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01 CCS B 16 5301 昆明市 地方标准 DB5301/T 105—2024 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2024 - 3 - 15发布 2024 - 4 - 15 实施 昆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01/T 105 —2024 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昆明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昆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昆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昆明市西山区农业技术推 广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杉艳、罗志伟、沈雪梅、张仲平、张力、张志勤、邵抚民、徐俊、王芷君、 蒋露、鲁惠珍、段书源、马玉梅、江波、戴崔云。 DB5301/T 105 —2024 1 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控的术语与定义、主要病虫害种类、防控原则及防控措施。 本文件适用于草莓露地和设施大棚栽培方式生产中主要病虫害的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 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25 有机肥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4245 草莓生产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露地栽培 Open Field Cultivation 在露地条件下进行草莓生产的一种栽培方式。 3.2 大棚栽培 Protected Cultivation 选用休眠较浅的短日照草莓品种,采用大棚设施进行保温防止其进入深度休眠状态,促使草莓提早 现蕾、开花结果,提早上市的一种栽培方式。 3.3 安全间隔期 Safe Interval Period 指草莓上最后 1次施用农药至采收时可安全食用所需要间隔的天数。 4 主要病虫害种类 4.1 主要病害 主要病害包括: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根腐病和枯萎病。 4.2 主要虫害 主要虫害包括: 螨类、蓟 马、蚜虫、地老虎及蛴螬。 DB5301/T 105 —2024 2 5 防控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控。加强栽 培管理,提高植株自身抗性和自然天敌控制虫害的能力,根据草莓病虫害发生规律,科学安全地使用化 学防控技术,最大限度地减轻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天敌的伤害,在开花结果期严格控制用药 种类和施药次数,确保农药使用在安全间隔期内。 6 防控措施 6.1 基本要求 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必要条件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病害利用田间病情观察法、病原物数量和 动态检查法、气象条件病害流行预测法等,分析推断病害的始发期和发生程度,以及虫害卵孵(若虫) 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以确定防控适期和合理的防控技术。 6.2 农业防治 6.2.1 品种及种苗选择 6.2.1.1 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性强、符合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其中: —— 露地栽培可选用妙香七号、京藏香、京泉香、黔莓等品种; —— 大棚栽培可选用香野、圣诞红、妙香七号、越心、粉玉等品种。 6.2.1.2 种苗选择:选用无病的健壮脱毒原种苗或无菌基质穴盘育苗法繁育的无病虫优质生产苗。 6.2.2 栽培管理 6.2.2.1 起垄栽培,垄面宽 40 cm,垄底宽( 60~80)cm,高(30~35)cm,沟宽( 30~40)cm。 6.2.2.2 合理密植,生产上株型开张的品种,定植株距( 20~25)cm;株型紧凑型的品种,株距( 15~ 20)cm。 6.2.3 植株管理 及时摘除衰老叶、枯叶、病叶和病果;及时拔除带病的植株,清除田间腐枝烂叶,带离田外销毁。 6.2.4 土、肥、水管理 6.2.4.1 太阳能土壤消毒法 连作地块,定植前 30 d~40 d将2 t~3 t腐熟的农家肥或 1.5 t~2 t商品有机肥施入土壤,商品有 机肥应符合 NY/T 525的要求。深翻,旋耕混匀,灌透水,使土壤湿度保持在 75%以上,用 0.02 mm~0.04 mm的透明塑料膜密封覆盖土壤表面 30 d,杀灭连作地块的大部分病原菌及虫卵,并在草莓定植前 7 d~ 10 d,补充复合微生物菌剂,每亩施用 3 kg~4 kg。 