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文库搜索
切换导航
文件分类
频道
文件分类
批量下载
ICS 67.140.10 CCS X 555308 普洱市 地方标准 DB5308/T 83—2025 白茶冲泡与品鉴方法 2025-04-16发布 2025-05-16实施 普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08/T 83—2025 I DB5308/T 83 —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普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由普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普洱学院、普洱市检验检测院(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云南农业 大学热带作物学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普洱茶研究院、普洱市时 木茶厂、普洱祖祥高山茶园有限公司、景谷三财云茶业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罗光瑾、熊昌云、李燕、陈保、刘丽、庄立、姜东华、单治国、任海涛、张春 花、陶忠、谭佳吉、胥佳、赵远艳、王丽芳、王筱楠、王智慧、陈国云、张毓宾、刘松志、肖洒。 II DB5308/T 83—2025 III DB5308/T 83—2025 白茶冲泡与品鉴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白茶冲泡与品鉴的要求、冲泡方法及程序、品鉴方法及程序等。 本文件适用于云南大叶种白茶的冲泡与品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4487 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 19298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包装饮用水 GB/T 30766 茶叶分类 3 术语和定义 GB/T 14487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茶 以特定茶树品种的鲜叶为原料,经萎凋、干燥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产品。 [来源:GB/T 30766-2014] 3.2 冲泡 按照浸泡法、茶汤分离法和煮茶法的冲泡方法及程序,采用相应的泡茶器具得到茶汤的方法。 3.3 品鉴 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鉴赏白茶外形和内质的过程。 4 基本要求 4.1 品鉴环境 光线应柔和、明亮、避免阳光直射,泡茶室应幽静、整洁、无异味。 4.2 冲泡器具 4.2.1 主要器具:烧水壶、煮茶器、盖碗、茶壶、茶杯、品茗杯、公道杯等。 4.2.2 辅助器具:茶盘、茶荷、茶托、茶巾、茶漏、茶匙等。 4.3 冲泡用水 1 DB5308/T 83—2025 冲泡用水应符合 GB 5749或 GB 19298的要求。 4.4 茶叶要求 根据茶叶嫩度和形状分为芽型、芽叶型、多叶型和紧压型。根据个人喜好和习惯选取合适的白茶产 品,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 —— 芽型:采用单芽或一芽一叶初展的茶树鲜叶制成的产品。 —— 芽叶型:采用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的茶树鲜叶制成的产品。 —— 多叶型:采用一芽二叶或多叶的茶树鲜叶组成的产品。 —— 紧压型:采用芽型、芽叶型、多叶型白茶,经压制成型的产品。 5 冲泡方法及程序 5.1 冲泡方法 5.1.1 浸泡法 5.1.1.1 将茶叶置入茶具中冲泡,茶汤和叶底不分离,直接品饮的冲泡方法。浸泡法宜选芽型白茶。 5.1.1.2 备水备茶备具赏茶温杯投茶冲泡品鉴。 5.1.2 茶汤分离法 5.1.2.1 将茶叶置入茶具中冲泡,茶汤和叶底分离后,分斟至品茗杯中品饮的冲泡方法。茶汤分离法 宜选用芽叶型白茶。 5.1.2.2 备水备茶备具赏茶温杯投茶润茶冲泡出汤分茶品鉴。 5.1.3 煮茶法 5.1.3.1 将茶叶置入煮茶器中,加水煮沸,分斟至品茗杯中品饮的冲泡方法。煮茶法宜选用多叶型白 茶。 5.1.3.2 备水备茶备具赏茶温器投茶煮茶出汤分茶品鉴。 5.2 冲泡要点 5.2.1 投茶量 应根据冲泡容器大小、冲泡方法、 茶品类型、 饮茶人习惯等不同决定 茶量的多少。浸泡法茶水比宜 为1:50~ 1:70,茶汤分离法茶水比宜为 1:20~ 1:30,煮茶法茶水比宜为 1:60~1:80。 5.2.2 水温 宜采用沸水冲泡。 5.2.3 冲泡时间与次数 5.2.3.1 浸泡法:冲泡注水量达到冲泡容器的七分满为宜, 每次浸泡时间 3min~4min为宜,喝到容 器中茶汤余 1/3再进行续水, 可续水 3次~5次。 5.2.3.2 茶汤分离法:每次冲泡时间 20 s~30 s为宜,冲泡次数 6次~ 10次为宜。 5.2.3.3 煮茶法:取适量茶置于沸水中,煮 3min,滤出茶水,可续水 3次~ 7次。 5.2.4 润茶 2 DB5308/T 83—2025 将沸水沿冲泡容器边缘轻缓均匀注入,没过茶叶后,快速倒出茶汤。润茶适用于茶汤分离法。 5.2.5 分茶 将冲泡好的茶汤置于公道杯中,再分斟至品茗杯中,以七分满为宜。 6 品鉴方法及程序 6.1 品鉴流程 赏干茶闻香气观汤色 品滋味看叶底。 6.2 品鉴方法 6.2.1 赏干茶 取适量干茶于茶荷中,观赏茶叶外形的叶态、色泽、匀净度和整碎。 