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20 CCS B 25 54 西 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54/T 0453—2025 葫芦巴栽培技术规程 2025 - 05 - 10发布 2025-06 - 10实施 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4/T 0453—2025 I目 录 前 言............................................................................II 1 范围.................................................................................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3 术语与定义...........................................................................3 4 产地环境条件.........................................................................4 5 生产技术.............................................................................4 6 病虫草害及防治.......................................................................5 7 收获与利用...........................................................................5 附 录 A (资料性) 葫芦巴的特性及品质特征............................................6 附 录 B (资料性) 葫芦巴播种量......................................................7 附 录 C (资料性) 葫芦巴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8DB54/T 0453—2025 I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 T 1.1-2020《标准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南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西藏自治区 农牧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金涛、朱勇、李斌、隋永建、陈晓英、高雪、尼玛平措、石维彬、谢嵘。DB54/T 0453-2025 1葫芦巴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葫芦巴栽培的产地环境条件、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收获与利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在海拔4000m以下西藏农区及半农半牧区的葫芦巴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6141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3 术语与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葫芦巴 又名雪莎 ( Trigonella foenum~graecum L.) 是豆科葫芦巴属植物, 为一年生草本, 株高20cm~80cm, 全株有香气。茎直立,多丛生,被疏毛。西藏常用于轮作倒茬以及农区牲畜饲草,具有适应性强,抗寒, 生长迅速等特点,喜冷凉干旱气候,在西藏山南、日喀则、昌都等地均有栽培。 3.2 出苗期 50%幼苗出土后为出苗期。 3.3 分枝期 50%植株长出侧枝为分枝期。 3.4 开花期 20%植株开花为开花初期,80%植株开花为开花盛期。DB54/T 0453-2025 23.5 结荚期 50%植株有荚果出现为结荚期。 3.6 成熟期 50%植株荚果发黄变硬即为成熟期。 3.7 青干草 指收割后经过自然或人工干燥调制而成的能够长期贮存的牧草。 3.8 籽粒 经脱粒后过自然或人工干燥调制而成的能够长期贮存的牧草。 4 产地环境条件 4.1 生产基本条件 种植地块宜选择粘土、砂壤土等土壤类型,并具有灌溉条件的耕地。土壤环境条件应符合GB 15618 二级标准要求。 4.2 水质条件 水质条件应符合GB 5084的要求。 5 生产技术 5.1播前整地 播种前需清理播种田地表杂物、石块等,确保地面平整,并进行翻耕,深翻深度为 20cm~35cm。 5.2 品种选择 应选择本地品种或适宜农区种植的品种。种子质量应达到GB 6141三级标准以上的要求。 5.3 选种及种子处理 播前进行选种,去除种子中的土块、石子及疪粒、病粒、破粒。选种的方法有风选、筛选和粒选; 虫害易发区应进行种子处理。种子处理方法参照 GB 15671规定。 DB54/T 0453-2025 35.4 播种量 收草田播量75kg/hm,留种田播量60kg/hm。葫芦巴每播量见附录B。 5.5 播种深度 播种深度为 3cm~5cm为宜。 5.6 播种期 西藏河谷农区播期不晚于5月20日。 5.7 播种方法 采用机械条播,条播行距 30cm。 5.8 田间管理 1.1 5.8.1施肥 全生育期以施氮肥为主,播前施腐熟有机肥 15000kg/hm~30000kg/hm,施种肥为尿素37.5kg/hm。 有条件的可施磷酸二铵或氯化钾150kg/hm。有机肥、磷肥、钾肥随整地施入。施肥要符合 NY/T 496要 求。 5.8.2灌溉 播种前需浇一次透水,确保出苗,出苗后小水漫灌一次,分枝期灌溉一次。 5.8.3防除杂草 出苗后,除草一至二次。 6病虫草害及防治 6.1 主要病虫草害 主要病虫草害为:霜霉病、褐斑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白茅、灰绿藜、野燕麦、鬼针草等。 6.2 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杂草防除主要采用人工锄草或铺设除草地膜等物理方法。化学防 治方法详见附录C。 7收获与利用 7.1刈割与收获DB54/T 0453-2025 4收草在盛花期刈割,收种在50%荚果发黄变硬时人工收割或机械收割,收割后晒3d~5d后脱粒。 7.2贮藏 贮 藏 环 境 要 求 通 风 干 燥 、 防 虫 防 潮 防 鼠 。DB54/T 0453-2025 5附 录 A (资料性) 葫芦巴的特性及品质特征 A.1植物学特性 葫芦巴又名雪莎(Trigonella foenum ~graecum L.) 是豆科葫芦巴属植物,西藏常用于轮作倒茬以及 农区牲畜饲草,具有适应性强,抗寒,生长迅速等特点,喜冷凉干旱气候,在西藏山南、日喀则、昌都 等地均有栽培。葫芦巴为一年生草本,高20 cm~80cm,全株有香气。茎直立,多丛生,被疏毛。三出 复叶互生;小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 cm~3.5cm,宽0.5 cm~1.5cm,两边均生疏柔毛;叶柄长, 托叶与叶柄连合。花无梗,一至二朵腋生;花萼筒状;花冠蝶形,白色,后渐变淡黄色,基部微带紫色; 雄十枚,二体;子房线形,荚果细长,扁圆筒状,略弯曲,长6 cm~11cm,宽0.5cm,具网脉及柔毛, 先端有长喙。种子十至二十粒,棕色,有香气。花期6月~7月,果期7月~8月。 A.2产量及品质特征 葫芦巴茎叶及种子均含有芳香油,有香豆素气味,可作饲料;干全草可驱除害虫;可用于烟草、食 品、日化产品、化妆品及卫生制品加香,作商品香料的原料及工业用香精;做饲草,葫芦巴干草中含粗 蛋白高、维生素、矿物质高,粗纤维含量低,是幼畜和母畜的优质饲草;葫芦巴还是轮作中的一种优良 牧草,它的根系发达、根瘤多,种后能给土壤中留下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素,是各种禾谷类作物的良好前 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葫芦巴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消炎、抑制溃疡、改善学习记 忆障碍等功效。此外,葫芦巴还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作调味品。 在拉萨、山南种植试验表明:葫芦巴产鲜草15000 kg/hm~22500kg/hm。 A.3适宜推广区域 适宜在海拔4000m以下的西藏农区及半农半牧区推广。

.pdf文档 DB54-T 0453-2025 葫芦巴栽培技术规程 西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4-T 0453-2025 葫芦巴栽培技术规程 西藏自治区 第 1 页 DB54-T 0453-2025 葫芦巴栽培技术规程 西藏自治区 第 2 页 DB54-T 0453-2025 葫芦巴栽培技术规程 西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9:37:05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