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DB61/T1836—2024 I目  次 前  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防治原则.........................................................................................................................................................1 5主要真菌病害病原菌.....................................................................................................................................1 6防控措施.........................................................................................................................................................2 附录A(资料性)黑木耳主要真菌病害病原菌、特征、症状与防治方法...........................................4DB61/T1836—2024 I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陕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柞水县科技开发中心、安康市 农业科学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汉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西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 心、陕西中博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宝鸡胜利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宝善、张海生、党辉、岳田利、李峻志、王媛、陆博、王勇、李怡萍、高媛、 魏义昌、赵时荆、赵胜利。 本文件由陕西师范大学负责解释。 本文件首次发布。 联系信息如下: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电话:029-85310409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20号 邮编:710119DB61/T1836—2024 1黑木耳真菌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黑木耳主要真菌病害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09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 GB19169黑木耳菌种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12728食用菌术语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 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GB/T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黑木耳真菌病害FungaldiseasesofAuriculariaheimuer 黑木耳真菌病害是指真菌感染引起的黑木耳病害。 4防治原则 黑木耳真菌病害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 科学开展化学防治。 5主要真菌病害病原菌 引起黑木耳真菌病害的主要病原菌有木霉、链孢霉、青霉、毛霉、根霉和曲霉,其危害症状见附录。DB61/T1836—2024 26防控措施 6.1农业防治 6.1.1栽培场所与场地的选择 栽培场所与场地的选择应符合NY/T2375的规定,栽培环境应符合NY/T391的规定。 6.1.2培养基制备 培养基原辅料应符合GB7096和NY/T1935的规定,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规定。培养基制备操 作应符合NY/T2375的规定,培养基含水率为62%~65%,初始pH7.0~7.5。 6.1.3灭菌 培养基装袋后及时灭菌,灭菌按NY/T528的规定执行。 6.1.4菌种选用 菌种选用应符合GB19169和NY/T1742的规定,菌种使用应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 6.1.5接种 菌袋灭菌后,待温度降到20℃~28℃时,接种操作按照NY/T528和NY/T1742的规定执行。 6.1.6发菌管理 培养室内应清洁、通风,在菌袋进入培养室5天前进行消毒。发菌期间保持黑暗,温度18℃~22℃, 空气相对湿度55%~65%,CO²浓度0.1%~0.3%。接种后4d~5d检查污染情况,发现污染菌袋及时 处理。 6.1.7菌袋运输管理 菌袋运输管理应符合NY/T1935的规定。 6.1.8出耳管理 6.1.8.1打孔 打孔前应对周围环境和打孔器具进行消毒处理。 6.1.8.2催芽 催芽期间,菌袋周围环境保持洁净,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95%,温度15℃~20℃,CO²浓度 0.04%~0.15%,散射光照射菌袋。开孔初期不应对菌袋喷水。 6.1.8.3子实体生长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温度15℃~20℃,CO2浓度0.04%~0.15%,使刚刚形成的耳芽 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同时要加强通风,防止高温。每天喷水3次~10次,每次喷水2min~10min,高 温期减少喷水,水质符合GB5749的要求。 6.2物理防治DB61/T1836—2024 3在日常生产管理中对光照、温度、湿度、气体等物理因子综合调控,尽可能的提供适于黑木耳生长 发育的环境条件。 6.3生物防治 利用某些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或其代谢物去抑制或控制病原菌的发生发展。优先选择 使用部分生物源农药抗菌素制剂,如中生菌素、多抗霉素和农用链霉素等,对真菌病害进行预防和控制。 6.4化学防治 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场地定期消毒。选用允许在食用菌上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进行有针对 性的防治,但出耳期不得向子实体上喷药。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和NY/T393的规定。化学防治方 法详见附录。DB61/T1836—2024 4AA 附录A (资料性) 黑木耳主要真菌病害病原菌、特征、症状与防治方法 A.1黑木耳主要真菌病害病原菌、特征、症状与防治方法 表A.1黑木耳主要真菌病害病原菌、特征、症状与防治方法 病原菌 特征与症状 防治方法 木霉 初期在培养基质上长出白色纤细的菌丝(也叫霉 层),菌丝体致密,菌落初期为圆形,4d~5d后菌丝 由白色变成浅绿色的粉状物,之后颜色逐渐加深。 该病多发生于黑木耳菌丝培养期、排场期及出耳 前期的菌袋上。培养期发病表现为菌袋内出现绿色点 状或斑块状,很快发展成片状,出现绿色霉层;高温 多雨天气排场容易发病,木霉易从开孔处感染后逐步 向周围蔓延,整个菌袋发生绿色霉层而腐烂。高温 (30℃以上)、高湿(空气相对湿度95%以上)、培 养基质偏酸性(pH4~5)和通风不良的环境条件有利 于木霉的发生蔓延。(1)保持耳场环境的清洁卫生,耳房、耳场通风良 好,排水便利,避免高温高湿; (2)菌袋严格灭菌,按照无菌操作接种,防止菌袋 破损; (3)发菌期间发生木霉危害时,立即通风降湿; (4)出耳7d~10d菌袋表面喷一次1%的石灰水; (5)菌袋出耳期间感染木霉,停止喷水2d~3d。 可用高效木霉净、克霉灵、石灰水或甲醛溶液涂抹, 然后用透明胶布密封,抑制木霉的生长。 链孢霉 菌丝透明,生长疏松,网状有隔膜,生长迅速, 初期白色,继而产生大量白色或橙红色粉状孢子。 在25℃~36℃,培养料含水量60%左右,pH5.0~ 7.5,氧气充足时链孢霉的菌丝迅速生长并很快产生孢 子,在菌袋口处形成疙瘩状链孢霉子实体,可借气流 和风传播。菌袋一经污染很难彻底清除,常引起整批 菌种或菌袋报废造成毁灭性损失。(1)保持耳场环境的清洁卫生,耳房、耳场通风良 好,排水便利,避免高温高湿; (2)菌袋严格灭菌,防止菌袋破损; (3)出耳7d~10d向菌袋表面喷一次

.pdf文档 DB61-T 1836-2024 黑木耳真菌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陕西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61-T 1836-2024 黑木耳真菌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陕西省 第 1 页 DB61-T 1836-2024 黑木耳真菌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陕西省 第 2 页 DB61-T 1836-2024 黑木耳真菌病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陕西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9:39:46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