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30 CCS ZBXH B 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学会 团体标准 T/ZBXH 133—2025 麦叶蜂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2025 - 09 - 20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of wheat sawflies control in wheat field 发布 2025 - 09 - 27实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学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BXH 133 —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中某些内容可能涉及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内容,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相关识别等责任。 本文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 本文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学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孙婧婧,沈煜洋,陈江华,邓菲菲,武佳宁,李进,李广阔, 彭焕,胡小平, 高海峰。 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所有相关单位及组织,自 愿采用。 本文件由自愿采用本标准的单位及组织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本文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学会负责解释。 本文件为首次公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BXH 133 —2025 1 麦叶蜂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麦叶蜂的防治原则、综合防控技术等。 本文件适用于 环塔里木盆地冬麦区 麦叶蜂综合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麦叶蜂 wheat sawfly 麦叶蜂( Dolerus tritici Chu),隶属膜翅目叶峰科 ,形态学特征见附录 A。 4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等一系列技术相协 调的防治措施,在保证麦叶蜂 危害水平低于经济阈值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减少用药量和施药次数,有 效保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促进麦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达到持续防控的目的。 5 综合防控技术 农业防治 5.1.1 小麦品种选择 选用适宜当地气候 与栽培条件的 高产稳产品种, 避免单一品种 长期大面积 种植。 5.1.2 麦田清洁 播种前,及时清除田埂上的自生麦苗 、看麦娘等麦叶蜂寄主 及越冬场所。收获后,进行 15 cm~20 cm土壤深翻,破坏 土壤表层结构与畦面。 5.1.3 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 及栽培方式 ,确定合理种植密度 。 5.1.4 轮作倒茬 与棉花、马铃薯、大豆等非禾本科作物或水稻等水生作物 实行轮作,轮作周期为 1年~2年。 5.1.5 水肥管理 密植小麦应控制氮肥用量,基肥 尿素施用量 6 kg/亩,磷酸二铵 20 kg/亩。返青后 依据苗情适量 追施 磷钾肥(磷酸一铵 3 kg/亩,硫酸钾 6 kg/亩)和中微量元素肥 (硫酸锌 3 kg/亩)。 5.1.6 麦叶蜂监测调查 于每年 3月中旬至小麦挑旗 期,每 7 d开展一次田间 调查,重点监测麦叶蜂发生动态(其发生规律详 见附录 B)。当麦叶蜂幼虫危害加重 时开展药剂防治。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BXH 133 —2025 2 药剂防治 5.2.1 生物防治 使用孢子量为150亿孢子 /g的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 (15 g/亩) 或 1%苦参碱可溶 性液剂(60 mL/亩) 等生物制剂 ,于小麦抽穗期根据麦叶蜂发生 情况进行茎叶喷雾 防治。 5.2.2 化学防治 当虫口密度 显著增加 时,使用溴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 、氟啶虫胺腈、吡虫啉 等药剂进行 防治,具 体用量见附录 C。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BXH 133 —2025 3 A A 附录 A (资料性) 麦叶蜂形态学特征 麦叶蜂成虫体长 8.6 mm~9.8 mm,雄虫略短( 8.0 mm~8.8 mm);体黑色,前胸背板、中胸前盾板 及颈板赤褐色 ;翅近透明,具淡黄色细小斑点 ;雌虫腹端具锯状产卵器 ,头部具网状花纹,复眼大而突 出。蛹体长约9 mm,初为黄白色,羽化前变为棕黑色,顶端圆,头胸部粗,腹部细小。 老熟幼虫体长 17.7 mm~18.8 mm,体细圆筒形 ,头深褐色,体灰绿色,背部暗淡蓝色 ,腹部 10节,麦叶蜂幼虫形态见 图A。卵淡黄色,扁平肾形,表面光滑,长约 1.8 mm。 该虫幼虫取食小麦叶片, 从叶片边缘向内取食形成缺刻, 甚至将叶片全部吃光,严重影响小麦光合 作用,造成小麦产量下降 。在新疆, 该虫每年发生一代,以老熟幼虫或蛹在麦田浅 层土壤越冬 ,次年3 月羽化后 在小麦叶脉 处产卵。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BXH 133 —2025 4 附录 B (资料性) 麦叶蜂发生规律 麦叶蜂幼虫的发生具有显著的季节性规律。 新疆南部地区, 其发生期主要集中在每年的 4月~5月。 种群数量通常在 4月中下旬达到全年高峰,此时是危害盛期 与防治关键期 。5月中下旬后,幼虫种群数量 急剧下降, 5月底~6月上旬在田间基本消失。 图 B 麦叶蜂幼虫种群动态 注:A,2017年核桃小麦间作 区麦叶蜂幼虫种群动态 ;B,2018年核桃小麦间作 区麦叶蜂幼虫种群动态 ; C,2019年核桃小麦间作 区麦叶蜂幼虫种群动态 。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pdf文档 T-ZBXH 133-2025 麦叶蜂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ZBXH 133-2025 麦叶蜂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第 1 页 T-ZBXH 133-2025 麦叶蜂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第 2 页 T-ZBXH 133-2025 麦叶蜂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9 08:14:3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