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25.120.20 H 90 备案号:21708—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JB/T 5000.14—2007 代替JB/T5000.14—1998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4部分:铸钢件无损检测 Heavy mechanicalgeneraltechniques and standards -Part14: Non-destructive inspection of cast steel 2007-08-28 发布 2008-0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JB/T5000.14—2007 目 次 前言 IV 1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一般要求.. 4 4.1 应用原则. 4.2 检测档案.. 4.3检测人员.. 5质量等级. 5.1 等级分类 5.2质量等级的选择 6本 检验方法. 6.1 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 6.2 超声波检测或射线检测 附录A(规范性附录)铸钢件表面磁粉检测.. A..1方法原理.. A.2 检验前的商定, A.3 磁化装置.. A.4 磁化方法, A.5 磁化电流的种类 A.6 磁化的校验 A.7 显示漏磁场的检验介质 A.8 受检表面的准备 A.9 检测操作 A.10 缺陷显示的评定 A.11 退磁. 10 A.12 检验报告 10 附录B(规范性附录)铸钢件渗透检测 10 B.1 检验的型式和目的 10 B.2 检验前的商定, 10 B.3 渗透探伤剂及其检查, 10 B.4 受检表面的准备, B.5 检验方法和操作, B.6缺陷显示的评定 14 B.7检验报告 14 附录C(规范性附录)铸钢件超声波检测 15 C.1 检验原则与目的 C.2 适用范围 15 JB/T5000.14—2007 C.3 检验前的协商, 15 C.4 受检铸件的准备 15 C.5 检验系统. 15 C.6 探伤仪的调整 16 C.7 超声可探性的确认 16 C.8 检验的实施 16 C.9 缺陷的检验.. 17 C.10 测定缺陷大小 C.11 回波的评定 19 C.12 检验报告 19 附录D(规范性附录)铸钢件射线透照检测及其质量等级. 20 D.1 像质级别. .20 D.2 合约双方协定 20 D.3 设备与器材. 21 D.4 透照方法. 21 D.5 底片质量要求. 25 D.6底片观察.. 25 D.7 散射线屏蔽, 25 D.8 缺陷影像质量评级方法. .25 D.9 记录 27 图1铸件壁厚区域划分 图2表3中缺陷的“单个面积”和“总面积”的说明 图C.1近场区长度和常用单晶片探头远场区声束直径(6dB)与声程关系的近似值 图 C.2 直探头测定深度方向的延伸尺寸t=d-(Si十S2) .19 图C.3 斜探头测定垂直于受检面的延伸性缺陷的延伸尺寸和回波动态特性曲线延伸尺寸t (S2-Si) cosα. .20 图 D.1 平板形工件照相布置.. 图 D.2 筒形工件照相布置(内透法) 22 图 D.3 筒形工件照相布置(双壁单影法) 22 图 D.4 筒形工件照相布置(双壁双影法) 23 图 D.5 500KV以下X射线装置最高管电压与透照厚度的关系, .23 图 D.6 多张胶片照相法 24 图 D.7 由工件表面至胶片的距离(L)和射线源尺寸(f)决定源至工件表面最短距离(L) 的诺模图. .28 表1按附录A作磁粉检测时最大允许缺陷显示(评定框尺寸:105mmx148mm) 表2按附录B进行渗透检测时最大允许缺陷显示(评定框尺寸:148mmx105mm) 表3按附录C进行超声波检测时缺陷的最大允许值. 表4按附录D进行射线检测时缺陷的最大允许值. 表B.1按渗透剂种类分类的检测方法. 11 表B.2按显像方法分类的检测方法... 12 表B.3检测操作程序 表C.1铁素体钢铸件超声波检测记录限. 18 表D.1胶片等级与增感屏 II JB/T5000.14—2007 表 D.2 射线和1MeV以上X射线适用透照厚度 .24 表 D.3 应识别的像质计最小线径 24 表 D.4 黑度范围.. 25 表 D.5 观片灯的适用范围 表 D.6 气孔、夹砂夹渣类缺陷评定框. ..26 表 D.7 缺陷尺寸与点数 ..26 表 D.8 不计点数的缺陷的最大尺寸 表 D.9 缩孔类缺陷评定框 27 表D.10 不评定缺陷的最大长度或面积 II JB/T5000.14—2007 前 言 JB/T5000《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分为15部分: 第1部分:产品检验; 第2部分:火焰切割件: 第3部分:焊接件; 第4部分:铸铁件; 第5部分:有色金属铸件; 第6部分:铸钢件; 第7部分:铸钢件补焊; 第8部分:锻件; 第9部分:切削加工件; 第10部分:装配; -第11部分:配管; -第12部分:涂装; 第13部分:包装; 第14部分:铸钢件无损检测; 第15部分:锻钢件无损检测。 本部分为JB/T5000的第14部分。 本部分代替JB/T5000.14—1998《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铸钢件无损探伤》。 本部分与JB/T5000.14一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缺陷信号的分类和定义进行修订; 将缺陷质量等级、记录限和验收限进行修订。 本部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机械工业冶金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范吕慧、赵晓辉、杨釜、陈冲。