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65.020.99
CCS B15/19
5304
玉溪市 地方标准
DB 5304/T 084—2024
番茄潜叶蛾监测技术规程
2024 - 07 - 28发布 2024 - 09 - 27实施
玉溪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5304/T 084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玉溪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玉溪市植保植检站、浙江大学、江川区九溪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玉溪市农业
科学院、 峨山县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红塔区种植业发展服务中心、江川区农业科学技术服务站、玉溪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江川区江城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王树明、王田珍、 冯凡、王众举、 何云川、 沈祥宏、马丽华、 王坤红、 周文武、
赵艳梅、李竑阳、宁锦程、 王吉云、秦婧 、李菊、赵凡、吴文祥、普华明、施学文、李云飞。
本文件附录 A、B、C、D为资料性附录。
DB 5304/T 084 —2024
1
番茄潜叶蛾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番茄潜叶蛾监测调查的术语和定义、 发生为害程度分级指标、监测方法、系统调查 、
大田普查、预测预报、资料收集整理上报、预报发布、资料存档等。
本文件适用于玉溪市番茄潜叶蛾的监测调查和预测预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4689.1 植物保护机械 虫情测报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番茄潜叶蛾 Tuta absoluta
番茄潜叶蛾, Tuta absoluta ,属鳞翅目 Lepidoptera 叶蛾科Gelechiidae ,又名番茄叶蛾、番茄潜
叶蛾、南美番茄潜叶蛾,该虫起源于南美洲西部的秘 鲁等国家,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是番茄上的重要
害虫,我国 2017年8月在新疆首次发现,其生物学特性及识别特征(详见附录 B)。
3.2
监测 monitoring
指结合番茄潜叶蛾的生物学特性,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通过设置专用监测设备定时观察记录番茄
潜叶蛾发生危害情况,或者通过走访调查、田间实地调查或其他程序持续收集和记录其发生为害情况的
活动。
3.3
诱捕器 Traps
指特制的诱捕番茄潜叶蛾的一类设备,放入番茄潜叶蛾性信息素后,可引诱番茄潜叶蛾成虫进入杀
灭。诱捕器包括船型诱捕器(附录 A 图A.1)、三角形诱捕器(附录 A 图A.2)及其他自制诱捕器等。
3.4
性诱剂 Sexual attractants
指用于引诱番茄潜叶蛾雄蛾的人工合成化学类似物质的雌性信息素。
3.5 DB 5304/T 084 —2024
2 智能虫情自动测报仪
一种集温度、光、电、数控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物联网技术于一体的害虫生态监测及预警自动化
功能的常规测报工具。
3.6
系统调查 systemic investigation
为掌握病虫发生消长动态,采用定点、定时、定内容的方法进行的连续调查。
3.7
大田普查 field investigation
为了解病虫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
3.8
百叶虫量 number of Tuta absoluta per 100 leaves
调查番茄等作物叶片上番茄潜叶蛾的卵、幼虫、蛹、成虫的数量,折算成百叶虫量。
3.9
百叶虫道数 number of feeding tunnels per 100 leaves
调查番茄等作 物叶片上番茄潜叶蛾幼虫为害的虫道数量,折算成百叶虫道数。
4 发生、为害程度分级指标
4.1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番茄潜叶蛾发生程度分为 5级,分别为轻发生 (1级)、偏轻发生 (2级)、中等发生 (3级)、偏重发生 (4
级)、大发生 (5级),以番茄叶害率(百叶虫道数)为主要指标 ,被害指数为参考指标 ,具体指标见表 1。
