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99
CCS B5/19
5304
玉溪市 地方标准
DB 5304/T 086—2024
玉米草地贪夜蛾监测技术规程
2024 - 07 - 28发布 2024 - 09 - 27实施
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5304/T 086 —2024
1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玉溪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玉溪市植保植检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田珍、王树明、刘建辉、冯凡、沈祥宏、马丽华、赵艳梅、宁锦程、王坤红、
资加文、李菊、鲁慧、许慧仙、郭丽、史艳芬、李竑阳、赵凡、王众举、韩美玲、赵嘉德、张启国、吴
文祥、王宏伟、张立松、施学文 、易丽华 。
本文件:附录 A、B为资料性附录。
DB 5304/T 086 —2024
1
玉米草地贪夜蛾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玉米草地贪夜蛾监测技术的术语和定义、 发生为害程度分级指标、 监测方法、系统调
查、大田普查、越冬虫源调查、预测预报、资料收集整理上报、预报发布、资料存档等。
本文件适用于玉溪市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4689.1 植物保护机械 虫情测报灯
NY/T 3866 草地贪夜蛾测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
草地贪夜蛾,亦称草地夜蛾、秋粘虫等 ,属鳞翅目 (Lepidoptera) 夜蛾科(Noctuidae) 灰翅夜蛾亚属
(Spodoptera) ,是一种迁飞性、多食性害虫,嗜好禾本科植物,玉溪市已知寄主主要有玉米、甘蔗、小
麦。其生物学特性及识别特征见附录 A。
3.2
监测 monitoring
指结合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设置专用监测设备定时观察记录草地
贪夜蛾发生危害情况,或者通过走访调查、田间实地调查或其他程序持续收集或记录其发生为害情况的
活动。
3.3
诱捕器 Traps
指特制的诱捕草地贪夜蛾的一类设备,放入草地贪夜蛾性信息素后,可引诱草地贪夜蛾成虫进 入杀
灭。诱捕器包括 Mcphail诱捕器、 Steiner诱捕器及其他自制诱捕器等。
3.4
性诱剂 Sexual attractants DB 5304/T 086 —2024
2 指用于引诱草地贪夜蛾雄蛾的人工合成化学类似物质的雌性信息素, 包括毛细管和橡胶头两种类型
的诱芯。
3.5
虫情测报灯 Pest detection lamp
是集温度、光、电、数控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物联网技术一体的害虫生态监测及预警自动化功能
的常规测报工具。
3.6
周年危害繁殖区
一年四季都有玉米种植,草地贪夜蛾可周年发生繁殖危害的区域。
3.7
监测调查
掌握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及繁殖情况的调查活动。
4 发生、为害程度分级指标
4.1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草地贪夜蛾发生程度分为 5级,分别为轻发生 (1级)、偏轻发生 (2级)、中等发生 (3级)、偏重发生
(4级)、大发生 (5级),以各季玉米发生严重生育期 (或代次)普查的虫口密度为主要指标 ,发生面积比率
为参考指标 ,具体指标见表 1。全年发生程度用各季玉米发生程度加权平均值。
表1 草地贪夜蛾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作物 虫口密度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玉米 平均百株虫量
(X),头 0.1≤X<5 5≤X<10 10≤X<30 30≤X<80 ≥80
甘蔗 平均百株虫量
(Y),头 0.1≤Y<5 5≤Y<10 10≤Y<30 30≤Y<80 ≥80
发生面积比率( Z),% Z≤3 Z>3 Z>5 Z>10 Z>20
4.2为害程度分级标准
4.2.1叶片为害程度分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 2-1。
表2-1 草地贪夜蛾为害叶片程度分级指标
为害
部位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玉米
