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7.140.10 CCSX55 5115 四川省(宜宾市)地方标准 DB5115/T59—2024 代替DB5115/T59—2020 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鹿鸣贡茶 Qualityrequirementsforgeographicalindicationproducts -LumingGongTea 2024-01-10发布 2024-02-11实施 宜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5115/T59-2024 I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DB5115/T59—2020《地理标志产品鹿鸣贡茶生产技术规范》。 本文件与DB5115/T59—2020《地理标志产品鹿鸣贡茶生产技术规范》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 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修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2020版第2章); b)修改了自然环境要求(见第5章,见2020版第5章); c)增加了技术要求(见第7章); d)修改了种植管理要求,并增加了附录B(见附录B,2020版第6章); e)修改了加工工艺,并增加了附录C(见附录C,2020版第8章); 本文件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珙县农业农村局、四川省珙县鹿鸣茶业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珙县鹿鸣茶业有限公司、宜宾双都标准化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珙县市场监 督管理局、珙县农业农村局、四川轻化工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静、王乾东、杨利文、王磊、段萍、陈俊铭、刘勇、李跃永、钟真全、王艳 红。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20年首次发布为:DB5115/T59—2020《地理标志产品鹿鸣贡茶生产技术规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DB5115/T59-2024 II引言 鹿鸣贡茶,属高山茶类,其种植历史悠久,唐朝大历六年(771年),珙县茶叶被命名为鹿鸣贡茶。 20世纪90年代,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制茶技术进行融合,形成现有独特的生产工艺,开发出了鹿鸣贡茶系 列产品。产品具有形条紧实匀整、色泽灰绿如霜、清香纯正、回味甘甜等特色风格。 为保护鹿鸣贡茶的品牌和质量特色,原国家质检总局于2018年批准鹿鸣贡茶为地理标志产品(2018 年第33号公告)。为有力保护好产区自然环境,巩固和提升产品品质,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地方标准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和发展要求,制定本文件作为鹿鸣贡 茶产品组织生产、检验和销售的标准。DB5115/T59-2024 1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鹿鸣贡茶 1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地理标志产品鹿鸣贡茶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地理标志保护范围、自然环境、种植及 加工管理、技术要求、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文件适用于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批准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鹿鸣贡茶的生产、销售和检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5009.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5009.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8302茶取样 GB/T8303茶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8305茶水浸出物测定 GB/T8310茶粗纤维测定 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T8313茶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类含量的检测方法 GB/T8314茶游离氨基酸总量的测定 GB/T14487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GB1488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GB23350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 GB/T23776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GB/T30375茶叶贮存 GB/T32744茶叶加工良好规范 GH/T1070茶叶包装通则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JJF1070定量包装商品净含量计量检验规则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0号(2023年)《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术语和定义 GB/T1448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DB5115/T59-2024 2鹿鸣贡茶LumingTributeTea 选用福鼎大白、福选9号、名选131和乌牛早等适宜品种种植,以茶树新梢的单芽、一芽一叶或一芽 二叶初展为原料,经杀青、烘二青、做形、打磨提香、毛火、足火、提香、精制等传统工序制作而成, 具有“芽叶匀齐完整、叶底嫩绿明亮、嫩栗香气浓郁、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厚”特色的绿茶产品。 3.2 生产工艺术语technicalterms 鹿鸣贡茶的主要生产工艺包括:摊晾、杀青、做形(揉捻)、干燥等。 3.2.1 摊晾airing 将鲜叶放在专用设施上,促进鲜叶失水和内含物转化的过程。 3.2.2 杀青Killout 采用高温加热方式,使鲜叶温度迅速提升,达到制止茶多酚类物质发生氧化的过程。 3.2.3 做形(揉捻)Makeshapes(kneading) 采用特定方法,塑造茶叶形状的过程。 3.2.4 干燥desiccation 蒸发水分,提高茶叶香气的过程。 4地理标志保护范围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保护的范围,按附录A执行。 5自然环境 5.1地质地貌 鹿鸣贡茶产地位于北纬27°53′~28°31′、东经104°38′~105°02′,海拔800m~1500m。 境内层峦叠嶂,山脊多呈锯齿形,长岗状;地体多由石灰岩和紫色页岩组成,岩溶地形特征明显;多丘 陵、平坝面积小,以中低山地为主,有少数岩溶冲积坝,西北面有部分丘陵。 5.2气候 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春早冬暖,湿度偏大。年均气温17.6℃,年均总降水量1154.0mm, 年平均日照978.3h。DB5115/T59-2024 35.3土壤 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pH值4.5~6.5。 6种植及加工管理 6.1鹿鸣贡茶的种植管理见附录B。 6.2鹿鸣贡茶的加工过程应符合GB14881、GB/T32744的规定,主要加工工艺见附录C。 7技术要求 7.1感官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感官要求 项目 鹿鸣贡茶干品 鹿鸣贡茶湿茶 检验方法 色泽 嫩绿油润,有光泽 嫩绿油润 按GB/T23776执行组织形态 芽叶匀齐完整 芽叶匀齐完整,叶底嫩绿明亮 汤色、香气、滋味清香明显,清雅悠长香气清雅高长,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爽醇厚 叶底、杂质 无肉眼可见杂质 叶底鲜亮、柔软,无外来杂质 7.2理化要求 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理化要求 项目 要求 检验方法 水分(质量分数)% ≤5.0 按GB5009.3执行 总灰分(质量分数)% ≤6.5 按GB5009.4执行 碎末茶(质量分数)% ≤3.0 按GB/T8311执行 水浸出物(质量分数)% ≥45.0 按GB/T8305执行 粗纤维(质量分数)% ≤9.0 按GB/T8310执行 茶多酚(质量分数)%≥14.0 按GB/T8313执行 游离氨基酸(质量分数)%≥4.0 按GB/T8314执行 7.3净含量DB5115/T59-2024 4应符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0号(2023年)《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检 验方法按JJF1070的规定执行。 8检验规则 8.1组批、试样的制备和取样 8.1.1组批 以批为单位。同一批投料生产、同一加工过程中形成的独立数量的产品为一个批次,同批产品的品 质和规格一致。 8.1.2试样的制备 按GB/T8303的规定执行, 8.1.3取样 按GB/T8302规定执行。 8.2检验 8.2.1出厂检验 每批产品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为感官要求、水分、总灰分、碎末茶、净含量。 8.2.2型式检验 型式检验项目为本文件中第7章要求的全部项目,型式检验周期为每年一次。有下列情况之一时, 亦应进行型式检验: ——如原料或加工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质量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一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出入时; ——国家法定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要求时; ——其他必要情况。 8.3判定规则 凡不符合本文件第7章规定的产品,均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 8.3.1复验 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验,或在同批产品中加倍随机取样复验。以复验结果为准。 9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9.1标志标签 标志应符合GB/T191的规定,标签应符合GB7718的规定 9.2包装 应符合GB23350、GH/T1070的规定

.pdf文档 DB5115-T 59-2024 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鹿鸣贡茶 宜宾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15-T 59-2024 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鹿鸣贡茶 宜宾市 第 1 页 DB5115-T 59-2024 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鹿鸣贡茶 宜宾市 第 2 页 DB5115-T 59-2024 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鹿鸣贡茶 宜宾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7:03:3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