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7.200.10 CCSX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8009—2025 代替GB/T18009—1999 棕 榈 仁 油 Palmkerneloil 2025-08-29发布 2026-03-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GB/T18009—1999《棕榈仁油》,与GB/T18009—199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 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范围(见第1章,1999年版的第1章); ———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1999年版的第3章); ———增加了分类(见第4章); ———删除了特性指标,增加了“基本组成和主要物理参数”(见5.1,1999年版的4.1); ———删除了罗维朋色度指标,更改了二级棕榈仁原油的游离脂肪酸指标,成品棕榈仁油增加了色泽 指标(见5.2,1999年版的4.2); ———更改了检验规则(见第7章,1999年版的第5章); ———更改了标签标识(见第8章,1999年版的7.1); ———更改了包装、储存和运输(见第9章,1999年版的7.2、7.3和7.4); ———删除了挥发脂肪酸含量的测定(见1999年版的附录A)。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0)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三亚研究院、暨南 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丰益 (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嘉吉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益海嘉里金龙鱼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 司、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海南省粮油科学研究所、张家港海关综合技术中心、迈安德集团 有限公司、安徽省华银茶油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曾绍东、郑龙、杨春亮、汪勇、叶剑芝、何东平、刘元靖、马会芳、涂行浩、高盼、 王挥、曾宪海、郑超、高岩、陆庆艳、李艳蕾、周伟、苏子鹏、潘晓威、刘丽丽、齐宁利、张利强、赵康宇、 刘祥龙、陈艳、刘新、梁椿松、魏星。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9年首次发布为GB/T18009—1999;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ⅠGB/T18009—2025 棕 榈 仁 油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棕榈仁油的术语和定义,给出了棕榈仁油的分类,规定了质量要求、检验规则、标签标 识以及包装、储存和运输要求,描述了相应的检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棕榈仁油的生产、销售和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5009.37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GB5009.16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 GB5009.22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GB5009.22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酸价的测定 GB5009.23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植物油脂水分及挥发物的测定 GB/T5490 粮油检验 一般规则 GB/T5524 动植物油脂 扦样 GB/T5525 植物油脂 透明度、气味、滋味鉴定法 GB/T5526 动植物油脂 相对密度的测定 GB/T5532 动植物油脂 碘值的测定 GB/T15688 动植物油脂 不溶性杂质含量的测定 GB/T17374 食用植物油销售包装 GB/T30354 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棕榈仁油 palmkerneloil 由油棕榈(Elaeisguineensis)的种仁制取的油。 3.2 棕榈仁原油 crudepalmkerneloil 采用压榨、浸出等方式从油棕榈的种仁中制取的不能直接供人食用的棕榈仁油。 