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 CCSB66DB5305 保山市地方标准 DB5305/T3—2024 代替DB5305/T3—2019 核桃生产技术规程 2024-09-10发布 2024-12-10实施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305/T3—2024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代替DB5305/T3-2019《昌宁核桃生产技术标准》,与DB5305/T3-2019相比,除结构调整 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更改了产地环境的要求,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规定(见4.1); b)增加了“建园”一章,包括“园地踏查”、“规划设计”、“种植模式”、“种植密度”、“整 地”、“种植”、“栽后管理”等七个部分(见第5章); c)增加了核桃主要品种及主要种植区规划(见5.6.2); d)增加了“土肥水管理”一章,包括“土壤管理”、“肥料管理”、“水分管理”三个部分(见 第6章); e)增加了“整形修剪”一章,包括“整形”、“修剪”、“控冠促产”三个部分(见第7章); f)增加了“叶面施肥”技术(见6.2.3); g)增加了“控冠促产”技术(见7.3); h)更改有害生物防控要求,符合绿色食品防控的规定(见第8章); i)更改了“核桃分级和质量技术要求”(见2019版第8章),符合国标“核桃坚果质量等级” 的规定; j)删除了“检验方法”(见2019版第9章); k)更改了“采收”、“初加工”过程中技术要求(见第9、10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保山市林业和草原技术推广站、隆阳区林业和草原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昌宁县林 业和草原产业发展服务中心、隆阳区下麦庄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晏平、张炜、杨升良、禹春旺、蒋华、刘金阳、黄佳聪、李舒涵、吴建花、 赵江萍、杨晓霞、杨学贵、禹朝文。DB5305/T3—2024 1 核桃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核桃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及规划、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有害 生物防治、采收、初加工、包装、标识和贮运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保山核桃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0398核桃坚果质量等级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DB53/06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 DB5305/T101核桃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产地环境 影响核桃生长与品质的气候条件、地形环境、空气、土壤和灌溉水等环境因素。 3.2 配置 植株的种植方式。正三角形配置指各相邻植株的株距相等,而行距小于株距的一种最均匀的种植方 式。长方形配置指种植时植株行距大于株距。 3.3 套种 核桃作为覆荫树种,与茶叶、药材、蔬菜等其它经济作物在同一地块种植。 4产地环境及规划 4.1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391的规定。DB5305/T3—2024 24.2适宜区规划 核桃适宜区规划按表1执行。 表1核桃适宜区规划表 适宜区 规划年均气温(℃)年日照数(h)年降雨量(mm)海拔(m) 坡向 土壤 最适宜种 植区14.5~17.0≥2300 1000~17001400~2200阳坡、半 阳坡土层厚度大于1.0m, 黄壤、黄红壤、紫色 土等土层深厚、疏松 的沙质壤土。 适宜 种植区13.5~14.5和 15.5~16.52200~23001100~1200和 1400~15001500~1600和 1900~2100阳坡、半 阳坡和 半阴坡土层厚度大于0.8m, 黄壤、黄红壤、紫色 土等土层深厚、疏松 的沙质壤土。 次适宜种 植区13.0~13.5和 16.5~17.02100~22001000~1100和 1500~17001400~1500和 2100~2200阳坡、半 阳坡,半 阴坡土层厚度大于0.6m, 黄壤、黄红壤、砖红 壤、山地黄棕壤等。 其它条件:极端最低气温≥-7.0℃,极端最高气温≤35℃,无霜期≥220d,坡度≤25°,土壤pH值5.5~7.5。 5建园 5.1园地踏查 查阅种植园的年均温,积温,无霜期,年降雨量及分布等气候条件,调查种植园海拔,坡度,坡向, 土层厚度,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N、P、K及微量元素含量等土壤条件,以及水源情况,水利 设施和灌溉条件,测量园地面积。 