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67.040 CCS B 05 50 重庆市 地方标准 DB50/T 1659—2024 绿色食品 草莓大棚生产技术规程 2024 - 08 - 27发布 2024 - 10 - 27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0/T 1659—2024 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 巫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 提出。 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巫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巫溪县溪月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巫溪县种植业 发展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黄鹤、田宗轩、周克友、罗超、汪洪清、周红兵、冉亮、张玲娟、刘世仙、王 永斌、罗娇 。 DB50/T 1659 —2024 1 绿色食品 草莓大棚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大棚草莓生产的产地条件、农药肥料选用、品种及种苗、栽培管理、主要病虫害绿色 防控、采收贮运及生产记录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绿色食品草莓大棚生产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2787 草莓采收及贮运技术规范 DB50/T 1573 草莓脱毒种苗快速繁育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条件 4.1 环境要求 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污染、有机质含量高的区域,避开城市、工业区和交 通要道,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 4.2 土壤要求 宜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通气透水、排灌方便的地块。土壤 pH值6.5 ~ 7.5,有机质含量> 15 g/㎏,不宜选择前茬种植茄科作物的地块。 4.3 规划建设 4.3.1 园区规划,包括防护带、道路、排灌系统和小区划分、品种配置、附属设施等,合理布局并绘 制平面图。规划区域按每 50 m 规划一条灌溉渠和园区交通道路,以及作业田间(块内)操作道。 4.3.2 清洁田园,深翻土地。农田周边种植天敌食用植物繁衍天敌。整修农田水利,改变引水渠道, 建蓄水池。充分利用本地有机肥源。 5 农药肥料选用 DB50/T 1659 —2024 2 农药使用按照 NY/T 393 的规定执行,肥料使用按照 NY/T 394 的规定执行。 6 品种及种苗 6.1 品种选择 宜选择休眠期浅、产量高、抗病性及抗寒性强,商品性好、风味佳、耐储运的品种。 6.2 种苗质量 选择品种纯正、健壮、无病虫害的生产种苗,种苗质量应符合 DB50/T 1573。 7 栽培管理 7.1 定植前准备 7.1.1 土壤消毒 覆膜消毒。先将基肥中的有机肥施入土壤,深翻,灌透水,土壤表面覆盖地膜 40 d 以上。药剂消 毒,耕地后结合施用基肥、使用土壤消毒剂进行消毒。整平整细苗床后待移栽种苗。 7.1.2 起垄施肥 垄高 25 cm ~ 30 cm,上宽 50 cm ~ 60 cm,下宽 70 cm ~ 80 cm,垄沟宽 20 cm。每 667 ㎡ 施 腐熟农家肥 1500 ㎏,三元复合肥 40 ㎏ ~ 50 ㎏ 作基肥。 7.2 定植 7.2.1 定植时间 在 9 月下旬至 10 月初定植,大棚加小拱棚设施栽培在 9 月上旬定植。 7.2.2 定植密度 株距 20 cm ~ 25 cm,行距 25 cm ~ 30 cm。每 667 ㎡ 栽 8000 ~ 11000 苗。 7.2.3 栽植方式 双行错窝三角形栽植,定植时浅不露根,深不埋心,边行幼苗新茎弓背朝向厢内,定植后浇透定根 水。 7.3 田间管理 7.3.1 覆膜 10 月中旬 ~ 11 月上旬,夜间地温低于 15 ℃ 时选用厚度 0.015 mm 的银灰色地膜覆膜。清除行间 杂草及枯、老、黄、病叶后覆地膜,株心处开小口引苗出膜,将膜紧贴土面,固紧膜四周。露地气温低 于 12 ℃ 时扣紧棚膜。 DB50/T 1659 —2024 3 7.3.2 肥水管理 采用膜下滴灌进行肥水管理。以“湿而不涝,干而不旱”为原则,定时浇透水。第一次追肥:在顶 花芽显蕾时追施三元复合肥,每 667 ㎡ 施 8 ㎏~10 ㎏。顶花序果开始膨大时第二次追肥,顶花序 果采收前期追第三次肥,顶花序果采收后期追第四次肥,后期根据苗情长势适时追肥。 