3.3 成品棕榈仁油 finishedproductofpalmkerneloil 由油棕榈的种仁或棕榈仁原油加工制成的供人食用的棕榈仁油。 1GB/T18009—2025 4 分类 棕榈仁油根据加工程度不同分为棕榈仁原油和成品棕榈仁油两类。 5 质量要求 5.1 基本组成和主要物理参数 棕榈仁油的基本组成和主要物理参数见表1。这些组成和参数表示棕榈仁油的基本特征,当被用 于真实性判定时,仅作参考使用。 表1 棕榈仁油基本组成和主要物理参数 项目 指标 相对密度(d40 20) 0.899~0.914 碘值(以I2计)/(g/100g) 14.1~21.0 脂肪酸组成/%己酸(C6:0) ND~0.8 辛酸(C8:0) 2.4~6.2 癸酸(C10:0) 2.6~5.0 月桂酸(C12:0) 45.0~55.0 豆蔻酸(C14:0) 14.0~18.0 棕榈酸(C16:0) 6.5~10.0 棕榈油酸(C16:1) ND~0.2 硬脂酸(C18:0) 1.0~3.0 油酸(C18:1) 12.0~19.0 亚油酸(C18:2) 1.0~3.5 亚麻酸(C18:3) ND~0.2 花生酸(C20:0) ND~0.2 花生一烯酸(C20:1) ND~0.2 山嵛酸(C22:0) ND~0.2 注1:表中指标数据与CODEX-STAN210—1999(2022)的指标数据一致。 注2:ND表示未检出,定义为小于或等于0.05%。 5.2 质量指标 5.2.1 棕榈仁原油质量指标 棕榈仁原油质量指标见表2。 2GB/T18009—2025 表2 棕榈仁原油质量指标 项目质量指标 一级 二级 气味、滋味 具有棕榈仁原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水分及挥发物/% ≤0.10 ≤0.20 不溶性杂质/% ≤0.10 游离脂肪酸(以月桂酸计)/% ≤2.0 ≤3.6 过氧化值/(g/100g) ≤0.25 注:棕榈仁原油的质量指标仅适用于棕榈仁原油的贸易。 5.2.2 成品棕榈仁油质量指标 成品棕榈仁油质量指标见表3。 表3 成品棕榈仁油质量指标 项目 质量指标 气味、滋味 具有棕榈仁油固有的气味和滋味,无异味 色泽 白色至淡黄色 水分及挥发物/% ≤0.10 不溶性杂质/% ≤0.05 游离脂肪酸(以月桂酸计)/% ≤0.20 过氧化值/(g/100g) ≤0.25 5.3 其他 棕榈仁油中不应掺有其他食用油、非食用油和矿物油。 6 检验方法 6.1 相对密度检验:按GB/T5526执行。 6.2 碘值检验:按GB/T5532执行。 6.3 脂肪酸组成检验:按GB5009.168执行。 6.4 气味、滋味检验:按GB/T5525执行。 6.5 色泽检验:按GB/T5009.37执行。 6.6 水分及挥发物检验:按GB5009.236执行。 6.7 不溶性杂质检验:按GB/T15688执行。 6.8 游离脂肪酸检验:按GB5009.229执行,按公式(1)计算: w=X×200.32 56.1×1 10……………………(1) 3GB/T18009—2025 式中: w ———游离脂肪酸(以月桂酸计),%; X———酸价(以KOH计),单位为毫克每克(mg/g); 200.32———月桂酸相对分子质量; 56.1———氢氧化钾相对分子质量; 1 10———换算比。 6.9 过氧化值检验:按GB5009.227执行。 7 检验规则 7.1 一般规则 按照GB/T5490执行。 7.2 扦样 按照GB/T5524执行。 7.3 出厂检验 7.3.1 应逐批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7.3.2 棕榈仁原油应按表2规定的项目检验,成品棕榈仁油应按表3规定的项目检验。 7.4 型式检验 7.4.1 当原料、设备、工艺有较大变化,或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要求时,均应进行型式检验。 7.4.2 按第5章规定的项目检验。 7.5 判定规则 7.5.1 棕榈仁原油未标注质量等级时,按二级判定。 7.5.2 棕榈仁原油产品经检验,有一项不符合表2规定,即判定该等级产品为不合格。成品棕榈仁油 产品经检验,有一项不符合表3规定,即判定为不合格。 8 标签标识 8.1 产品名称标识为“棕榈仁油”,各项应符合本文件的规定。 8.2 应在包装或随行文件上标注棕榈仁油加工工艺和棕榈仁原油等级。 9 包装、储存和运输 9.1 包装 9.1.1 应符合GB/T17374的规定。 9.1.2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 9.2 储存 应储存在卫生、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不应与有害、有毒物品一同存放,应避开有异常气味的 4GB/T18009—2025

.pdf文档 GB-T 18009-2025 棕榈仁油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GB-T 18009-2025 棕榈仁油 第 1 页 GB-T 18009-2025 棕榈仁油 第 2 页 GB-T 18009-2025 棕榈仁油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10-12 17:25:5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