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27.180 CCS F19 DL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电 力 行 业 标 准 DL/T 2082—2020 电化学储能系统溯源编码规范 Specification of traceability coding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system. 2020 - 10 - 23发布 2021 - 02 - 01实施 国家能源局 发布 NB/T XXXXX -2019 I 目 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基本要求 ................................ ................................ ........... 2 5 编码规则 ................................ ................................ ........... 2 6 编码标识 ................................ ................................ ........... 6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储能电池层级划分 ................................ ................ 7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编码示例 ................................ ........................ 8 NB/T XXXXX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 GB/T 1.1-2009)给定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电力储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550)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协鑫能源 研究院、云南电网 有限责任公司 电力科学研究院 、浙江南都 电源动力股 份有限公司 、许继电源有限公司、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航 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比亚迪 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 起草人:赵晖、苏适、徐浩然 、曹云雪、谢云强、李正力、赵微、 梅志刚、陆海、甘 江 华、李健、范楠、李霖、吴玲玲。 本标准首次制定。 本文件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 (北京市白广路二条 一号,100761)。 NB/T XXXXX -2019 1 电化学储能系统溯源编码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化学储能电池 溯源编码的基本要求、编码规则和标识 方法。 2 规范性引用 文件 下列的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 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应用于本文件。 GB/T 15425 商品条码 128条码 GB/T 18284 快速响应矩阵码 GB/T 18347 128条码 GB/T 18348 商品条码 条码符号印制质量的检验 GB/T 32830.1 装备制造业 制造过程射频识别 GB/T 33848.1 信息技术 射频识别 GB/T 34014 汽车动力蓄电池编码规则 GB/T 34062 防伪溯源编码技术条件 GB/T 36276 电力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GB/T 36280 电力储能用铅炭电池 GB/T 36547 电化学储能系统接入电网技术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GB/T 36276 、GB/T 36280 、GB/T 29840 标准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溯源编码 traceability code 满足唯一性和随机性监测要求,按照一定规则编制并能够用于 标识与唯一识别物品对象,以实现溯 源的数字和字符编码。 3.2 电池单体 cell 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化的基本单元,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质、壳体和端子等组成。 3.3 电池模块 battery module 由电池单体采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连接 方式,且只有 一对正负极输出端子的电池组合体,还宜包 括外壳、管理与保护装置等部件 ,也可称“电池模组”。 NB/T XXXXX —2019 2 3.4 电池箱 battery pack 由电池模 块或电池 单体采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连接 方式组合而成 的电池组合体 ,还宜包括监测和 保护电路、电气和通讯接口等使用所必需的组件及标识,也 可称“电池包”。 3.5 电池簇 battery cluster 由电池箱或电池模块采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连接方式 ,且与储能变流器及 附属设施连接后实现 独 立运行的电池组合体,还 宜包括电池管理系统 、监测和保护电路、电气和通讯接口等部件。 3.6 电堆 stack 由多个电池单体以叠加形式紧固的、具有多个管道和统一电流输出的组合体。 3.7 梯次利用 echelon use 指电化学电池初次使用退役后,再次应用 到其他目标领域 ,其功能全部或部分继续使用过程。 4 基本要求 4.1 电化学储能 电池系统 溯源编码 对象为电池单体、电池模块、 电池箱和电池簇,应按照 电池类型 标识 到不同层级 ,各类典型电池 层级划分见附录A。 4.1.1 铅蓄和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应对电池簇、 电池箱、电池模块和电池单体分别标识 。 4.1.2 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应对模块 和电堆分别标识 ;钠硫电池储能系统对电池模块标识。 4.1.3 水系离子电池系统,应对电池模块 和单电池堆 分别标识 。 4.2 电池箱和电池簇的 电子标识应 包含电池单体、 电池模块、 电池箱和电池簇之间 的嵌套耦合关系信息 。 4.3 电池编码标识方式分为可视化标识和电子化标识方式。标识应具有唯一性、完整性、正确性。 5 编码规则 5.1 编码结构 编码结构由设计信息代码结构和生产信息代码结构组成,并应符合表 1和表2的规定。编码示例参见 附录B。 表1 设计信息代码结构 基本结构 拓展结构1 含义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25 X9 X10 X11 X12 X13 X14 X1 X2 X3 厂商代码 X4 产品类型代码 X5、X25 电池类型代码 X6 X7 X8 规格代码 NB/T XXXXX -2019 3 X9 X10 X11 X12 X13 X14 追溯信息代码 表2 生产信息代码结构 基本结构 拓展结构2 含义 X15 X16 X17 X18 X19 X20 X21 X22 X23 X24 X26 X15 X16 X17 生产日期代码 X18 X19 X20 X21 X22 X23 X24 序列号 X26 梯次利用代码 5.2 厂商代码 厂商包括生产厂商、系统集成厂商、进口商等,厂商代码由 3位英文大写字母、数字 0~9或字母与数 字组合表示,由溯源归口管理部门统一分配。 5.3 产品类型代码 分别用大写字母表示 :L-电池簇、 P-电动汽车用电池箱、 K-电力储能电池箱、 M-电池模块、 S-液流 电池电堆、 C-电池单体。 5.4 电池类型代码 电池类型代码由 2位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应符合 表3规定。其中 X25表示电池类型;X5表示在某 一类 型中的电池类别,对于多组分混合材料体系,采用含量最大的材料组分进行 归类编码 ,存在两种或两种 以上相同含量的材料组分,以安全性较差的材料组分归类编码。电池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已明确其出厂用 途为电力储能的,应按表 3规定进行编码。 表3 电池类型 代码 电池类型(大类) 代码(X25) 电池类型(小类) 代码(X5) 锂离子电池 L 磷酸铁锂 B 锰酸锂电池 C 钴酸锂电池 D 三元材料电池 E 钛酸锂电池 G 液流电池 F 全钒液流电池 A 多硫化钠 -溴液流电池 B 锌溴液流电池 C 铅蓄电池 P 铅酸电池 A 铅炭电池 B 胶体电池 C NB/T XXXXX —2019 4 电池类型(大类) 代码(X25) 电池类型(小类) 代码(X5) 镍基电池

.pdf文档 DL-T 2082-2020 电化学储能系统溯源编码规范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L-T 2082-2020 电化学储能系统溯源编码规范 第 1 页 DL-T 2082-2020 电化学储能系统溯源编码规范 第 2 页 DL-T 2082-2020 电化学储能系统溯源编码规范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9 07:40:5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