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B/T5000.14—1998。 IV JB/T5000.14—2007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4部分:铸钢件无损检测 1范围 JB/T5000的本部分规定了铸钢件的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磁粉检测和渗透检测及其相应的质量 等级。 本部分适用于重型机械用铸钢件。其中,超声波检测适用于厚度不小于30mm的碳钢和低合金钢 铸件:不适用于奥氏体铸钢件。射线检测适用于厚度5mm300mm的铸钢件。磁粉检测适用于铁素体 铸钢件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检验。渗透检测适用于铸钢件表面开口性缺陷的检验。 凡采用本部分规定的无损检测方法,应在产品图样、技术文件和订货技术条件中注明检测方法、部 位、深度范围及质量等级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JB/T5000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 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 分。 GB/T5097-1985黑光源的间接评定方法(eqvISO3059:1974) GB/T19348.1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第1部分:工业射线照相胶片系统的分类(GB/T19348.1一 2003,ISO11669-1:1998,IDT) JB/T6063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技术条件 JB/T7902无损检测射线照相检测用线型象质计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线性显示linearindication 线性缺陷显示,其长度应大于其宽度的三倍。 3.2 非线性显示nonlinearindication 非线性缺陷显示,其长度应小于其宽度的三倍 3.3 密集缺陷显示clusterofdefectindications 当相邻两个缺陷显示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中较大缺陷显示长度的两倍时,这类缺陷显示即为密集缺陷 显示。 3.4 成排缺陷显示arraydefectindications 至少三个线性缺陷显示或者非线性缺陷显示,且它们在连线上的间距小于2mm者,即可认为是成 1 JB/T5000.14—2007 排缺陷显示。 4一般要求 4.1应用原则 4.1.1检测方法和质量验收等级的选择应就锻件的具体使用和种类确定,并符合相应技术文件的要求。 4.1.2凡要求用表面检测的铁磁性锻件,应优先选用磁粉检测方法。若因结构形状及资源条件等原因 不能使用磁粉检测时,才选用渗透检测。 4.2检测档案 4.2.1当按本部分对锻件进行检测时,必要时可按本部分的规定制定出符合有关规范要求的无损检测 规程。 4.2.2检验程序及结果应正确、完整并有相应责任人员签名认可。检测记录、报告等保存期不得少于 五年。五年后,若用户需要可转交用户保管。 4.2.3检测档案中,对于检测人员承担检测项目的相应资格等级和有效期应有记录。 4.2.4检验所用仪器、设备的性能应定期检定,并有检定记录,合格后才能使用。 4.3检测人员 4.3.1凡从事无损检测的人员,应持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相应资格证书。 4.3.2无损检测人员技术等级分为高、中、初级。取得不同无损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 与该等级相对应的无损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4.3.3凡从事无损检测工作的人员,除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外,视力必须满足下列要求。 4.3.3.1 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并一年检查一次。 4.3.3.2凡从事表面检测工作的人员不得有色盲。 5质量等级 5.1等级分类 外部质量等级的分类,应依据表1和表2的规定进行磁粉检测或渗透检测。有异议时,表1和表2 中的值应是强制性的。 内部质量等级的分类,应依据表3和表4中的规定进行超声波检测或射线检测。 5.2质量等级的选择 5.2.1关于铸钢件外部和内部允许的缺陷,可在材料标准中或者在按5.1划分质量等级的订单中予以规 定。为此应根据负荷的大小、方式和分布考虑

.pdf文档 JB T 5000.14-2007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3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3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JB T 5000.14-2007 第 1 页 JB T 5000.14-2007 第 2 页 JB T 5000.14-2007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25 11:37:0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