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CCS ZBXH A 7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学会 团体标准 T/ZBXH 121—2025 突颊侧琵甲危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of harm of Prosodes dilaticollis Motschulsky. 2025 - 09 - 20发布 2025 - 09 - 27实施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学会 发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BXH 121 —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新疆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新疆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草原生物灾害防控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野生动 植物保护监测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质量基础发展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江华、李璇、林峻、张飞飞、梁中、刘亮、吴建国、吴莹、马旭、杨坤、徐 亚鹏、郭雅婷、郭晓宇、琪琪格、白蔓菲、肖宏伟、丁国婵。 本文件适用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所有相关单位及组织,自愿采用。 本文件由采用本标准的单位及组织自行承担相关责任。 本文件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学会负责解释。 本文件为首次公布。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BXH 121 —2025 1 突颊侧琵甲危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突颊侧琵甲危害遥感监测、地面调查及验证、精度评价、危害程度分级的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突颊侧琵甲危害遥感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5968 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T 17160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T 17278 数字地形图产品基本要求 GB/T 36301 航天高光谱成像数据预处理产品分级 CH/Z 3001 无人机航摄安全作业基本要求 CH/Z 3002 无人机航摄系统技术要求 CH/T 3003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 CH/T 3004 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 NY/T 4151 农业遥感监测无人机影像预处理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突颊侧琵甲 Prosodes dilaticollis Motschulsky. 隶属鞘翅目( Coleoptera )、拟步甲科( Tenebrionidae )、侧琵甲属( Prosodes),形态特征见附录 A。 遥感 remote sensing 通过非接触的远距离探测技术,运用传感器对物体的电磁波辐射、反射特性进行探测,从而获取目 标物体信息 。 [来源于: NY/T 4151] 辐射校正 radiometric correction 对遥感影像中像元的辐射值进行处理,以消除或减少传感器误差、大气干扰、地形影响等因素导致 的辐射失真,从而获得更接近地表真实反射率或辐射亮度的数据。 [来源于: GB/T 36301 ,3.1.5] 最大似然法分类 maximum likelihood classification 一种基于概率统计的监督分类方法,假设各类别样本符合多元正态分布,通过计算待分类像元属于 各类别的概率,并将其划分到概率最大的类别中。 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通过遥感影像中红光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差异计算得出的植被指数,用于评估地表植被的生长 状况和绿度。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BXH 121 —2025 2 总体精度 overall accuracy 正确分类的像元总和除以总像元数,是衡量分类效果的指标,值越高说明精度越好。 Kappa系数 kappa coefficient 用于衡量分类的效果的指标。 