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团体标准 T/QAS 122 —2025 高寒矿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效果评价准则 Guidelines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improving water conservation capacity in alpine mining areas 2025 - 08 - 18 发布 2025 - 08 - 18 实施 青海省标准化协会 发布 ICS 13.060.10 CCS Z 00 T/ QAS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QAS 122 —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青海大学、青海省水土保持学会、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提出。 本文件由青海省标准化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海大学、青海省水土保持学会、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润杰、刘得俊、王鹏全、徐浩、张永坤、王开拓、余纬昌、黄文德、杨林山 逯克思、黄霄翔、李航、李梓睿。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QAS 122 —2025 1 高寒矿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效果评价准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寒矿区水源涵养能力监测指标体系和提升效果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高寒矿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评估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DB63/T 2258 典型水源涵养单元水源涵养功能评估规范 GB/T 5012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NY/T 53土壤全氮测定方法 (半微量开氏法) SL 21降水量观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高寒矿区 high alpine mining area 海拔在3700m以上,年均温小于 -4.0℃,年均降水量 470mm左右,具有冻土 (多年或季节性 )分布的 矿区。 3.2 水源涵养能力 water conservation capacity 生态系统对降水的截留、储存、调节、净化以及提供与水有关的服务功能大小,包括对产水量、水 源涵养量、水质及生态指标的综合评价。 3.3 水源涵养能力背景值 background value of water conservation capacity 未采取生态修复、生态治理前评价单元水源涵养能力,或者指试验小区内未采取修复措施的对照组 水源涵养能力。 3.4 水源涵养能力评估值 assessed value of water conservation capacity 已采取生态修复、生态治理措施后评价单元水源涵养能力,或者指试验小区内已采取修复措施的试 验组水源涵养能力。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QAS 122 —2025 2 4 高寒矿区水源涵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1 指标体系 见表1。 表1 高寒矿区水源涵养量能力评价指标信息 准则层 指标层 一级指标 指标权重 二级指标 指标权重 指标单位 指标属性 数据来源 水量( I1) 0.42 水源涵养量( I11) 0.40 mm 正向指标 模型计算 径流小区产流系数( I12) 0.40 - 反向指标 监测数据 冻土活动层厚度( I13) 0.20 mm 正向指标 监测数据 土壤( I2) 0.27 土壤密度( I21) 0.12 g/cm3 反向指标 监测数据 土壤饱和导水率( I22) 0.30 mm/s 反向指标 监测数据 土壤有效含水量( I23) 0.42 - 正向指标 监测数据 土壤有机碳( I24) 0.08 g/kg 正向指标 监测数据 土壤全氮( I25) 0.08 g/kg 正向指标 监测数据 气象( I3) 0.10 潜在蒸发量( I31) 0.33 mm 反向指标 监测数据 降水量( I32) 0.67 mm 正向指标 监测数据 植被( I4) 0.15 植被覆盖度( I41) 0.49 - 正向指标 遥感数据 景观连通度( I42) 0.20 - 正向指标 遥感数据 植被根系深度( I43) 0.31 mm 正向指标 监测数据 人类活动( I5) 0.06 矿区受损面积占比( I51) 0.50 % 反向指标 遥感数据 矿山坡度( I52) 0.50 ° 反向指标 监测数据 4.2 指标测度方法 见附录B。 4.3 指标属性 规定对水源涵养能力产生正面影 响的评价指标为正向指标,产生负面影响的评价指标为 反向指标。 5 高寒矿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效果评价 5.1 评价程序 高寒矿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效果评价程序如下: a) 数据获取; b) 指标背景值计算; c) 指标评估值计算; d) 水源涵养能力背景值和评估值计算;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QAS 122 —2025 3 e) 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效果分析; f) 撰写成果报告。 5.2 高寒矿区水源涵养能力评价 高寒矿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效果评价方法见附录 A。 5.3 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效果等级划分 见表2。 表2 高寒矿区水源涵养量能力提升效果 评价等级 提升效果等级 一般 较好 良好 很好 提升率 r 0~2% 2%~5% 5%~10% >10% 注:计算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率 r ,若 0r 说明水源涵养能力处于减少状态,若 0r 说明水源涵养能力处于提升 状态。按照 r 大小对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效果进行分级。 5.4 成果报告编制 5.4.1 评估报告需明确评价时间、评价范围、指标数据获取方法、数据处理过程、指标取值、模型参数 等。 5.4.2 根据水源涵养量能力提升效果评价等级判定矿区生态修复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查找问题, 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和对策建议。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QAS 122 —2025 4 A A 附录 A (规范性) 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效果评价方法 A.1 评价指标标准值计算 评价指标有不同点位和(或)不同时段的多个监测值时,以多个监测(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 为该指标标准值( iZB ),按照公式( A.1)式计算。 11 k i i j jZB ZBk== ……………… (A.1) 式中: iZB ——指标i的标准值; ijZB ——指标i的第j个监测(计算)结果; k ——指标i监测(计算)结果的数量。 A.2 评价指标相对值计算 见公式A.2。 ie i ibZBD ZB= ……………… (A.2) 式中: ieZB ——指标i的评估标准值; ibZB ——指标i的背景标准值; iD ——指标i的相对值,无量纲。 A.3 评价指标相对值的代表值计算 对于正向指标和反向指标分别按照 A.3式和A.4式计算指标相对值的代表值( irD )。 正向指标: ir iDD= ……… …(A.3) 反向指标: 1 ir iDD= ………… (A.4) A.4 水源涵养能力相对指数计算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QAS 122 —2025 5 对水源涵养能力综合评价时,按照准则层和指标层逐层加权的方法,计算得到水源涵养能力相对指 数,其按照 A.5式计算。 () 1mn mw iw ir iWRI YMB ZB D ==   ……………… (A.5) 式中: WRI ——水源涵养能力相对指数; iwZB ——指标层第 i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irD ——指标层第 i个评价指标相对值的代表值; mwYMB ——第m个准则层的权重; n——评价指标的数量。 A.5 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率计算 水源涵养能力提升率是相对水源涵养能力背景值计算的,按照 A.6式计算。 ( 1) 100%r WRI= −  ………………( A.6) 式中: WRI ——水源涵养能力相对指数; r ——水源涵养能力提高率, 若 0r 说明水源涵养能力处于减少状态, 若 0r 说明水源涵养能力处 于提升状态 。 B B C C 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 T/QAS 122 —2025 6 附录 B (资料性) 水源涵养量能力评价指标测度方法 B.1 水源涵养量 B.1.1 基于水量平衡方程 的水源涵养量计算方法 ( )1WR 0.1j i i i i i i P SR ET ASM=+ =

.pdf文档 T-QAS 122-2025 高寒矿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效果评价准则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T-QAS 122-2025 高寒矿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效果评价准则 第 1 页 T-QAS 122-2025 高寒矿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效果评价准则 第 2 页 T-QAS 122-2025 高寒矿区水源涵养能力提升效果评价准则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9 08:11:4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