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1.040.01
CCS C 00
52
贵州省地方 标准
DB52/T 1866—2025
破伤风预防处置门诊建设与管理规范
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etanus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linics
2025 - 03 - 06发布 2025 - 06 - 01实施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866—2025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机构要求 ........................................................................... 2
5 人员配备 ........................................................................... 2
6 场所要求 ........................................................................... 2
7 操作规范 ........................................................................... 3
8 制度建设和信息公示 ................................................................. 4
附录A(规范性) 破伤风暴露后处置登记表 ............................................... 5
I DB52/T 1866—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出。
本文件由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 :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遵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云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南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清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 刘铭、雷世光、芮莉萍、涂英、张锐智、徐飞、冯添、瞿彬、李中菊、王雯、
苏柳芊、赵溯、吴昱、田莉、朱海燕、穆秋玥、赵玲璐、张丹丹、余小娅、任丽娟、高源雪、焦宇航、
慕欣、王光英、包夏、余春、杨光红。
II DB52/T 1866—202 5
破伤风预防处置门诊建设与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破伤风预防处置门诊的机构要求、人员配备、场所要求、操作规范、制度建设和信息
公示。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的破伤风预防处置门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3495.1 消防安全标志 第1部分:标志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 308 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WS/T 512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 tetanus toxoid-containing vaccine,TCV
用破伤风类毒素为抗原制作的疫苗,即用破伤风杆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产生的毒素,经甲醛脱
毒、精制、加入氢氧化铝佐剂制成。包括吸附破伤风疫苗(Tetanus vaccine,adsorbed.TT)、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iphtheria and tetanus combined vaccine,adsorbed,DT )、吸附无细胞百白破
疫苗(Diphtheria,tetanus 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adsorbed,DTaP )等。
[来源:《外伤后破伤风预防处置和门诊建设专家共识》,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22,23(6):411]
3.2
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 tetanus passive immunization preparations
含有破伤风抗体的生物制品,通过直接为人体提供破伤风抗体,从而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对破 伤风
毒素的抵抗力。包括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抗毒素。
3.3
破伤风暴露前免疫 immunization before exposure to tetanus 在发生破伤风杆菌暴露前,对有感染风险的个体进行预防性的含破伤风类毒素成分疫苗接种。
[来源:《破伤风高风险人群主动免疫制剂使用专家共识》 ]
1 DB52/T 1866—2025
3.4
破伤风暴露后预防处置 prophylaxis after exposure to tetanus
破伤风暴露后进行伤口处置,并根据伤口情况和既往含破伤风类毒素成分疫苗免疫史综合判断,合
理使用破伤风免疫制剂预防破伤风感染的重要措施。
[来源:《破伤风的那些事》( ISBN978-7- 5532-1287-6)]
3.5
接种单位 immunization unit
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
[来源:《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2023年)版》,国疾控综卫免发 〔2023〕17号]
3.6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adverse event f 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
预防接种后发生的怀疑与疫苗接种有关的反应或事件。
[来源:《预防接种工作规范( 2023年)版》,国疾控综卫免发〔 2023〕17号]
4 机构要求
取得有效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按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确认的诊疗和预防接种服务范围设置的各4.1
级各类医疗机构或接种单位。
具有符合免疫制剂保管要求的冷藏设施、设备,以及相应的冷藏保管制度。 4.2
5 人员配备
具有已注册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护士或者乡村医生,并经过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5.1
的预防接种、破伤风预防处置、AEFI 和药品不良反应紧急救治等相关专业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经卫
生健康主管部门认定且登记备案,持证上岗。
相关人员每年应接受 1次卫生健康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从 5.2
事破伤风预防处置工作。
提供预防处置服务时至少配备 2名以上工作人员,包含符合执业要求的预防接种、 AEFI和药品不 5.3 良反应处置、外伤处置人员。
6 场所要求
基本要求 6.1
门诊设置分室分区,布局合理,有明显标识。场所内应按WS 308 的规定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消
防安全标志应符合 GB 13495.1 的规定。各功能区内均应按照 GB 15982 、 WS/T 512 及 WS/T 367 要
求,配置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设备。
房屋设置 6.2
6.2.1 设置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破伤风预防处置门诊应至少设置 1间专用房间开展 TCV接种,不
应与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等存在潜在感染风险的科室共用出入口及通道。预检登记、接种、冷链等功能
区应分区设置。
2
DB52-T 1866-2025 破伤风预防处置门诊建设与管理规范 贵州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7:12:1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