叶片 叶片没有可
见虫伤。 少数叶片
针孔虫伤 小于1/3的叶片
有少量虫孔或虫
洞 1/3-1/2的叶片有
少量虫孔或虫洞 1/2以上的叶片
有少量虫孔或虫
洞 大多数叶片几乎完全
被破坏和植物生长点
被破坏
DB 5304/T 086 —2024
3 4.2.2 果穗为害程度分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 2-2。
表2-2 草地贪夜蛾为害果穗程度分级指标
为害
部位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玉米
果穗 主穗无为害,花丝无
咬断现象,包叶无孔
洞 主穗无为害,花丝
无咬断现象,包叶
无孔洞 主穗穗轴
顶部有为
害 主穗穗
轴顶部
有为害 取食为害玉米籽
粒,为害籽粒数
6-15粒 取食为害玉米籽
粒,为害籽粒数 15
粒以上
5 监测方法
5.1 监测设备及材料
主要选用性诱 诱捕器和自动虫情测报灯两种,自动虫情测报灯参照 GB/T 24689.1 标准选择使用。
5.2 监测人员
监测人员应为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技能的技术人员。
5.3 监测点布局
5.3.1 监测点布局原则
坚持 “科学性、可对比性、可操作性”原则。以害虫常发区和玉米主产区为重点,结合草地贪夜蛾迁
飞习性与地形地貌特点,兼顾交通和监测工作有效开展,科学设立系统监测点。
5.3.2 成虫监测点布局
5.3.2.1 越冬虫源区监测
以元江、新平为代表的越冬虫源区,按照迁飞特点,在水平和垂直方 向进行设点监测。水平方向可
按水流或山脉方向设置 3个~5个监测点,垂直方向按 低中高海拔 各设置三个监测点。监测设备安装区
应为玉米集中种植区。
5.3.2.2 成虫迁飞的监测
根据迁飞线路,按照低中高海拔在玉米种植区设立系统监测点。横向迁移明显的,应按照 10km~
50km 距离设置监测点。
5.3.2.3 监测设备设置要求
性诱剂监测每个监测点设置 3个诱捕设备, 3个诱捕器呈正三角形放置, 诱捕器应高于作物 20cm。 自
动虫情测报灯监测,每个监测点设置 1盏测报灯。 DB 5304/T 086 —2024
4 5.4 监测时间
a)海拔1200m以下成虫监测时间为 1月~12月;
b)海拔1200m-1800m成虫监测时间为 3月~10月;
c)海拔1800m以上成虫监测时间为 4月~10月。
6 系统调查
6.1卵和幼虫调查
6.1.1调查时间
在系统调查田进行。当灯诱或性诱见虫时 ,开始田间调查 ,每7d调查一次 ,至作物收获
6.1.2调查方法
每块地块采用 5点取样,每点取样调查 20株,5点合计取样调查 100株。确定为调查的田块不得
低于667㎡,取样距离田埂 1 m以上。苗期调查玉米叶片,发生茎基部为害的调查为害株数 ;穗期除了
调查叶片,还要调查叶基部与茎连接处的茎杆夹缝处(即叶腋处 )、雄穗、果穗等部位,调查与记录每
株植株的受害程度。
6.1.3记录
记载调查株数、卵块数、幼虫数量和危害程度,天敌情况、周边作物受害情况,调查结果记入 100
株玉米卵 (块)和幼虫调查情况汇总表,见表 3-l,100株玉米受害及天敌情况汇总表,见表 3-2。龄数
分级按草地贪夜蛾 1龄-6龄10头幼虫平均头宽和体长参考指标,见表 3-3。
表3-1 100株玉米卵块、幼虫调查情况汇总表
调查地点: 调查日期: 品种: 生育期:
卵 幼虫(头) 周边作物受害情况
卵块数(块)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6龄 小计
表3-2 100株玉米受害及天敌情况汇总表
玉米受害指标 天敌
被害株率( %) 调查田块的发生
程度 雄惠受害率 ( %) 雌惠受害率
(%) 种
类 数
量 卵寄生率 ( %) 幼虫寄生率 ( %)
表3-3 草地贪夜蛾 1-6龄幼虫平均头宽和体长参考表 DB 5304/T 086 —2024
5 特征 龄期
1龄 2龄 3龄 4龄 5龄 6龄
头宽(mm) 平均值 0.336±
0.002 0.526±
0.004 0.866±
0.010 1.286±
0.011 1.904±0.011 2.638±0.010
变化幅
度 0.297-0.37
3 0.475-0.57
7 0.744-0.97
7 1.141-1.390 1.740-2.073 2.380-2.825
体长(mm) 平均值 2.449±
0.090 5.212±
0.162 8.779±
0.237 12.847±
0.272 19.237±
0.3
DB5304-T 086-2024 玉米草地贪夜蛾监测技术规程 玉溪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9:12:25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