5.2规划设计 根据种植园的实际情况,对种植区、道路、防护林、排灌系统、建筑用地、整地和种植模式、品种 等进行规划,按比例绘制园地平面规划设计图。 5.3种植模式 包括纯林种植、套种和零星种植3种模式。 5.4种植密度 5.4.1纯林种植株行距8m×10m或10m×10m,栽植100~125株/hm2。 5.4.2套种株行距12m×15m或15m×20m,栽植33~56株/hm2。 5.4.3零星种植模式按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原则合理种植,立地条件好的地块种植密度宜小。 5.5整地 5.5.1整地时间 种植前1个月完成。DB5305/T3—2024 3 5.5.2整地 15°~25°的坡地,先沿等高线开出种植水平台地,宽度3m~5m,长度依地形而定,本着上挖下 填、削高填低的原则,筑成外埂略高,内侧稍低的反坡形台地,后根据种植密度进行打塘,塘规格为长、 宽、深各0.8m,挖塘时表土和心土分开堆放;小于15°缓坡地按照种植密度直接打塘。 5.5.3配置 宜采用三角形或长方形配置。 5.5.4施基肥和回塘 栽植前要回塘和施底肥改土。每塘宜施腐熟有机肥30kg~50kg,钙镁磷肥1kg~1.5kg,将有机 肥、钙镁磷肥与表土充分混合均匀后回填至种植塘,回塘时,边回土边踏实,回至高出地面形成“谷堆” 型,“谷堆”尖正对塘的中心点。台地(梯地)及缓坡地堆高20cm~30cm,坡度大的堆高15cm~ 20cm。 5.6种植 5.6.1时间 11月下旬至次年1月下旬。 5.6.2品种及种植区划 选择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品种,如“大泡核桃”和“细香核桃”。主要品种及种植区划见附录A。 5.6.3品种配置 选用1~2个主栽品种,适当配置授粉树。 5.6.4苗木选择 选择苗木健壮、嫁接口愈合良好、顶芽饱满、根系完整、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的Ⅰ、Ⅱ级苗木,质 量符合DB53/062的规定。 5.6.5定植 在回填好塘的堆形中间挖30cm深的定植穴,穴大小根据苗木根系大小确定,将苗木放入穴中央, 回入细土至苗根茎部,扶正苗木,往上轻提,边提边踩,回土深度以高到根际土痕2cm~3cm为宜,露 出嫁接口,定植面须高于地表10cm~15cm。 5.6.6浇定根水 回入少量细土做成树盘后,每株浇约50kg定根水。 5.6.7盖膜 用长、宽各1m的地膜覆盖树盘,并在地膜周边和定植苗根部加盖少量细土压实。 5.7栽后管理 5.7.1补水揭膜DB5305/T3—2024 4开春后及时掀开薄膜补水,完成后重新盖严,雨季后将薄膜揭除。 5.7.2除萌 及时抹除嫁接口以下发出的萌芽。 5.7.3补植 当年秋季进行成活率调查,对未成活植株,用相同品种合格苗及时补植。 5.7.4防冻 高海拔地区,种植后1~2年,冬季用草或秸秆进行全株遮盖,也可用涂白剂进行全株刷白。 6土肥水管理 6.1土壤管理 6.1.1套种 选择矮杆、浅根、无攀援茎、与核桃无相同病虫害的作物进行套种,套种时距离树干大于100cm。 6.1.2覆盖 10月中下旬,距主干5cm~10cm用杂草、树叶、秸杆等材料覆盖树盘,厚度不低于10cm。 6.1.3中耕除草 套种核桃园结合间作农作物的管理进行中耕除草,未套种的核桃园每年在生长季节中耕除草2~3 次,深度15cm~20cm,中耕除草应以树干为中心,达到树冠外缘,保持园地内无杂草。 6.2肥料管理 6.2.1施肥方式 土壤施肥(包括基肥、追肥)和叶面施肥。 6.2.2土壤施肥 6.2.2.1肥料种类 ——基肥:以腐熟的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为主,辅施磷肥。 ——追肥:以复合肥为主,氮肥为辅。 6.2.2.2施肥时间 ——基肥:于9月底10月初进行,施肥后进行树盘覆盖。 ——追肥:于5月份进行,施肥后进行浇水。 6.2.2.3施肥量 ——基肥:幼树每株施有机肥20kg~40kg,钙镁磷1.0kg~3.0kg;初果树每株施有机肥40kg~ 60kg,钙镁磷3.0kg~6.0kg;盛果树每株施有机肥60kg~80kg,钙镁磷6.0kg~10.0kg。 ——追肥:幼树每株施复合肥(15-15-15)0.5kg~2.0kg,尿素0.2kg~0.5kg;初果树每株

.pdf文档 DB5305-T 3-2024 核桃生产技术规程 保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4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4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05-T 3-2024 核桃生产技术规程 保山市 第 1 页 DB5305-T 3-2024 核桃生产技术规程 保山市 第 2 页 DB5305-T 3-2024 核桃生产技术规程 保山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9:17:1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