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 39 GH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供销合作行 业 标 准 GH/T 1487—2025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cultivation of morel 2025 - 06 - 23发布 2026 - 01 - 01实施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发布 GH/T 1487 —2025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研究院、南华 县人民政府、云南云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云南省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华蓉、孙达锋、刘绍雄、李建英、尚陆娥、马明、 张俊波、 杨珍福、董娇、赵 春艳、阳加荣、刘寅山、何俊、耿昌辉、李江。 GH/T 1487 —2025 1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羊肚菌栽培的技术流程,规定了羊肚菌栽培的菌 种选择、栽培时间、栽培管理及病虫 害防控,描述了生产记录和档案管理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羊肚菌设施栽培和林下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面覆盖薄膜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742 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 2375 —2013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NY/T 4344 羊肚菌等级规格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营养袋 nutrition bag 又称外源营养袋,按一定配方比例,将原辅料搅拌均匀,装袋、灭菌制备成的料袋,供羊肚菌补充 营养,增加羊肚菌子实体产量。 4 技术流程 羊肚菌栽培技术流程见图 1。 GH/T 1487 —2025 2 图1 羊肚菌栽培技术流程 5 品种与菌种选择 应选择抗逆性强、产量高且稳定的优良品种,宜优先选择省级及以上相关部门审(认、鉴)定或登 记(备案)品种。 菌种生产应符合 NY/T 528规定,质量应符合 NY/T 1742 规定。 6 栽培时间 根据各地的气候,选择适宜的栽培时间。南北方栽培时间 参考表1。 地块选择 /林地选择 (见7.1.1/7.2.1) 栽培设施 (见7.1.2) 整地作畦 /林地清理、作畦 (见7.1.3/7.2.2) 播种、覆土 (见7.1.4/7.2.3) 覆膜(见7.1.5/7.2.4) 营养袋放置(见 7.1.6/7.2.5) 菌丝培养( 见7.1.7/7.2.6) 催菇(见7.1.8/7.2.7) 出菇管理( 见7.1.9/7.2.8) 采收(见7.1.10/7.2.9) GH/T 1487 —2025 3 表1 南北方栽培时间参考 播种时间 出菇时间 南方 海拔<2 000 m,11月~12月 次年1月~4月 2 000 m<海拔<3 500 m,10月~12月 次年3月~5月 北方 秋冬栽培 9月~10月 11月~次年2月 越冬栽培 10月~11月 次年2月~6月 早春栽培 3月 4月~5月 7 栽培管理 设施栽培管理 7.1.1 地块选择 7.1.1.1 宜选择土质疏松,透气性好,持水性好, 富含有机质,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且无污染地块。 7.1.1.2 不宜选择连作、病虫害严重地块。 7.1.1.3 土壤环境质量应 符合GB 15618 的规定。水应符合 GB 5084的规定。 7.1.2 栽培设施 可选择温室、大棚、暖棚、平棚、小拱棚等设施,宜配备喷灌系统、排水沟、通风口,遮阳网遮阳 率达到80%~90%。 7.1.3 整地作畦 7.1.3.1 清除地块杂物、杂草,翻耕疏松土壤,根据不同土壤酸碱度撒施适量生石灰进行消毒,一般 每667 m2撒50 kg~100 kg为宜,调节 pH值为6.5~7.5。 7.1.3.2 温室、大棚、暖棚、平棚可关闭门窗、通风 口,高温( 60 ℃~70 ℃)闷棚 2周~3周,之 后进行通风散热。 7.1.3.3 播种前土壤进行深耕、暴晒 10 d以上。 