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 020 CCS B 19 DB53 云南省地 标准 DB53/T 1335—2025 甘蔗种质资源野外采集技术规范 2025-01- 08 发布 2025-04-08 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3/T 1335—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YNTCO7)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徐超华、陆鑫、应雄美、刘洪博、刘新龙、苏火生、林秀琴、陈学宽、毛钧、 孔春艳、赵培方、覃伟、逢刚、赵俊、赵勇、李旭娟、田春艳、李纯佳。 I DB53/T 1335—2025 甘蔗种质资源野外采集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甘蔗种质资源野外采集要求、采集前准备、野外采集和采集记录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对甘蔗属(SaccharumLinn.)及其近缘属植物,包括蔗茅属(ErianthusMichx.sect RipidiumHenrard)、芒属(Miscanthus Anderss.)、河八王属(NarengaBor.)、硬穗茅属(Sclerostachya Hack A.Camus)种质资源的采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2936甘蔗种质资源描述规范 NY/T 3757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甘蔗种质资源 sugarcane germplasm resources 甘蔗种质资源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的含有遗传物质的材料,是甘蔗属(SaccharumLinn.) 及其近缘属所有种的总称。 4采集要求 4.1采集地点主要为目标资源所涉及的河流、山谷、田间、旷野等原生境。 4.2按照甘蔗种质资源在当地的丰富程度、表型多样性、繁殖的难易和育种利用价值,依据实际情况 合理规划甘蔗种质资源采集份数,并留有亢余。 4.3在资源盛花期进行采集,不宜采集病株、劣株,选择表型具有代表性、遗传变异丰富、长势良好 的健康单株。 4.4采集相同类型种质按距离间隔30 km以上或海拔高低落差100m以上或有明显的物理隔离取样1 次。 4.5采集地上部第4节以上,蔗芽和根点发育正常、外观完好的蔗茎或挖取植株地下部分的种根(地 下种芽)。 4.6每份资源采集完成后,对采集工具进行消毒处理。 4.7在采集样本过程中应避免破坏资源原生境,并遵循多次数据测量填写野外资源调查采集表。 5采集前准备 1 DB53/T 1335—2025 5.1采集地确定 应符合NY/T3757的规定,并包含以下要求: a) 甘蔗资源多样性丰富的地区; b) 尚未进行大规模实地考察及未采集的地区; c) 具有特有、珍稀、濒危地区; (P 因城市化进程加快或人类生产活动范围扩张,野生资源原生境正在遭到破坏面临生存威胁的 地区。 5. 2 制定采集方案 应符合NY/T 3757的规定,并包含以下内容: a) 目标、任务、时间、地点、队员分 部 b) 行动路线和交通工具; 管 c) 采集方法和样本运输方式; (P 人员保险及相关证明文件 5.3设计调查采集表 a)基本信息,每份样本的采集地点 b) 特征特性信息,并符合 NY/T2936 的要求; c) 自然抗病虫害信息, 5.4准备工具及物品 标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采集工具及物品: a) 手套、草帽、抽纸、标签牌、记号笔、 铅笔、饮用水、 储物袋和储物袋箱; b) 调查辅助工具:卷尺、 野外调查采集表; c) 十字镐、平嘴钳、枝剪 (P 工作派遣证明、急救箱。 6野外采集 6.1采集路线、采集地点信息收集 6.1.1在采集行动中,全程保持定位设备线路追踪模块始终处于运行状态,设置经纬度坐标格式为度 分秒,记录整个考察采集路线地理信息。 6.1.2每份种质资源采集样本前,使用定位设备对该份资源原生境地理位置进行定位,记录经纬度、 海拔,定位数据采集时应当控制其精度在土6 m以内。 6.1.3待全部采集工作完成后,将线路道踪和标记位置文件导出至电脑保存。 6.2影像采集 6.2.1在样本采集前,对样本植株整体形态、长势、生境地貌,伴生植物以及种群分布等进行拍摄。 6.2.2样本采集并完成表型性状调查后,将植株分为花穗、梢头、茎/地下根茎,置于放有卷尺作为标 尺的蓝色摄影布上,并进行拍照。 2 DB53/T 1335—2025 6.3样本采集 6.3.1采集时,应保留叶鞘,避免蔗芽在运输中受损。 6.3.2待种质表型性状调查和图像采集完成后将茎秆分切为每段含 3个茎芽以上的蔗茎,两端使用扎 线带固定,挂好写有采集编号的标签牌,包裹并橡皮筋固定后装入储物箱中。 6.3.3采集植株时,挖出5条以上含地上部和地下部的植株,待种质表型性状调查和图像采集完成后, 剪除地上部,保留地下种根(地下种芽),挂好写有采集编号的标签牌,装入储物袋中进行保湿处理。 6.3.4标签牌信息包含采集编号、种质类型、采集地点、采集时间及采集人,见6.4。 6.4编号及标签信息 6.4.1按样本采集先后顺序赋予一个唯一的采集编号并填入调查采集表。 6.4.2将此编号连同采集地点、种质类型填写在标签牌上,并挂在相对应的种质样本上。 6.4.3采集号由采集地省份名称、 采集年份和柱 本采集顺序号组成,如云南2020-1,表示2020年在 云南省内采集的第1号样本。 6.4.4种质资源采集信息须当 自日完成检查、核对,特别是要核对标采集信息与表签牌上采集编号的 致性,确保信息完整无误并录入电脑保存! 6.5填写调查采集表 应符合NY/T 2936的要求, 表见附录A。 6.6采集后处理 采集的样本应保持湿润透气 置于阴凉处保存, 7采集记录 标 南

.pdf文档 DB53-T 1335-2025 甘蔗种质资源野外采集技术规范 云南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3-T 1335-2025 甘蔗种质资源野外采集技术规范 云南省 第 1 页 DB53-T 1335-2025 甘蔗种质资源野外采集技术规范 云南省 第 2 页 DB53-T 1335-2025 甘蔗种质资源野外采集技术规范 云南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8:33:3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