表1 番茄潜叶蛾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参数 发生程度
轻发生( 1级) 偏轻发生( 2级) 中等发生( 3级) 偏重发生( 4级) 大发生( 5级)
叶害率%/
百叶虫道数 ≤5 5<X≤10 10<X≤20 20<X≤40 >40
被害指数 ≤10 10<X≤25 25<X≤35 35<X≤50 >50
4.2为害程度分级标准
4.2.1叶片为害程度分级标准,具体指标见表 2。
表2 番茄潜叶蛾叶片为害程度分级标准
指标 为害程度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5级
叶片被害面积占叶片
表面积比例( %) 无为害 0<X≤10 10<X≤20 20<X≤30 30<X≤40 >40 DB 5304/T 084 —2024
3
5 监测方法
5.1 监测设备及材料
主要选用蓝板、性诱诱捕器和智能虫情自动测报仪。
5.2 监测人员
监测人员应为经过专业培训,具备相应技能的技术人员。
5.3 监测点布局
5.3.1 监测点布局原则
坚持 “科学性、可对比性、可操作性”原则,以害虫常发区和番茄主产区为重点,结合番茄潜叶
蛾习性与栽培方式,兼顾交通便捷,保障监测工作有效开展,科学设立系统监测点。
5.3.2 监测设备设置要求
监测设备包含诱捕器、性诱剂、粘板(蓝板)。性诱剂监测每个监测点设置 3个诱捕设备,诱捕器
置于地面上 0cm~50cm间。 智能虫情自动测报仪,每个监测点设置 1台。 蓝板监测要求同性诱剂监测。
5.4 监测时间
番茄整个生育期进行监测。
6 系统调查
6.1 卵和幼虫调查
6.1.1 调查时间
当诱捕器中或田间见虫时 ,开始田间调查 ,每7d调查一次 ,至作物收获期结束;田间中等程度以上发
生时,每 3d调查一次。
6.1.2 调查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 2~3块种植田定点调查, 每块种植田块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 每点取样调查 2株,
5点合计取样调查 10株,每株调查全部叶片,记录总叶片数、卵量、幼虫数和被害叶片数,计算叶被害
率、百叶虫量、百叶虫道数等。调查的田块不得低于 667 m2,取样点距田埂 1 m以上。
6.1.3 记录。
记录调查株叶片数、卵粒数、幼虫数、叶片为害程度、周边作物受害等情况,调查结果汇总,计算
后记入番茄潜叶蛾卵和幼虫调查情况汇总表,见表 3。
表3 番茄潜叶蛾卵和幼虫调查情况汇总表
调查地点: 坐标: 作物品种: 播种/移栽日期:
调查日
期 生育期 天气 叶片数
(片) 卵粒数
(粒) 幼虫数
(头) 被害指
数 百叶虫
量(头/
百叶) 百叶虫
道数 调查人
员 备注
6.2 蛹调查
DB 5304/T 084 —2024
4 6.2.1调查时间
田间查到幼虫后开始调查,至作物收获完成结束调查,调查每 7 d进行1次。
6.2.2 调查方法
土壤中查蛹 :采用对角线 5点取样法,每点取 1 ㎡,挖土调查番茄根周围的浅土层(深度为 1 cm~
2cm) ,记载每㎡蛹数。
潜道、叶片表面、果实中查蛹 :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样调查 2株,5点合计调查 10株,每株调查叶
片为害潜道中、叶片表面和果实中的蛹数。调查结果记入番茄潜叶蛾蛹数调查汇总表,见表 4。
表4 番茄潜叶蛾蛹数调查汇总表
调查地点: 坐标: 作物品种: 播种/移栽日期:
调查日期 生育期 天气 蛹位置 蛹数(头) 羽化数(头) 调查人员 备注
6.3 成虫调查
6.3.1性诱监测调查
监测调查时间为番茄整个生育期,每 7 d进行一次调查。每 667 ㎡地块放置 3个诱捕器,呈正三角形
放置于地面上 0cm~50cm间,两点间距离不低于 10m。每次调查记载诱到的蛾量和当天天气情况,结果记
入成虫性诱监测记载表,见表 5。每次调查后及时除去粘板上的成虫,或者更换粘板。诱芯根据产品持
效期及时更换。
表5 成虫性诱 监测记载表
调查地点: 生产厂家: 作物品种: 播种/移栽日期:
调查
日期 生育
期 诱捕器1 诱捕器2 诱捕器3 平均诱虫 天气
要素 诱到其他虫体及
数量(头) 是否跟
换诱芯 调查
人员 备
注 数量(头) 数量(头) 数量(头) 数量(头)
6.3.2自动虫情测报调查
在周年危害繁殖区, 进行全年监测。 在系统监测点设置智能虫情自动测报仪, 按产品说明放置设备。
设备定期维护检修。在观
DB5304-T 084-2024 番茄潜叶蛾监测技术规程 玉溪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9:12:21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