7.3.3 疏花疏果 及时摘除黄叶、病叶、枯叶。顶花序抽出后,去掉结果后的花序,选留 1~2 个方位好的壮腋芽。 摘除花序上的弱花、无效花、无效果,每个花序保留 8~10 朵壮花。 7.3.4 温湿度调节 现蕾期白天 25 ℃,夜间温度 10 ℃~12 ℃,花期白天 23 ℃~25 ℃,夜间 8 ℃~10 ℃,白天 相对湿度保持在 50%~60%。 果实膨大期 20 ℃~25 ℃, 夜间 5 ℃~10 ℃。 当平均气温下降到 17 ℃, 温度低时在大棚内搭小拱棚保温。注意揭膜通风透气,降湿增光。在开花和果实生长期,加大放风量, 采取措施降低棚内湿度至 50% 以下,将棚温增长至 35 ℃,闷棚 2 h,然后放风降温,连续闷棚 2~3 次。 7.3.5 补光 12 月上旬 ~ 1 月下旬或长时间阴雨,人工补光。 7.3.6 放养蜜蜂 花前在每个棚室内放入 1~2 箱蜜蜂。 8 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 8.1 农业防治 在上茬作物收获后,清洁田园,及时拉秧,清除枯枝、落叶、杂草、病僵果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 虫源,保证草莓园清洁卫生。对大棚进行深耕高温闷棚消毒。 8.2 生物防治 8.2.1 人工释放捕食螨,防治红蜘蛛危害。 8.2.2 选用植物源制剂以及微生物菌剂。选用苦参碱防治蚜虫,枯草芽孢杆菌、木霉菌防治灰霉病、 白粉病等病害。 8.3 物理防治 8.3.1 灯光和色板诱杀 在草莓园内安装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诱杀金龟子、潜叶蛾等害虫。棚内挂放黄板,选用 20 cm× 25 cm 大小的黄板,一般每 667 ㎡ 悬挂 20 ~ 30 张。 8.3.2 食诱剂诱杀 DB50/T 1659 —2024 4 采用糖醋液 、夜蛾食诱剂诱杀鳞翅目害虫。每 667 ㎡ 使用一瓶食诱剂,可挂放三套诱捕器。 8.4 化学防治方法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药剂和方法应符合表 1的要求。 表1 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药剂和方法 防治对象 农药名称 每667 ㎡每次制剂施用量 或稀释倍数 (有效成分浓度)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 (天) 枯萎病、 炭疽病 2亿孢子/ɡ木霉菌 330~500 倍 灌根 — 250 ɡ/L吡唑醚菌酯 24 ml~40 ml 喷雾 5 白粉病 50% 醚菌酯水分散粒剂 3000~5000 倍 喷雾 5 枯草芽孢杆菌 100 亿芽孢/ɡ可湿性粉剂 300~600 倍 喷雾 — 50 亿CFU/ɡ解淀粉芽孢杆菌水分散粒剂 7 g~140 g 喷雾 — 30% 苯甲·嘧菌酯悬浮剂 1000~1500 倍 喷雾 7 灰霉病 1000亿孢子/ɡ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 40 g~60 g 喷雾 — 50% 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 30 g~45 g 喷雾 3 400 ɡ/L嘧霉胺悬浮剂 45 ml~60 ml 喷雾 5 2亿孢子/ɡ木霉菌 100 g~300 g 喷雾 — 蚜虫 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 g~25 g 喷雾 5 红蜘蛛 43% 联苯肼酯 20 ml~30 ml 喷雾 30 藜芦胺0.1% 可溶液剂(藜芦根茎提取物) 120 g~140 g 喷雾 10 斜纹夜蛾 5%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 3 g~4 g 喷雾 7 9 采收贮运 清晨露水已干或傍晚转凉后进行。 采摘的果实要求果柄短, 不损伤花萼, 无机械损伤, 无病虫危害。 采收贮运按 NY/T 2787 执行。 10 生产记录 应做好农事活动、投入品购买使用、采收等记录,并按规定建立档案,保存三年以上。

.pdf文档 DB50-T 1659-2024 绿色食品 草莓大棚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0-T 1659-2024 绿色食品 草莓大棚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1 页 DB50-T 1659-2024 绿色食品 草莓大棚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2 页 DB50-T 1659-2024 绿色食品 草莓大棚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6:49:1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