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DB61/T1919—2024 I目  次 前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工作流程...........................................................................2 5前期调查...........................................................................2 6梯田工程...........................................................................2 7灌排工程...........................................................................5 8道路与生态防护工程.................................................................5 9监测与管护.........................................................................6DB61/T1919—2024 I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陕西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瑞、张海欧、曹婷婷、郝起礼、孙婴婴、王迎国、杨晨曦、徐艳、郝波、师 晨迪、周航、花东文、王荧、陈娅苗、慕哲哲、魏彬萌、牛子儒。 本文件首次发布。 本文件由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解释。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地建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电话:029-86625010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浐灞生态区兴泰七街北侧 邮编:710021DB61/T1919—2024 1膨胀性土地区坡改梯工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膨胀性土地区坡改梯工程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工作流程、前期调查、梯田工程、灌排 工程、道路与生态防护工程、监测与管护的要求和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陕南膨胀性土地区坡改梯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管理等,该规程适宜坡度为5°~ 25°。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0112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 GB50265泵站设计标准 GB50288-201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T50485微灌工程技术标准 GB/T50600渠道防渗衬砌工程技术标准 GB51018水土保持工程设计规范 GB/T51351建筑边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SL277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379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 TD/T1012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3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 DB61/T329梯田技术规范 DB61/T444机修梯田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5011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膨胀性土expansivesoil 黏土矿物总量大于30%,同时具有显著的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两种变形特性的黏性土。 3.2 顺坡梯田slopeterrace 田面坡向与山坡坡向相同田面带有明显坡度的梯田。DB61/T1919—2024 23.3 反坡梯田reverseslopeterrace 田面坡向与山坡坡向相反田面微向内倾斜适宜坡度的梯田。 3.4 护坎slopeprotection 采用根系发达的植被、固化剂、生态营养袋等对田坎的稳定性进行加固防护。 3.5 生态营养袋biologicalnutritionreconstruction 由聚丙烯或聚酯纤维为原材料制成的含营养土的高抗拉强度织物。 4工作流程 基本工作流程见图1。 图1膨胀性土地区坡改梯工程工作流程图 5前期调查 前期调查具体内容见表1。 表1前期调查具体内容 分类 主要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基岩类型、水土流失类型等。 气象水文 气温、降水、暴雨强度、蒸发量、地表水、地下水等。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类型、范围、面积及权属等。 基础设施 灌排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 社会经济资料 面积、人口、劳动力、农业产值、产业结构、人均耕地等。 其他资料土地利用规划、区域总体规划、水土保持规划、水资源规划、节水灌溉发展规划、 防洪规划、农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规划等。 6梯田工程DB61/T1919—2024 36.1总体要求 梯田建设工程设计除满足DB61/T329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a)根据项目区地形地貌、土质特性、土层厚度及降雨等实际情况,选择梯田类型; b)梯田类型选用应遵循梯田田面水土流失小、排水顺畅、田坎稳固、梯田安全性高的原则; c)土层较薄,年降雨量<800mm的区域宜修筑顺坡旱作梯田; d)土层较厚,年降雨量>800mm的区域宜修筑反坡排水式旱作梯田; e)梯田防御暴雨标准,一般采用10年一遇3h~6h最大降雨量; f)梯田主要构筑物及排水沟的设计重现期为5年~10年。 6.2设计 6.2.1田面设计 6.2.1.1顺坡梯田:梯田横坡按照顺坡设计(见图2),顺坡田面坡度3°~5°为宜,田面宽度6m~ 15m为宜,田面长度随地形而宜。地形坡度较大时(≥15°),可考虑两顺坡梯田面间沿原自然坡面存 在一定距离,并保留一定的原山坡植被来进行修筑。 6.2.1.2反坡梯田:梯田横坡按照反坡设计(见图3),降水沿田面汇至截水沟后再沿排水沟排出。 旱作梯田田面坡度3°~5°为宜。田面宽度及长度可参照本文件6.2.1.1的设计要求。 标引序号说明: θ—地形坡度(°); α一田面坡度(°); H—田坎高度(m); B—田面长度(m)。 图2顺坡梯田断面示意图 标引序号说明: θ—地形坡度(°);DB61/T1919—2024 4α一田面坡度(°); H—田坎高度(m); B—田面长度(m)。 图3反坡梯田断面示意图 6.2.1.3坡面平整及土层厚度:梯田田块长度、田面宽度参照TD/T1012、DB61/T329相关要求执行。 田面平整高差控制在±10cm,土层厚度不宜小于30cm。 6.2.2田坎设计 6.2.2.1田坎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 a)平均高度应不大于3m; b)坎面整齐、稳定,不坍塌; c)土壤自由膨胀率≥65%、剖面稳定性系数<1.13,利用生态营养袋护坎、固化护坎及植草护坎 增加稳定性; d)土壤自由膨胀率、剖面稳定性系数依据GB50112的相关规定计算。 6.2.2.2固化剂护坎应符合以下要求: a)田坎外坡比范围为1:0.3~1:0.4,田坎高度≤2.0m; b)筑坎时从底层开始逐层夯实至预定高度,土壤含水率以12%~16%为宜,夯实度≥75%,土壤 干容重1.5±0.2t/m³; c)依据土壤膨胀特性掺入适量的固化剂,分层夯实,逐层向内收缩。 6.2.2.3生态营养袋护坎应符合以下要求: a)田坎外坡比范围为1:0.5~1:0.6,田坎高度>2.0m,田坎稳定性依据SL379进行计算; b)生态营养袋体以三维排水连接扣为连接件(图4),采用横向单行错位码放进行筑坎; c)田坎填方若大于2.0m,生态袋下埋0.3m; d)每垒砌不大于4m2,应留设具有排水功能的生态营养袋; e))田坎顶部生态营养袋应垂直于长边方向摆放。 图4生态营养袋田坎筑坎连接形式 6.2.2.4植草护坎应符合以下要求: a)在本文件6.2.2.2、6.2.2.3基础上,可联合植草护坎技术加以防护; b)护坎植物宜选择防护效果好的多年生适生植物; c)生态营养袋植草宜每袋取2孔错位栽植;

.pdf文档 DB61-T 1919-2024 膨胀性土地区坡改梯工程技术规程 陕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1-T 1919-2024 膨胀性土地区坡改梯工程技术规程 陕西省 第 1 页 DB61-T 1919-2024 膨胀性土地区坡改梯工程技术规程 陕西省 第 2 页 DB61-T 1919-2024 膨胀性土地区坡改梯工程技术规程 陕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9:42:0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