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33.060.01 CCSM37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1652.1—2024 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建设指南 第1部分:总体框架 2024-07-15发布 2024-10-15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0/T1652.1—2024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本文件是DB50/T1652《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建设指南》的第1部分。DB50/T1652已经发 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总体框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明月湖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重庆明月湖协同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重庆市信息 通信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汽院智能网联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投资发展 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洋、杨斐、张晓华、李鹏鹏、赵甜甜、谢冰、汪世豪、王戡、陈浩、赵小松、 龙飘、杜志红、施涛、徐联祺、董维。DB50/T1652.1—2024 II引  言 车联网是汽车、电子、信息通信、道路交通运输等行业跨界深度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代表着我国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产业各方的不断探索及国家政策的积极引导,车路协同行业发展 逐渐增速,国家相关指导性文件也陆续发布。重庆市作为第四个车联网先导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 气候环境,需要更符合山地城市的文件指导车路协同路系统建设和实现数据交互。DB50/T1652《山地 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建设指南》是山地城市车路协同路侧设备建设、网络建设和云控平台建设的指导性标 准。DB50/T1652旨在指导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设计、建设、研发,拟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1部分:总体框架。目的在于规定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建设的总体架构以及总体原则。 ——第1部分:路侧系统。目的在于明确路侧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相关建设要求。 ——第3部分:融合网络和数据交互。目的在于明确融合网络的基本组成和特征以及数据交互要求。 ——第4部分:云控平台和外部数据交互。目的在于确立云控平台架构体系以及应当具备的同外部 数据交互的能力。 本文件是DB50/T1652《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建设指南》的第1部分。通过在已颁布的国家标 准的基础上,针对山地城市场景下的车路协同系统建设提出了指导方案,确立了系统整体框架以及各部 分的建设原则和指导意见。DB50/T1652.1—2024 1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建设指南 第1部分:总体框架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的总体架构、路侧系统、融合网络和数据交互、云控平台和外 部数据交互、系统安全的组成及功能。 本文件适用于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3565网络安全技术无线局域网接入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37025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山地城市mountainouscity 建设土地在以山坡、山丘为主的城市。 3.2 智能网联场景intelligentandconnectedscenario 通过新型信息传输技术,实现车、路、云等智能信息共享互通,涵盖交通安全、交通效率、交通管 理、高级智能驾驶等应用场景。 3.3 车路协同系统vehicle-infrastructurecooperativesystem 采用无线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全方位实施车车、车路信息实时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 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道路协同管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提供交通信息服 务,从而形成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 3.4 云控平台cloudcontrolplatform 以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为手段,以网络化控制、信息物理系统、复杂大系统等理论为依托,实现大 规模和扁平化接入,具有自主和智能控制功能的平台。DB50/T1652.1—2024 23.5 智能网联汽车intelligentandconnectedvehicle 利用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通信装置等,实现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或自动控制、协同 控制、信息交互等功能的汽车总称。 4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MEC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EdgeComputing) RSU路侧单元(RoadSideUnit) C-V2X基于蜂窝网络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CellularVehicle-to-Everything) V2V表示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Vehicle-to-Vehicle) V2I表示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通信(Vehicle-to-Infrastructure) V2V-Event表示车辆与车辆之间发生的事件(Vehicle-to-VehicleEvent) P2X表示点对一切的通信,包括设备、人、网络等(Peer-to-Everything) V2P表示车辆与行人之间的通信(Vehicle-to-Pedestrian) 5总体架构 5.1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由路侧系统、融合网络和数据交互、云控平台和外部数据交互、系统安全 四部分组成,总体架构见图1。 5.2应用场景见附录A。 图1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总体架构DB50/T1652.1—2024 36路侧系统 6.1路侧系统要求 6.1.1宜具备对道路、桥梁、隧道、边坡等山地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状况进行监测的功能。 6.1.2宜具备对交通运行进行感知的功能。 6.1.3宜具备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功能。 6.1.4具备与运行车辆、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数据交互的功能。 6.2路侧系统设备 6.2.1应遵循先进性、经济性、适用性等原则。 6.2.2宜结合道路环境和现有设施,采用多杆合一、多感合一等布设方式。 6.2.3宜包含感知设备、计算设备、传输设备等。 7融合网络和数据交互 7.1融合网络 融合网络应适应车—路—云通信需求,宜包含C-V2X网络、移动网络、物联网、卫星通信网络等, 满足各个部分之间标准化信息传输与交互的要求。 7.2数据交互 7.2.1数据交互应以融合网络为载体,统一数据标准。 7.2.2承载网络的数据交互应满足不同业务应用下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要求,承载网络交互的数据宜 具备高安全、高可靠、高完整、可追溯能力。 8云控平台和外部数据交互 8.1云控平台 8.1.1平台架构 云控平台宜采用边缘云、区域云和中心云三级分层式架构。平台可支撑网联驾驶类、交通管控类、 产业链服务类等应用。 8.1.2边缘云 8.1.2.1通过标准化的数据互联互通协议,实现对车路数据的实时接入。 8.1.2.2宜具备路侧设备、车端、外部系统等数据统一接入能力。 8.1.2.3宜具备数据预处理、标准化转换能力。 8.1.3区域云 8.1.3.1宜具备与边缘云、中心云数据交互的能力。 8.1.3.2作为多边缘云的汇聚点,提供区域云控应用功能服务。DB50/T1652.1—2024 48.1.4中心云 8.1.4.1可进行多维度基础数据汇聚,提供对外数据服务。 8.1.4.2提供山地特色的车路协同网联信息服务。 9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应符合GB/T33565和GB/T37025的规定。

.pdf文档 DB50-T 1652.1-2024 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建设指南 第1部分 总体框架 重庆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1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1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0-T 1652.1-2024 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建设指南 第1部分 总体框架 重庆市 第 1 页 DB50-T 1652.1-2024 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建设指南 第1部分 总体框架 重庆市 第 2 页 DB50-T 1652.1-2024 山地城市车路协同系统建设指南 第1部分 总体框架 重庆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6:49:01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