7.1.3.4 土壤消毒整理后 作畦,畦面宽80 cm~120 cm,高10 cm~15 cm,畦间距 30 cm~40 cm,畦 面平整。 7.1.3.5 畦面条播沟深约 5 cm~6 cm,宽8 cm~10 cm,间隔15 cm~20 cm为宜。 7.1.4 播种、覆土 7.1.4.1 播种前,应对地块进行预湿处理,土壤含水量 18%~23%。 7.1.4.2 播种前菌种袋表面、播种工具用消毒液进行消毒。 7.1.4.3 将菌种掰碎至黄 豆粒大小, 用 0.1%~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拌种, 以菌种含水量达到 65%~ 70%为宜,随后即可进行播种。 7.1.4.4 播种可采用条播或撒播两种方法,一般每 667 m2菌种使用量为 150 kg~250 kg,播种后应及 时覆土,覆土 2 cm~3 cm,将菌种完全覆盖为宜。 7.1.5 覆膜 播种后及时覆盖打孔地膜,以孔径 1.5 cm~2.0 cm,孔间距 25 cm~30 cm为宜,可适当补水,保持 含水量在 20%~23%为宜,促使菌丝迅速生长。地膜应符合 GB 13735 要求。 7.1.6 营养袋放置 7.1.6.1 当播种后 7 d~15 d,畦面布满菌丝时即可 摆放营养袋。 7.1.6.2 将营养袋一侧划 1道~2道6 cm~8 cm长划口或用钉板打孔径约 2 mm的孔9个~12个,划 口或孔面朝下紧贴土层,均匀放置在畦面上。 7.1.6.3 一般每平方米用量 4袋~6袋,每袋重量 0.5 kg~1.0 kg。 GH/T 1487 —2025 4 7.1.7 菌丝培养 菌丝生长阶段管理 宜控制土壤含水量 20%~23%,土壤温度 5 ℃~20 ℃,空气相对湿度 50%~70%。 注意保持棚内空气流通,发现有污染的营养袋及时清除。 7.1.8 催菇 7.1.8.1 有少量原基发生,宜选择土壤温度稳定在 6 ℃~8 ℃时揭膜催菇。 7.1.8.2 催菇可用微喷或喷雾带喷淋至土壤深度 20 cm~30 cm完全湿透,土壤含水量达 25%。如有大 量原基发生时不宜催菇。 7.1.8.3 保持棚内空气流通,相对湿度 80%~90%为宜。 7.1.9 出菇管理 7.1.9.1 出菇阶段管理需要保持土壤含水量 20%~23%为宜。 7.1.9.2 原基形成至 2 cm以下幼菇期,喷水宜少喷、勤喷。 7.1.9.3 出菇期保持空气相对湿度 80%~90%,温度控制在 8 ℃~20 ℃为宜。 7.1.9.4 保持空气流通, 注意避免寒风或干热风直吹子实体。 7.1.10 采收 7.1.10.1 子实体菌盖蜂窝状凹陷部位有少量展开时即可采收,等级参照 NY/T 4344 。 7.1.10.2 采收时,用刀具齐土面割下。 林下栽培管理 7.2.1 林地选择 7.2.1.1 选择背风、水源充足、排水良好、坡度 小于25°的林地,郁闭度 大于0.4。 7.2.1.2 土层大于30 cm、土质疏松、腐殖质含量高。 7.2.2 林地清理、作畦 7.2.2.1 林地清理 在不破坏林地生态环境的情况下, 修剪树干2 m以下的枝丫,清理 地面杂草、石块和小灌木,清除 林地落叶或腐殖土层。 7.2.2.2 林地作畦 7.2.2.2.1 翻耕疏松土壤,每 667 m2撒50 kg~100 kg生石灰为宜,调节 pH值为6.5~7.5。顺山势 挖出深30 cm、宽50 cm的排水沟。 7.2.2.2.2 等高线作畦,畦床 长、宽随地形而定,畦面浇透水后待用。 7.2.2.2.3 根据需要可搭建小拱棚, 棚宽随畦床宽度而定, 棚高50 cm~80 cm,棚体宜覆盖塑料膜, 郁闭度小于0.6宜加盖遮光率 90%~95%的遮阳网。 7.2.3 播种、覆土 土壤温度在 10 ℃~20 ℃时播种 为宜。可依据 7.1.4的规定执行。 7.2.4 覆膜 可依据7.1.5的规定执行。 7.2.5 营养袋放置 可依据7.1.6的规定执行。 7.2.6 菌丝培养 可依据7.1.7的规定执行。林下小拱棚内温度宜 18 ℃~22 ℃,最高不能超过 25 ℃。

.pdf文档 GH-T 1487-2025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H-T 1487-2025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 第 1 页 GH-T 1487-2025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 第 2 页 GH-T 1487-2025 羊肚菌栽培技术规程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9 07:54:4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