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30 CCSB 4354 西 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54/T 0355—2024 犊牛腹泻防治技术规范 2024-04-21发布 2024-05-21实施 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4/T 0355—2024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标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 本文件为首次制定。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拉巴次仁、拉旺扎西、达瓦、陈瑶、仁增顿珠、索郎德吉、旦增白姆、扎西卓 玛、杨涛、次仁多吉。DB54/T 0355—2024 2犊牛腹泻防治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犊牛腹泻的病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防治。 本文件适用于犊牛腹泻病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637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诊断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犊牛 出生至6月龄断奶前的小牛。 3.2  犊牛腹泻 由多种传染性致病因子和饲养环境不良以及母牛管理不当引起新生犊牛消化不良的一种常发病。 4 病因 4.1 病原菌感染 病原菌感染是犊牛腹泻的常见因素,病原菌感染主要包含三种类型 : 细菌性、病毒性与寄生虫感染。 4.1.1 细菌性腹泻 大肠杆菌、巴氏杆菌、链球菌、沙门氏菌、芽孢杆菌等细菌经消化道进入犊牛体内,导致肠道内菌 群失调,致病菌大量增殖,致犊牛腹泻。主要是犊牛舍未严格消毒,母牛乳房不干净或患乳房炎,引发 犊牛腹泻。 4.1.2 病毒性腹泻 由鼻气管炎病毒,轮状病毒,粘膜病病毒,冠状病毒等引发的腹泻疾病,传染源主要是病畜。病牛 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和脾脏等都含有病毒,以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方式传播。刚出生犊牛免疫力低 下,肠道微生态还未完全建立,对外界病菌敏感,导致腹泻。DB54/T 0355—2024 34.1.3 寄生虫性腹泻 由球虫、蛔虫、隐孢子虫、绦虫等寄生虫感染导致犊牛腹泻,大多粪便带血、气味恶臭。主要是圈 舍简陋及卫生条件差,牛场未开展预防性驱虫,引起腹泻。 4.2 营养不良性腹泻 4.2.1 母牛妊娠期间日粮不平衡,缺乏运动,致使母牛营养代谢过程发生紊乱,影响胎儿在母体内 的正常发育,导致新生犊牛发育不良、体质衰弱、抵抗力下降,出生后的最初几天,易患腹泻。 4.2.2 母牛营养不良初乳质量差、分泌量少,免疫球蛋白含量下降,新生犊牛产后未能及时吃上初 乳,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 4.3 环境卫生不良引起腹泻 4.3.1 养殖密度过大,圈舍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光线不足,犊牛喂养不规律,奶汁变质,消毒 不严格等都会增加犊牛腹泻的发生几率。 4.3.2 新生犊牛在阴冷潮湿环境中爬卧时间较长会引起胃肠受寒刺激,强烈蠕动,引起腹泻。 4.3.3 初胎母牛照料犊牛的能力差,犊牛常未能吃到足够的初乳;母牛难产率高,对犊牛的应激作 用大,分娩时大部分需要助产,会造成人为污染导致腹泻。 5 流行特点 本病一年四季均发,高原规模场、合作社养殖场多发,特别是寒冷、潮湿、不良卫生条件和受其他 疾病的袭击时均能促使本病的发生。 5.1 发病日龄 5.1.1 非传染性腹泻 3月龄以内犊牛最易感,主要是饲养环境不良和母牛管理不当引起腹泻。 5.1.2 病原菌感染性腹泻 通常犊牛出生5日内最易感,其它日龄也可感染。主要是由病毒、细菌和寄生虫感染引起腹泻。 5.2 传播途径 病源主要存在于肠道内,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污染饲料、饮水、垫草及土壤等,经消化道传染易 感牛群。 6 临床症状 6.1 病初排灰白色或黄色粪便,以及腥臭稀便、粪便有异味。 6.2 粪便中含有黏膜和血液、粪便内带有粘液、肛门周围、尾根常被粪便污染等症状,食欲减退或 废绝,低头、紧缩腹部。 6.3 粪便呈水样、稀薄,眼睛塌陷、被毛粗糙、皮肤无弹性、起立迟缓且困难、不能站立时发生瘫 痪,严重脱水。 6.4 最严重者,粪便由浅黄色粥样变浅灰色水样、混有凝血块、血丝和气泡,恶臭,排粪用力,后 变为自由流出,污染后驱,最后高度衰竭、卧地不起。急性在24h~96h死亡,死亡率高达80%~100%。