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5.020 CCS B 65 四川省 地方标准 DB51/T 3275—2025 DB51 四川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规程 2025-05-07发布 2025-06-07实施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1/T 3275—2025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树龄测定 ................................ ................................ ............ 1 5 调查与分级挂牌 ................................ ................................ ......1 6 原地保护 ................................ ................................ ............ 2 7 异地保护 ................................ ................................ ............ 4 附录A(资料性) 古茶树调查记录 ................................ ........................ 6 DB51/T 3275—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归口、解释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四川省园艺作物技术推广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小萍、王云、熊元元、李春华、李明红、叶先林、张娟、马伟伟、刘晓、张 厅、赖谦、刘飞、唐晓波、李欢欢、余振怀。 DB51/T 3275—2025 1 四川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 了古茶树资源的树龄测定、调查与分级挂牌、原地保护和异地保护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古茶树资源保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苗 LY/T 3073 古树名木管护技术规程 LY/T 3311 古茶树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DB51/T 425 茶树良种扦插繁育技术规程 DB51/T 1687 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DB51/T 2481 茶树栽培技术规程 DB51/T 2520 茶树病虫害安全防控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3.1 郁闭度 crown density 林冠层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4 树龄测定 乔木型古茶树树龄测定按 LY/T 3311 的规定执行。灌木型古茶树树龄测定按如下标准之一进行判定: a) 树体主干侧枝年轮实测及分枝位置综合判定; b) 同位素14C测定法、 CT扫描法、 X射线测定法; c) 明确栽培记载的,根据栽培记载判定; d) 实地考察和走访,根据获得的口头证据,推测判定。 5 调查与分级挂牌 5.1 调查 5.1.1 调查内容 DB51/T 3275—2025 2 调查古茶树的类型、数量、分布、生长情况及生长环境等,建立影像数据(数码照片),并以调查 记录表为依据,建立调查档案。调查记录表详见附录表 A.1。 5.1.2 调查方法 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开展资料查阅、访谈、访查、抽样核实、线路调查、单株调查等。 5.1.3 数据库 根据附录表 A.1古茶树调查记录表内容建立数据库。 5.2 分级挂牌 5.2.1 分级 按 LY/T 3311 的规定执行。 5.2.2 挂牌 应对古茶树实施挂牌,标志牌上应标明编号、古茶树树龄、挂牌时间等。 6 原地保护 6.1 生长环境保护 6.1.1 古茶树生长地土壤、水源、空气应符合 GB 3095 和 NY/T 5010 要求。 6.1.2 及时清理古茶树周边对其生长有影响的植物,如竹子、 巨桉、藤本植物等。及时清除周边杂草、 枯枝败叶等,减少病虫害虫卵或孢子栖息场所。 6.1.3 除执行本文件 6.1.2外,古茶树周边应尽可能保持原有生态环境条件,蓄养防风林、经济林木等 植被,保留伴生植物,不宜套种农作物。 6.1.4 古茶树或古茶园外围树冠 10 m范围内,不得进行挖掘、取土,或开展任何有害古茶树生长的活 动。 6.2 密度调控 为了保证和促进古茶树正常生长发育,对古茶树林地密度进行合理调控: a) 当郁闭度≥ 0.8时,采用修枝打杈的方式稀疏林冠层或伐除古茶树周边植物,保证古茶树林冠 外2 m内无遮挡; b) 郁闭度≤ 0.3时,补植茶树或与古茶树具有不同林冠层伴生植物,至 0.5≤郁闭度≤ 0.7。 6.3 树体保护 6.3.1 伤口处理 枝干上因机械损伤、有害生物等造成的≤ 25 cm2的伤口,应及时清理伤口,涂抹石硫合剂原液或愈 伤膏进行伤口处理,应避免二次损伤。 6.3.2 防腐处理 对树体遭受病虫害或机械损伤造成木质部腐烂甚至中空的古茶树,应及时进行防腐处理,清除腐朽 部位的杂质、浮渣,并涂抹石硫合剂原液或 50%多菌灵500倍液或愈伤膏等进行伤口处理。伤口清理至 健康部位,待伤口干透后,按 LY/T 3073 的规定进行树腔填充处理。 DB51/T 3275—2025 3 6.3.3 加固处理 对树体劈裂的古茶树,应进行加固处理。对树干中空严重,树体倾斜或易遭风折的古茶树,应及时 进行加固处理。加固处理的材料应选用木、竹等植物。 6.4 应急保护 6.4.1 濒临死亡的古茶树宜采取重修剪与台刈或输营养液的措施。重修剪方式:乔木型古茶树离地面 高度20 cm~30 cm处剪去上部枝条,灌木型古茶树 可保留粗壮的一级或二级分枝,将上部病虫枝、细 弱枝条剪去。 台刈方式:剪口高度离地面 5 cm~10 cm。重修剪或台刈宜在春茶采摘结束后进行,重修 剪或台刈后剪口用塑料薄膜包扎或封蜡。 6.4.2 因不可抗力因素(如生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或重大工程占用古茶树生境地)导致无法原地保护 的古茶树,除已采取异地保护方式(见本文件 7.)外,应对古茶树进行移栽。移栽宜在阴天进行,移栽 前应对古茶树进行枝叶修剪,过程中避免伤害古茶树根部。新植地 土壤、水源、空气应符合 GB 3095 和 NY/T 5010 要求。 6.5 古茶树管理 6.5.1 水分管理 6.5.1.1 排蓄系统 集中分布的古茶树,根据需要完善排灌、蓄水系统,保障排、灌水通畅;零星分布古茶树,应以古 茶树为中心,树幅覆盖范围外两侧开沟或开环沟排水。 6.5.1.2 保水 宜伴生植物遮阴保湿,秸秆覆盖和种草保墒。 6.5.2 土壤管理 对古茶树生长地可进行浅耕。浅耕方式:深度 5 cm~10 cm,每年1~2次,在春茶或秋茶结束后 进行。 6.5.3 施肥 6.5.3.1 肥料与施肥方式应符合 DB51/T 2481 的规定。古茶树宜增加基肥施用量至 1~2倍,施肥深 度20 cm~40 cm,宜穴施。 6.5.3.2 复壮古茶树, 应及时在原树冠阴影范围外开环沟进行施肥, 开沟深度 20 cm~30 cm,宽40 cm。 按照300 kg/667 m2~400 kg/667 m2 施入有机肥,并回土覆盖。 6.5.4 修枝 6.5.4.1 应减少修剪,宜采取以采代剪、适当采摘代替修剪方式。对正常生长的古茶树的树冠不应进 行重修剪、台刈。 6.5.4.2 清理剪除茶树间或茶树树冠内过密或细弱枝、交叉重叠的枝

.pdf文档 DB51-T 3275-2025 四川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规程 四川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1-T 3275-2025 四川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规程 四川省 第 1 页 DB51-T 3275-2025 四川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规程 四川省 第 2 页 DB51-T 3275-2025 四川古茶树资源保护技术规程 四川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6:58:0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