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 CCSB22DB5305 保山市地方标准 DB5305/T172—2024 红细软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2024-06-10发布 2024-09-11实施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305/T172—2024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龙陵县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龙陵县土壤肥料工作站、龙陵县植保植检站、龙陵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龙陵县 种子管理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楼兰、番文健、陈春芝、杨新志、岳芹湘、卢升连、杨明鏖、杨源丽、孙祥 厚、李海宏、杨俊、张香构、黄凤芹。DB5305/T172—2024 1 红细软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红细软水稻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品种特征特性、良种繁育、种植环境、栽培技术、 收获和贮藏。 本文件适用于陇川江流域烟后红细软水稻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847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LS1212储粮化学药剂管理和使用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红细软水稻 红细软水稻是从龙陵本地冬谷品种中选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适用于陇川江流域种植的籼型红米 品种。 3.2 早植烟 利用低热河谷区域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于2月中、下旬移栽的烟草。 3.3 良种繁育 将良种扩大繁殖用于大田生产用种的过程。 4品种特征特性 4.1植物学特性DB5305/T172—2024 2株高105cm~110cm,穗长16.5cm~18.2cm,株型半紧凑,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易落粒,谷 粒细长,糙米呈红色。 4.2生物学特性 每667㎡有效穗20.5~22.3万穗、穗总粒数115~125粒、穗实粒数95~105粒、结实率89.0%左右、 千粒重22g~23.5g、全生育期160d~170d。 4.3抗病性 抗纹枯病、白叶枯病,轻感稻瘟病。 4.4产量表现 正常季节种植每667㎡产量一般在400kg~600kg,烟后水稻种植时,时间推迟30d~35d,产量 下降10%~15%。 5种植环境 5.1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847的规定。 5.2适宜区域 适宜陇川江流域海拔1100~1400m,年平均气温16℃~17℃,年平均降雨量1800mm~1900mm, 无霜区300d以上的区域作一季中稻种植。 6育秧 6.1种子选择 选择经提纯复壮后繁殖的红细软良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 6.2种子处理 晒种2d~3d,用防恶苗病和干尖线虫病的药剂浸种48h~72h,在温度30℃~32℃条件下催 芽露白后播种。 6.3秧田选择 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质厚、肥沃的菜园地或旱地、最好用菜园地作苗床。一 般每667㎡大田需秧田25㎡~30㎡。 6.4秧田整理和消毒 除去苗床杂草,翻犁晒垡,精细整地;按1.6m开墒、墒面宽1.2m、沟宽40cm、沟深20cm。播种 前每1㎡苗床用7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均匀喷施或拌细泥沙均匀撒施,对土壤进行消毒。 6.5播种时间和播种量 5月上、中旬播种,每667m2用种2.5kg~3.0kg。DB5305/T172—2024 3 6.6播种 6.6.1播种前先用清水浇透床土,以床内土粒无“干心”、床面无明水能起浆为度。 6.6.2播种时要尽量播匀(可拌细土播种),分墒定量精播匀播,一般每1㎡播种60g~80g。 6.6.3播后将种子轻压入泥,再用细泥沙土盖种2cm左右。 6.6.4盖土后用60%丁草胺乳油330~400倍液,均匀喷雾墒面防治杂草。 6.6.5及时起拱盖膜,将四周压实封严,以保温保湿。 6.7秧田管理 6.7.1播种至出苗期以保温保湿为主,当膜内温度超过35℃时注意通风降温,立针现青即揭去内膜。 6.7.2出苗至一叶一心期以调温控湿为主,促根下扎,膜内温度保持在25℃以内,通风炼苗时需注意 补充少量水分。 6.7.3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逐步通风炼苗降湿,膜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 6.7.4一叶一心,喷施3%广枯灵水剂1000倍液或7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立枯病。 6.7.5二叶一心,追施断奶肥,每1㎡追尿素5g~10g,兑水1000倍液均匀喷雾,并喷清水洗苗。 6.7.6二叶一心期后逐步打开棚膜,加强炼苗。 6.7.7移栽前3d追施“送嫁肥”,与断奶肥同量。 6.7.8移栽前1d~2d,用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预防稻瘟病。 7大田栽培管理 7.1整地 将烟杆直接还田,用旋耕机、微耕机等农机具整理田块。 7.2施基肥 结合整地,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000kg~1500kg和复合肥(10-10-5)25kg~30kg作基肥。 7.3移栽 6月中、下旬移栽。采用等行距单行条栽,规格株距10cm~13cm,行距23cm~26cm,每667m2 移栽18000~25000丛,每丛栽4~6个基本苗。 7.4追肥 栽后5~7天,每667m2施尿素5kg~8kg作分蘖肥。烟后水稻一般不施穗肥,确需施用的视田间长 势每667m2施尿素3kg~5kg。 7.5水浆管理 浅水插秧,插后保持3cm~4cm水层。分蘖期保持浅水灌溉,栽后32d~35d达到有效茎蘖数80% 时,根据苗情撤水晒田,孕穗期保持6cm~7cm水层。抽穗期间保持5cm~7cm水层,灌浆至成熟 期间歇灌水。 7.6病虫草害防治 7.6.1农业防治DB5305/T172—2024 47.6.1.1水旱轮作,减少病源基数及降低越冬幼虫和蛹基数。 7.6.1.2清除田间杂草和烤烟病株,减少病源基数。 7.6.1.3稻田养鱼,形成食物链,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害。 7.6.2生物防治 创造有利于天敌的生存条件,利用赤眼蜂等天敌以虫治虫。 7.6.3物理防治 使用杀虫灯、性诱剂诱杀害虫。人工捡拾福寿螺及其卵块,田间进出水口设网拦截,阻止蔓延。 7.6.4化学防治 7.6.4.1农药施用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7.6.4.2分别于秧田期、分蘖期、始穗期防治稻瘟病、稻曲病,同时做好稻螟虫、稻飞虱的综合防治。 7.6.4.3防治方法按本文件附录A执行。 7.7冷害预防 7.7.1在水稻生产后期,应关注天气预报,如遇秋寒危害要及时灌深水层保温防寒促抽穗。 7.7.2在寒流到来之前,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抗寒能力,促进水稻早抽穗和安全齐穗。 8收获与贮藏 8.1收获 蜡熟末期及时收获。人工收获损失率≤2%;机械收获损失率≤3%,破碎率≤2%,含杂率≤3%。运输 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 8.2贮藏 8.2.1含水量低于14.0%的稻谷及时精选后在避光、常温、干燥的场所贮藏,注意通风、防潮、防虫、 防鼠。 8.2.2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 8.2.3贮藏场所消毒、熏蒸所用药剂应符合LS1212的规定。

.pdf文档 DB5305-T 172-2024 红细软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保山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05-T 172-2024 红细软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保山市 第 1 页 DB5305-T 172-2024 红细软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保山市 第 2 页 DB5305-T 172-2024 红细软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保山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9:15:0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