DB54/T 0355—2024 47 诊断 7.1 消化不良性腹泻:患犊表现食欲不佳或废绝,腹泻,严重者表现全身症状,如脱水和酸中毒。 常见于1月龄以内的犊牛。患犊若排灰白色粥样或水样粪便,内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快等。 7.2 细菌性腹泻:其内毒素可引起内脏淤血或出血,引起败血症。这类腹泻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 犊牛大肠杆菌病,另一种是犊牛沙门氏菌病。 7.3 病毒性腹泻:患犊表现精神萎顿,体温正常或略高,厌食、腹泻、脱水,粪便呈水样,褐色、 灰色或含有新鲜血液。确诊需分离病毒,并经电子显微镜观察定性。 8 防治 8.1 管理 8.1.1 产犊管理 8.1.1.1 产房在生产前彻底消毒,保暖。 8.1.1.2 新生犊牛脐带留存长度5cm~10cm,且用5%~10%碘酊浸泡2min~3min 完成消毒。 8.1.2 饲喂管理 8.1.2.1 犊牛出生后1h内吃足初乳。 8.1.2.2 哺乳母牛,乳头彻底消毒。 8.1.2.3 有条件牧场人工哺喂经巴氏消毒的初乳4L,奶温在36℃~38℃,12h再饲喂3L。 8.1.2.4 哺乳壶、桶、奶嘴、毛巾等哺乳用具要严格用开水煮沸或消毒药消毒。 8.1.2.5 人工哺育犊牛可使用犊牛专用代乳粉且保证一牛一瓶(奶桶),不得交叉使用。 8.1.2.6 3日~5 日龄饲喂开食料,锻炼犊牛胃肠功能。必要时补充硒,防止饲料因缺硒造成腹泻 死亡。 8.1.3 环境管理 8.1.3.1 冬季铺设垫草(夏季铺设垫沙)厚度30cm,每天更换粪尿污染的垫草,每隔3d对犊牛舍 进行喷雾消毒一次。 8.1.3.2 在保证舍内通风的前提下,保证犊牛舍干燥、卫生、舒适、温暖。 8.1.3.3 人工哺育犊牛应保证一牛一栏。 8.1.3.4 小群饲养犊牛出现腹泻、肺炎、脐带炎等疾病以应及时隔离治疗。 8.1.3.5 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犊牛无害化处理,并对环境严格消毒。 8.1.4 免疫管理 对怀孕母牛在产前 2 个月进行疫苗免疫,一般进行大肠杆菌疫苗、产气荚膜梭菌疫苗、牛病毒性腹 泻病毒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冠状病毒疫苗等免疫。 8.2 治疗 8.2.1 促消化:口服生理盐酸水溶液(氯化钠5g,33%盐酸1ml,凉开水100m1),或温红茶水150ml; 含糖胃蛋白酶8g,乳酶生8g,葡萄糖粉30g,混合成舔剂,每天分三次内服。也可选用胃蛋白酶3g,稀 盐酸2ml,龙胆酊5ml,温开水100ml。混合,灌服。DB54/T 0355—2024 58.2.2 抑菌消炎:新霉素内服每千克体重l0mg~30mg,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10mg,每日2次~3次; 链霉素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500IU, 每日2次。 也可采用氟苯尼考肌肉注射每千克体重l0mg~30mg, 每日2 次。连续3d。 8.2.3 止血、防止酸中毒、直至胃肠道内容物发酵和腐败:病犊体温升高,白细胞减少,最后死于 消化道溃疡引起的出血性肠炎,以及局部淋巴结、集合淋巴结、脾脏和胸腺内淋巴组织缺乏症。口服: 乳酶生10片~15片,活性炭10克~20克,食母10片~20片,水5 L混合灌服。输液:10%葡萄糖20毫升, 复方生理盐水30毫升,碳酸氢钠,庆大霉素,止血敏,地塞米松,按体重比例混合静脉注射治疗效果显 著。 8.3 预防 8.3.1 加强对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保证妊娠母牛得到充足的全价日粮,特别是妊娠母牛后期,应 增加富含蛋白、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的优质饲料。妊娠母牛的日粮中补充微量元素,如氯化钴11.5g, 硫酸铜1.62g,氯化锰275g,硫酸铁1.625g混于10kg水中,母牛每日饮喂100ml。 8.3.2 保持环境卫生,母牛乳房的清洁,刷拭皮肤。产犊前要清扫消毒产房,清洗、消毒产犊母牛 乳房,产后及时吃到初乳。 8.3.3 药物预防:产前10d给怀孕牛每日肌肉注射2次链霉素,连续3d。自分娩前2个月开始,应用 维生素A、D注射液,肌肉注射,每5天1次,直至分娩。

.pdf文档 DB54-T 0355-2024 犊牛腹泻防治技术规范 西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4-T 0355-2024 犊牛腹泻防治技术规范 西藏自治区 第 1 页 DB54-T 0355-2024 犊牛腹泻防治技术规范 西藏自治区 第 2 页 DB54-T 0355-2024 犊牛腹泻防治技术规范 西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9:32:5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