6.2.2 闻香气 6.2.2.1 香气可通过闻干茶香、杯香、茶汤香、叶底香等方式综合品鉴。 采用热闻 -温闻-冷闻相结合, 每闻一次不超过 3 s为宜。 6.2.2.2 干茶香:将茶叶置入温杯后的主泡器内,细闻干茶的香气。 6.2.2.3 杯香:将冲泡后的茶汤倒出,闻留存于公道杯和品茗杯中的香气,嗅闻白茶的热杯香和冷杯 香,可以闻到毫香、花香、嫩香、蜜香、甜香、陈香等,感受白茶的香型、高低、持久性等特征。 6.2.2.4 汤香:将茶汤入口与口腔充分接触,品鉴茶汤中的香气,再将口腔中的香气经鼻孔呼出,瞬 间感觉茶汤香气。 6.2.2.5 叶底香:嗅闻多次冲泡后叶底的香气。 6.2.3 观汤色 观赏杯中茶汤的色泽与明亮度,汤色根据白茶的转化程度有浅黄、杏黄、橙黄、橙红或琥珀色等, 以清澈透亮为佳。 6.2.4 品滋味 品饮时,让茶汤在口腔内回旋,与口腔充分接触,感受茶汤的纯正、鲜爽、甘醇等品质特征。 6.2.5 看叶底 冲泡至茶味平淡,将茶叶取出,看叶底的嫩度、色泽、明暗度和匀整度。 3
DB5308-T 83-2025 白茶冲泡与品鉴方法 普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赞助2元下载(无需注册)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赞助2元下载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9:20:41
上传分享
举报
下载
原文档
(1.3 MB)
分享
友情链接
ISO 13948-2 2016 Diesel engines — Fuel injection pumps and fuel injector low-pressure connections — Part 2 Non-threaded (push-on) connections.pdf
ISO 6779 2023 Test conditions for vertical internal type broaching machines — Testing o.pdf
ISO 22719 2008 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lkalinity in sea water using high precision potentiometric titration.pdf
ISO 14268 2023 Leather —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tests — Determination of water vapour permeability.pdf
ISO 24495-1 2023 Plain language — Part 1 Governing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pdf
ISO 33406 2024 Approach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reference materials with qualitative properties.pdf
ISO 6123-1 2015 Rubber or plastics covered rollers — Specifications — Part 1 Requirements for hardness.pdf
ISO ASTM 52935 2023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metals — Qualification principles —l.pdf
ISO 12311 2023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 Test methods for sunglasses and r.pdf
ISO 19380 2019 Heavy commercial vehicles and buses — Centre of gravity measurements — Axle lift, tilt-table and stable pendulum test methods.pdf
GB-T 18237.4-2003 信息技术 开放系统互连 通用高层安全 第4部分 保护传送语法规范.pdf
GB-T 33820-2017 金属材料 延性试验 多孔状和蜂窝状金属高速压缩试验方法.pdf
GB-T 16284.5-1996 信息技术 文本通信 面向信报的文本交换系统 第5部分 信报存储器 抽象服务定义.pdf
GB-T 4680-1997 卧式内拉床 精度检验.pdf
GB-T 2423.52-200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77 结构强度与撞击.pdf
GB-T 4772.2-1999 旋转电机尺寸和输出功率等级 第2部分 机座号355~1000和凸缘号1180~2360.pdf
GB-T 27915-2011 组合式塑料托盘.pdf
GB-T 26239-2010 软件工程 开发方法元模型.pdf
GB-T 7309-2000 盒式录音磁带通用规范.pdf
GB-T 14916-2006 识别卡 物理特性.pdf
1
/
3
7
评价文档
赞助2元 点击下载(1.3 MB)
回到顶部
×
微信扫码支付
2
元 自动下载
官方客服微信:siduwenku
支付 完成后 如未跳转 点击这里 下载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
微信(点击查看客服)
,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