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7.040 CCSB05 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1658—2024 高山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 2024-08-27发布 2024-10-27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50/T1658—2024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巫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提出。 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巫溪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巫溪县溪月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巫溪县种植业 发展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田宗轩、冉亮、王永斌、刘世仙、张玲娟、黄鹤、周红兵、汪洪清、罗超、周 克友、周友彬。 DB50/T1658—2024 1高山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山结球甘蓝生产的产地选择、品种、栽培管理、整地施肥、定植、田间管理、病虫 害防治及采收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海拔1000m~2000m结球甘蓝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16715.4瓜菜作物种子第4部分:甘蓝类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产地选择 4.1产地环境 应选择海拔高度在1000m~2000m、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污染的区域, 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的规定。灌溉水质和大气质量应符合GB5084、GB3095的规定。 4.2土壤 宜选择坡度在25°以下的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阳光充足、排灌方便、pH值6.5~7.5的地块。 5品种 选择抗病性及抗寒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4的要求。 6栽培管理 DB50/T1658—2024 26.1播种期 根据不同的品种、海拔高度及栽培设施,选择11月中旬至翌年6月上旬播种。 6.2培育壮苗 6.2.1育苗场地及方式 选择开阔、背风向阳、干燥、无根肿病污染的地块,采用塑料棚、温室、温床和露地等方式育苗。 6.2.2苗床管理 播种前对苗床、基质进行物理和化学消毒,物理消毒采用加温到60℃以上持续1小时,化学药 剂使用应符合GB/T8321,出苗后及时补苗,苗床湿度和基质湿度控制在60%~70%,冬季育苗注意保 温防冻,定植前7d~10d炼苗。 7整地施肥 7.1地块准备 采用轮作或间作方式,前茬宜选择非十字花科作物。土地深翻、暴晒、冻垡,用毒饵诱杀地下害虫。 坡地平畦栽培,平地起垄栽培。 7.2基肥 翻耕时按每667㎡施入有机肥(优质腐熟厩肥)2000㎏~3000㎏,配合施入三元复合肥 40kg~50kg,深翻混匀。 8定植 低温季节苗龄50d~60d,高温季节苗龄30d~40d,采用宽窄行栽植。种植密度早熟品种 3 800~4000株/667㎡,中熟品种2500~3000株/667㎡,晚熟品种1800~2000株/667㎡。 9田间管理 定植后浇水缓苗,莲座期前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每次施人畜粪水1000㎏~1500㎏/667 ㎡加尿素3㎏~4㎏,结球前可用0.5%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施1~2次。 10病虫害防治 10.1农业防治 DB50/T1658—2024 3合理的轮作、间作,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增施腐熟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合理灌溉。 10.2物理防治 采用灯光、黄板、性诱剂、银灰膜避蚜、防虫网等方式防治虫害。 10.3生物防治 使用植物源生物药剂、微生物菌剂、动物源及矿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10.4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应符合GB2763、GB/T8321的规定,交替使用农药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农药的使用 时期、使用量、使用方法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结球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药剂名称 含量每667㎡每次制剂施用 或稀释倍数 (有效成分浓度)安全间隔期 (天) 霜霉病木霉菌可湿性粉剂 1.5亿CFU/g 400~500倍 — 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58% 600~800倍 21 软腐病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 3% 500~1000倍 — 枯草芽苞杆菌可湿性粉剂 100亿芽苞/g 600~800倍 — 大蒜素微乳剂 5% 60g~80g — 黑腐病波尔多液 — (1:1:200) — 络氨铜水剂 14% 600~800倍 — 中生菌素可溶性粉剂 3% 500~1000倍 — 蚜虫苦参碱可溶剂 1.5% 30ml~40ml — 吡虫啉微乳剂 10% 10ml~20ml 7 小菜蛾、甘 蓝夜蛾、菜 青虫除虫脲可湿性粉剂 25% 57.5g~65g 7 高效氯氰菊酯乳油 4.5% 20ml~40ml 7 苏云金杆菌(Bt)可湿性粉剂16000IU/mg 30g~70g — 11采收 叶球成熟后陆续采收,保留2片外叶防止叶球损坏,按照叶球大小分级包装。

.pdf文档 DB50-T 1658-2024 高山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7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7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0-T 1658-2024 高山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1 页 DB50-T 1658-2024 高山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2 页 DB50-T 1658-2024 高山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6:49:10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