样方 quadrat 在调查区域内,为定量统计生物种群数量、分布特征或群落结构,按照预设规则划定的一定形状和 大小的抽样单元。 4 监测 监测时间和次数 在突颊侧琵甲幼虫发育阶段监测至少 1次( 4月~5月)。 调查前准备 查阅资料获取突颊侧琵甲历史发生情况,明确突颊侧琵甲的常发区。 调查取样需携带 0.5 m×0.5 m 标准样方框、挖掘铲、吸虫器、镊子、收集瓶(带透气孔)、标签纸、 记录表等工具。 监测点布设 在突颊侧琵甲常发区,每隔 3 km~5 km设置一个监测样地,样地面积 1 hm,每个样地布设 3个~ 5个 样方,样方面积 0.5 m×0.5 m,样方间隔不少于 100 m。对每个样方自地表向下挖 50 cm土层,统计挖出 土壤中突颊侧琵甲幼虫数量,并划分危害等级。结果填入附录 B.1。调查后将土壤回填。 无人机监测 通过低空无人机遥感获取突颊侧琵甲常发区内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数据。影像数据处理采用 航空影像处理软件,参见 NY/T 4151 、CH/T 3003 、CH/Z 3001 、CH/Z 3002 、CH/T 3004 及附录 D.3。 卫星遥感监测 收集突颊侧琵甲常发区监测时间内的卫星遥感数据, 空间分辨率不低于 15 m, 重访周期不超过 15 d, 具备近红外波段,云量≤ 10%。 数据获取及产品生成方法参见 GB/T 41280 ,真实性检验参见 GB/T 41282 。采用航空影像处理软件 处理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影像处理方法参见 NY/T 4151 、CH/T 3003 ,处理流程参见附录 E.1。 选择地面调查的危害等级样本数据及归一化植被指数( NDVI)数据, 70%的样本用于最大似然法 分类模型的构建与分类, 30%的样本用于分类精度验证,输出突颊侧琵甲危害等级空间分布结果。 5 精度评价 采用混淆矩阵法, 具体方法参见 GB/T 33263 , 计算总体精度和 Kappa 系数。 总体精度≥ 80%,Kappa ≥0.75。参见附录 E。 6 制图标准 以县级为单位,制作突颊侧琵甲危害等级专题图,制图方法按照 GB/T 15968 、GB/T 17160 、GB/T 17278执行。 7 危害程度分级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BXH 121 —2025 3 突颊侧琵甲(幼虫)危害程度等级参见附录 B.1。 8 监测数据存储与管理 所有遥感与地面调查数据应按照统一规范进行归档与存储。 数据格式 遥感影像采用 TIFF格式保存;地面调查数据采用 Excel(.xlsx)或CSV格式;影像处理结果及图件可 输出为 PDF格式。 文件命名 文件命名包含监测地点、监测样地、监测日期,例如: Manasi_01_20250803.tif 。 数据存储 所有数据至少保留两份副本,一份本地存储于监测机构指定服务器,另一份异地备份;使用外部存 储介质(如移动硬盘)时应定期检查完整性。 档案管理 调查记录、 飞行记录、 精度评定等材料需填写统一模板, 并在数据提交时一并附带电子签名扫描件, 建立电子档案,便于后续调阅与溯源。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ZBXH 121 —2025 4 A A 附录 A (资料性) 突颊侧琵甲相关信息 A.1 形态特征 幼虫体长 32 mm~36 mm;淡黄色,扁圆形;头部和胸部背面明显色深,有侧单眼 1对;头顶后缘有 刚毛,与头侧区的刚毛相连;上唇前缘宽凹,背面中间有 3对刚毛大致排成 1横列;内唇前缘及两侧前半 部具毛,中间有 2纵列刺壮毛,上颚背外侧基部有 1毛;前胸节宽大于长,较中、后胸节长。第 9腹节圆 锥形有尾突 1枚,基部略收缩,每侧有 3枚~ 4枚刺,背面有弱皱纹,侧观尾突向上显著地翔起,腹突尖 圆。前足胫节内缘有 1枚刺和 9毛~ 11毛,腿节内缘 3枚~ 4枚刺和 15毛~ 21毛;转节内侧分别有 3枚刺和 刚毛。中、后足胫节内缘有 3毛~ 4毛,腿节内缘有 6毛~ 7毛;转节内缘有 3毛。 成虫体长 16 mm~24 mm,背面极度隆起,亮漆黑色,仅跗节和胫节端部棕色。唇基前缘弱弯,两 侧在与颊的交接处变宽,但较眼窄;后颊突出,向颈部斜直地收缩;背面稀布圆形深刻点,唇基沟细线 状弯曲,中间间断。触角向后长达前胸背板中部,第 2节~ 6节圆柱形,第 7节较粗,圆三角形,第 8节~ 10节球形,末节尖心形:第 3节~ 7节多毛,第 3节长于第 4节1.5倍。前胸背板近于正方形,宽略大于长; 前缘略直,仅两侧有细饰边;侧缘基半部直,饰边翘起,端半部收缩较明显,平展而无饰边;基部中间 宽直,侧角向后突出,无饰边;背面中央

.pdf文档 T-ZBXH 121-2025 突颊侧琵甲危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ZBXH 121-2025 突颊侧琵甲危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第 1 页 T-ZBXH 121-2025 突颊侧琵甲危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第 2 页 T-ZBXH 121-2025 突颊侧琵甲危害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9 08:14:0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