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 CCSB 1654 西 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54/T 0338—2024 青稞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 2024-04-21发布 2024-05-21实施 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4/T 0338—2024 I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防治原则............................................................................1 5 防治措施............................................................................1 6 生产档案............................................................................2 附录A(规范性) 青稞白粉病............................................................3DB54/T 0338—2024 I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研究所、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 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杨 魏娜 姚小波 雷雪萍 刘何春 陈新兰 赵远 庞博 次仁央拉 边巴普赤 黄 海皎 扎罗 代艳娜 扎西次旦、蒲继锋DB54/T 0338—2024 1青稞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给出了青稞白粉病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防治措施及生产档案。 本文件适用于青稞白粉病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060.2 大麦品种抗病性鉴定技术规程第2部分:抗白粉病 GB/T 17980.22 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NY/T 613 小麦白粉病测报调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青稞白粉病 青稞白粉病是由禾谷白粉菌大麦专化型(B.graminis f.sp.hordei)侵染所引起真菌病害,子囊孢 子或分生孢子是白粉病的主要初侵染菌源。它仅限于侵染大麦属(Hordeum)的野生种和栽培种,而不 侵染其它小禾谷类作物,如小麦、黑麦和燕麦。其发病症状特点及发病规律见附录A。 3.2  种子处理 在青稞播种前利用特定机械使用包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或药剂拌种,以提高种子抗逆性、抗病性, 预防病虫害的方法。 4 防治原则 青稞白粉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原则,以适期施药防治为关键,农业措施 为辅助的综合防控策略。根据NY/T613-2002预测预报进行防治。 5 防治措施 5.1 预测预报DB54/T 0338—2024 2按照NY/T613密切监测青稞白粉病发病动态,出苗后15天就要开展系统调查,发现发病中心或发病 田块,应及时防治。 5.2 农业防治 5.2.1 选种 根据不同青稞品种特性,应选用抗性较好的青稞品种。 5.2.2 适期播种 适量适期播种,适时晚播,避免抽穗扬花期多雨。 5.2.3 轮作 青稞可以与小麦、油菜等作物进行轮作。 5.2.4 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灌溉和施肥,避免大水漫灌和偏施晚施氮肥。雨水多的情况下,及时排 水,防治田间积水。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和自生青稞苗,以减少病原菌数量。 5.3 药剂防治 5.3.1 防治指标 病叶率达到10%进行防治。预测方法参考NY/T613-2002。 5.3.2 种子处理 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进行播前种子处理,方法是用种子重量0.3%的药剂倒入容器内,与种子充 分搅拌均匀,使药剂与种子充分沾合在一起即可播种。 5.3.3 生物农药防治 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病叶率<10%) ,可选用10亿CFU枯草芽孢杆菌1000-1500倍液或0.5%大黄素甲 醚1000倍液叶面均匀喷雾。一般喷1~3次,每次间隔7~10d。 5.3.4 化学防治 在发病中晚期,可选用30%醚菌酯悬浮剂 30%戊唑醇悬浮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2.5%烯唑醇 可湿性粉剂。各药剂每 666.7m2的用量为:30%醚菌酯悬浮剂25ml、30%戊唑醇悬浮剂20ml、15%三唑酮 可湿性粉剂 50~100g、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20~30g,各自对水喷雾防治。一般喷1~3次,每次间 隔7~10d。不同类型药剂应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6 生产档案 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对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和收获各环节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进行详细记录。DB54/T 0338—2024 3AA 附 录A (规范性) 青稞白粉病 A.1 发生与分布 青稞白粉病是一种由布氏禾谷白粉菌大麦专化型病菌所起的气传真菌病害。 它仅限于侵染大麦属的 野生种和栽培种,不能侵染其他小禾谷类作物,如小麦、黑麦和燕麦。近年来,我区青稞种植区,由于 气候、品种抗性等原因,在林芝、山南等地都有发生,而且呈现不断加重和蔓延的趋势。 A.2 症状识别 青稞白粉病侵染的首要标志是在寄主表面形成白色霉斑,即病原菌的菌丝团。植株从幼苗到成株期 均能染病,病菌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病斑近圆形或长椭圆形,表面覆盖 一层白粉状霉层,病重时病斑连成片,形成一大片白色至灰色的粉状霉层。一般叶片正面的病斑比叶背 面的多,下部叶片发病重于上部叶片,霉层上的白粉为病菌无性阶段的分生抱子。后期白粉状霉层逐渐 变为灰白色至淡褐色,其中散生许多褐色至黑色的小颗粒,即为病菌有性阶段的闭囊壳。被害叶组织初 期无明显变化,随病情发展叶片逐渐褪绿、发黄至枯死;颖壳受侵染引起枯死,并使籽粒瘦瘪甚至霉烂。 A.3 发病规律 青稞白粉病的流行主要与气候条件、 栽培管理和品种抗性有关。 白粉病侵染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5℃~ 22℃,温度高于25℃,则病害发展明显受到抑制,10℃以下则发生缓慢。除穿透寄主表皮过程需要光照 外,其他多数侵染过程都在黑暗中进行。阴雨天多,湿度较大,光照不足时易流行病害。含氮量高、生 长茂盛的植株发病重。按正确比例使用氮磷钾肥能增强植物抗病力。

.pdf文档 DB54-T 0338-2024 青稞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 西藏自治区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6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6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4-T 0338-2024 青稞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 西藏自治区 第 1 页 DB54-T 0338-2024 青稞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 西藏自治区 第 2 页 DB54-T 0338-2024 青稞白粉病防治技术规程 西藏自治区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9:32:2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