 1 JB/T5000.15—2007 缺陷引起的底波降低量BG/BF(dB)lossofbackreflectioncausedbydefectsBG/BF(dB) 在缺陷附近完好区内第一次底波幅度BG与缺陷区内第一次底波幅度BF之比,用声压级(dB)表 示。 4一般要求 4.1选择原则 4.1.1检测方法和质量验收等级的选择应就锻件的具体使用和种类确定,并符合相应技术文件的要求。 4.1.2凡要求用表面检测的铁磁性锻件,应优先选用磁粉检测方法。若因结构形状及资源条件等原因 不能使用磁粉检测时,才选用渗透检测。 4.2检测档案 4.2.1当按本部分对锻件进行检测时,必要时可按本部分的规定制定出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的无损检测 规程。 4.2.2 检验程序及结果应正确、完整并有相应责任人员签名认可。检测记录、报告等保存期不得少于 五年。五年后,若用户需要可转交用户保管。 4.2.3检测档案中,对于检测人员承担检测项目的相应资格等级和有效期应有记录。 4.2.4检验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应定期检定,并有检定记录,合格后才能使用。 4.3检测人员 4.3.1凡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持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相应资格证书。 4.3.2无损检测人员技术等级分为高、中、初级。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 与该等级相对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4.3.3凡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4.3.3.1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并一年检查一次。 4.3.3.2凡从事表面检测工作的人员不得有色盲。 5超声波检测及其质量等级 5.1检验依据 5.1.1用户或设计工艺部门对锻钢件超声波检测的有关要求。 5.1.2建立灵敏度的方法、仪器设备的选用、性能的测试等应与本部分中规定一致。 5.2仪器设备 5.2.1使用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至少具有1MHz~5MHz的频率范围。 5.2.2超声波探伤仪的垂直线性至少在屏高80%内呈线性显示,其误差在土5%以内,水平线性误差为 土2%。仪器的线性应按JB/T10061的要求进行检定。 5.2.3仪器的灵敏度余量应在30dB以上,其测定方法按JB/T10061的要求进行。 5.3探头 5.3.1各种探头应在标定的频率下使用,原则上采用2MHz~2.5MHz、晶片直径10mm~30mm的直探 头。斜探头的折射角应为35°~70°,斜探头的有效晶片面积应为20mm²~625mm²。 5.3.2探头主声束应无明显的双峰,声束线偏斜应小于2°。 5.3.3可更换其他探头来评定缺陷和对缺陷准确定位。 5.3.4探头性能测试方法按JB/T10062的规定。 5.4耦合剂 5.4.1耦合剂应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可使用全损耗系统用油、甘油、浆糊或水作为耦合剂。对于成品 锻件推荐使用全损耗系统用油L-AN46作为耦合剂。 5.4.2不同的耦合剂不能进行对比,因此,检测系统性能测试、灵敏度调节和校正等必须和检测时使 2 JB/T5000.15—2007 用的耦合剂相同。 5.5试块 5.5.1试块应采用与被检工件相同或近似声学性能的材料制成。该材料用直探头检测时,不得有大于 2mm平底孔当量直径的缺陷, 5.5.2校准用反射体可采用平底孔和V形槽等,校准时探头主声束应对准反射体,且与平底孔的反射 面相垂直,与V形槽轴线相垂直。 5.5.3试块的外形尺寸应能代表被检工件的特征,试块厚度

.pdf文档 JB T 5000.15-2007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JB T 5000.15-2007 第 1 页 JB T 5000.15-2007 第 2 页 JB T 5000.15-2007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25 11:38:2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