6.2.4.2 科学施肥 草莓生产应符合 NY/T 4245 的规定,选择的肥料应符合 NY/T 394 的要求。草莓鲜果生产以腐熟的农 家肥或优质商品有机肥为基肥,增施氮磷钾肥和钙镁硼肥,不偏施氮肥,花果期间隔 7 d~10 d喷施磷 酸二氢钾 600倍液、氨基酸叶面肥 500倍或复合微生物菌剂 300倍液;整个生产季施用高磷型、高钾型水 溶肥浓度为 800~1 000倍液,促进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植株自身抗病虫害的能力。 DB5301/T 105 —2024 3 6.1.4.3水分管理 根据不同草莓品种生长周期的需水规律、气候条件等因素适时灌溉。 6.2.5 温湿度管理 6.2.5.1 大棚栽培于外界最低气温为 10 ℃~15 ℃时,选用黑色、银灰色或黑色与银灰色双色膜覆盖 垄面和垄沟,保持土壤温度 17 ℃~20 ℃,棚内湿度保持在 70%~85%之间; 6.2.5.2 露地栽培田块要求深沟高畦, 开好围沟和腰沟, 围沟深度不低于 25 cm, 腰沟深度不低于 15 cm, 保证雨后田间沟内无明水,防止高温高湿或低温高湿引发病害。 6.3 物理防治 6.3.1 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其成虫发生期,使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趋光性的害虫。 6.3.2 性诱剂诱杀 露地栽培时,每亩 (666.7 m2)安置2套装有专一性性信息激素的专用诱捕器,每只诱捕器安装诱 芯1枚,定期更换 1次诱芯,诱捕器的诱虫口离地面 1.5 m。 6.3.3 6.2.3黄蓝板诱杀 按照棋盘式分布, 每亩( 666.7 m2)放置黄、蓝中型板( 25 cm×30 cm)20块~ 25块,悬挂高度比 草莓植株顶端高 5 cm~10 cm,防治蚜虫、蓟马等害虫,当黄蓝板上粘虫面积达到 60%以上时,及时清除 或更换。 6.4 生物防治 6.4.1 以螨治螨 6.4.1.1 当害螨对每株草莓叶片的危害率≤ 1%时,释放捕食螨,每亩释放捕食螨 25~30万头防治,每 30 d释放一次; 6.4.1.2 当害螨危害率≥ 5%时, 先进行药剂防治, 确定安全间隔期达到后再释放捕食螨进行生物防治。 6.4.2 使用生物农药 选用生物农药应符合 NY/T 393的要求。主要病害生物农药防治种类及其使用方法见附录 A.1。主 要虫害生物农药防治种类及其使用方法见附录 A.2。 6.5 化学防治 6.5.1 使用化学农药 宜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农药。农药使用应符合 GB/T8321 和NY/T1276 的规定。主要 病害化学药剂种类及其使用方法见附录 B.1。主要虫害化学药剂种类及其使用方法见附录 B.2。 DB5301/T 105 —2024 4 附录 A (规范性) 草莓主要病虫害生物农药防治种类及其使用方法 草莓主要病 害防治生物农药及其使用方法见表 A.1。 表A.1 草莓主要病害防治生物农药及其使用方法 防治 对象 防控时期 用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亩用量或稀释倍 数 使用方法 白粉病 9月底~翌 年4月 苦参·蛇床素 15% 水剂 1500倍 喷雾 几丁聚糖 0.4% 水剂 250~400倍 宁南霉素 2% 水剂 200倍 炭疽病 9月~11月 枯草芽孢杆菌 1 000亿活孢 子/g 可湿性粉 剂 500~800倍 灌根 木霉菌素 有效活菌数 10亿孢子/g 可湿性粉 剂 200~300倍 喷雾 灰霉病 12月初~翌 年3月底 多抗霉素 3% 水剂 800倍 喷雾 氨基寡糖素 0.3% 可溶液剂 800倍 喷雾 枯萎病 种植前 枯草芽孢杆菌 1000亿活孢 子/g 可湿性粉 剂 500~800倍 灌土 春雷.中生可湿性粉剂 5% 可湿性粉 剂 500~600倍 复合微生物菌剂(益生菌) 有效活菌数 10亿/g 可溶液剂 600~800倍 草莓主要虫害防治生物农药及使用方法见表 A.2 表A.2 草莓主要虫害防治生物农药及使用方法 防治 对象 防控时期 用药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剂型 亩用量或稀释倍 数 使用方法 螨类 9月上旬 藜芦碱 0.5% 可溶液剂 600倍 喷雾 蓟马 11月初~12月 中; 2月中~4月 乙基多杀菌 素 60g/L 悬浮

.pdf文档 DB5301-T 105-2024 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昆明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01-T 105-2024 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昆明市 第 1 页 DB5301-T 105-2024 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昆明市 第 2 页 DB5301-T 105-2024 草莓主要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 昆明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9:10:5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