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CCS ZBXH B 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学会 团体标准 T/ZBXH 125—2025 灰旱獭无人机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onitoring of Marmota baibacina Kastschenko with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2025 - 09 - 20发布 2025 - 09 - 27实施 新 疆 维 吾 尔 自 治 区 植 物 保 护 学 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BXH 125 —2025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监测 ................................ ................................ ............... 2 5 发生程度等级划分 ................................ ................................ ... 3 6 安全防护与应急措施 ................................ ................................ . 3 7 数据整理与上报 ................................ ................................ ..... 3 8 档案管理 ................................ ................................ ........... 3 附录A(资料性) 灰旱獭相关信息 ................................ ....................... 4 附录B(规范性) 灰旱獭监测样地登记表 ................................ ................. 5 附录C(资料性) 灰旱獭监测布局示意图 ................................ ................. 6 附录D(规范性) 灰旱獭无人机监测要求 ................................ ................. 7 附录E(规范性) 灰旱獭发生程度记录表 ................................ ................. 9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BXH 125 —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物灾害防控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 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植物保护学会 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物灾害防控中心,新疆大学,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 所,国家林草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基础发展研 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璇、郑江华、梁中、林峻、王大伟、郭雅婷、姜璠、陈新乔、阿布都克尤木 . 卡德尔、吴莹、王晓彤、李金花、陈家荣、刘亮、尚智 。 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所有相关单位及组织,自愿采用。 本文件由采用本标准的单位及组织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本文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学会负责解释。 本文件为首次公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BXH 125 —2025 1 灰旱獭无人机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灰旱獭监测、发生程度等级划分、安全防护、数据上报、档案管理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灰旱獭监测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8058 民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试验方法 GB/T 38997 轻小型多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与导航系统通用要求 CH/Z 3001 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CH/Z 3002 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 NY/T 1240 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 NY/T 1481 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灰旱獭 Marmota baibacina Kastschenko 隶属啮齿目 Rodntia,松鼠科 Sciuridae,旱獭属 Marmota,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地理分布见 附录 A。 3.2 监测单元 monitoring unit 用于开展灰旱獭密度监测的基本单元。 3.3 洞口系数 coefficient of holes 一定面积内捕获灰旱獭数量与旱獭洞穴数比值。 3.4 人工监测样地 manual monitoring sample plots 用于调查每个监测单元内灰旱獭洞口系数的样地。 3.5 发生程度 occurrence degree 判断一个监测单元内灰旱獭密度高低的指标。 3.6 无人机监测样地 UAV monitoring sample plots 用于调查每个监测区内灰旱獭发生程度的样地。 3.7 洞口数 number of effective holes 一定面积内灰旱獭洞穴的数量。 3.8 捕尽法 thorough capture method 通过彻底捕获样地内所有灰旱獭,以获取接近绝对数值的灰旱獭密度数据的调查技术方法。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BXH 125 —2025 2 3.9 总体精度 overall accuracy 被正确分类的像元总和除以总像元数 ,是衡量灰旱獭洞穴分类效果的指标。 3.10 Kappa系数 kappa coefficient 用于衡量灰旱獭洞穴分类效果一致性检验的指标。 4 监测 4.1 监测时间 每年监测两次,分别 在灰旱獭出蛰后 (4月至 5月)和繁殖 后期( 6月至 7月)。 4.2 监测单元布设 在灰旱獭分布区,选择灰旱獭连片分布的区域,设置 1个长期监测单元,面积为 1× 104 hm2。每个监 测单元赋予唯一编号,并进行定位上图, 监测单元 设立后不应随意更改。首次设立时应登记详细特征, 填入附录 B.1。 4.3 监测点布设 在每个监测单元均匀布设 4个面积 2500 hm2的监测区;在每个监测区内,选地势平坦、无固定障碍 物和电磁干扰源的区域设 1个面积 25 hm2的无人机监测点。 监测点布设可参考附录 C。 4.4 洞口系数测定 在每个监测单元,选择灰旱獭分布具有代表性的区域设立 1个面积 1 hm2的人工监测样地,统计样 地内灰旱獭所有洞穴数量, 计算洞口密度, 计算公式参见 NY/T 1240 。 采用捕尽法调查样地内旱獭数量, 并计算洞口系数,结果填入附录 B.1。 洞口系数按照公式( 1)进行计算: 𝑅=𝑀 𝐷 ································ ································ ················ (1) 式中: R—洞口系数; 𝑀—人工监测 样地内旱獭 密度,单位为只每公顷( 只/hm2); 𝐷—人工监测 样地内旱獭洞 穴密度,单位为个每 公顷(个/hm2)。 4.5 洞口数监测 在无人机监测点,对样地内灰旱獭洞穴进行无人机拍摄,飞行高度 60 m~ 120 m,无人机飞行参数见 附录 D.1,飞行要求参见附录 D.2,影像处理方法参加附录 D.3,无人机数据记录填入附录 D.4。灰旱獭洞 穴识别阈值分割参数设置参见附录 E,统计影像识别出的 灰旱獭洞穴数量 。评判分类效果, 精度评定步 骤参见附录 F,总体精度不低于 80%,Kappa系数不低于 0.75。计算洞口密度 ,结果填入附录 B.1。 每个监测单元 旱獭洞穴密度按照公式 (2)进行计算: 𝐷̅=1 𝑛∑𝐷𝑖𝑛 𝑖

.pdf文档 T-ZBXH 125-2025 灰旱獭无人机监测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ZBXH 125-2025 灰旱獭无人机监测技术规范 第 1 页 T-ZBXH 125-2025 灰旱獭无人机监测技术规范 第 2 页 T-ZBXH 125-2025 灰旱獭无人机监测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9 08:14:1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