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150 CCSB52 DB50 重庆市地方标准 DB50/T1618—2024 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2024—07—15发布 2024—10—15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50/T1618—2024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经勇、张巫军、姚雄、段秀建、唐永群、刘强明、肖人鹏、张现伟。DB50/T1618—2024 1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的适宜区域、品种选择、播种育秧、本田管理 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2440尿素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15063复合肥料 GB/T23348缓释肥料 HG/T4215控释肥料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593食用稻品种品质 DB50/T1036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DB50/T1112毯苗机插水稻育插秧作业质量 DB50/T1246机插水稻稀泥育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中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适宜区域 海拔350m以下,水源有保障,能排能灌,适宜机械化作业的稻田。 5品种选择 选择头季稻生育期145d~155d,抗倒性好,再生力强,两季丰产性好,稻米品质达到国标三级以上 的优良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品种品质应符合NY/T593的规定。DB50/T1618—2024 26播种育秧 宜在3月15日前,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播种。秧田管理应符合DB50/T1246的规定。 7本田管理 7.1头季稻 7.1.1整田 宜在秋冬季用旋耕机耕整稻田,蓄水灭虫除草,腐熟秸秆,培肥稻田。机插前旋耕整平,整田质量 应符合DB50/T1112的规定。 7.1.2机插 秧苗3叶~4叶时移栽,插秧机作业时应沿稻田的长边栽插。插秧质量应符合DB50/T1112的规定。 7.1.3施肥 头季氮肥(N)用量宜为12.0kg/667m2~15kg/667m2,磷肥(P2O5)用量宜为4.0kg/667m2~5kg/667m2, 钾肥(K2O)用量宜为4.8kg/667m2~6.4kg/667m2。施肥时期、用量和施肥方法宜按照表1中的规定。 肥料应符合GB/T2440、GB/T15063、GB/T23348和HG/T4215的规定。宜采用农用无人航空 器施肥作业,作业匀速飞行,飞行高度(距离地面)3m~4m,转速700转/min~1100转/min。飞行速 度根据田间计划施肥量和农用无人航空器抛撒速度调整,一般4m/s~7m/s,最大不超过10m/s。作业宽 幅5m~7m。 表1头季肥料的施肥时期肥料用量及施肥方法 名称 施肥时期 用量(折纯) 施肥方式 基肥移栽前耙地时施 用氮(N):5kg/667m2~6kg/667m2 磷(P2O5):4kg/667m2~5kg/667m2 钾(K2O):4.8kg/667m2~6.4kg/667m2宜用旋耕施肥一体机作业 分蘖肥移栽后7d~10d氮(N):1.5kg/667m2~2.0kg/667m2宜用农用无人航空器作业 穗肥 幼穗分化期 氮(N):1.5kg/667m2~2.0kg/667m2宜用农用无人航空器作业 粒芽肥齐穗后5d 氮(N):4kg/667m2~5kg/667m2宜用农用无人航空器作业 7.1.4水分管理 机插时水深1cm~3cm,移栽后至分蘖期水深3cm~5cm,田间苗数达到有效穗80%~90%时排水晒 田促根控苗,抽穗开花期水深5cm~10cm,收割前5d~7d排水。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的规定。DB50/T1618—2024 37.1.5病虫害防控 病虫害防控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和DB50/T1036的规定。宜采用植保无人机作业,用药液 量应保持在1L/667m2~1.5L/667m2,飞行速度应设置为3m/s~6m/s。载荷20L的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 (距离地面)应保持在2.5m~3.0m,作业幅宽为4.5m~6m;载荷30L的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距离 地面)应保持在3.0m~3.5m,作业幅宽为6.0m~9.0m。 7.1.6机收 当全田10%的稻株可见再生苗时收割头季稻。 收获机作业时应沿稻田的长边行驶收割,在田的两头(端)掉头、减小压桩率。收获机轨距应与机 插行距相匹配,小田块稻田宜选择履带宽≤20cm、工作幅宽≥105cm的小型收获机机收。 7.1.8留桩高度 8月上旬收割的留桩高度宜为30cm~35cm,8月中旬收割的留桩高度宜为40cm~45cm。 7.2再生稻 7.2.1收后复水 头季稻收割后及时灌水5cm~10cm,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7.2.2施发苗肥 头季稻收割3d~5d施尿素5kg/667m2~10kg/667m2,施用尿素应符合GB/T2440的规定。宜采用农 用无人航空器施尿素作业,作业匀速飞行,飞行高度(距离地面)3m~4m,转速700转/min~1100转 /min。飞行速度根据田间计划施肥量和农用无人航空器抛撒速度调整,一般4m/s~7m/s,最大不超过10 m/s。作业宽幅5m~7m。 7.2.3抽穗调节 再生稻抽穗10%~20%时,宜用赤霉素1.5g/667m2~2.0g/667m2兑水后,宜采用植保无人机喷施作业。 用药液量应保持在1L/667m2~1.5L/667m2,飞行速度应设置为3m/s~6m/s。载荷20L的植保无人机飞行 高度(距离地面)应保持在2.5m~3.0m,作业幅宽为4.5m~6m;载荷30L的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距 离地面)应保持在3.0m~3.5m,作业幅宽为6.0m~9.0m。 7.2.4病虫害防控 病虫害防控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和DB50/T1036的规定。宜采用植保无人机作业,用药液 量应保持在1L/667m2~1.5L/667m2,飞行速度应设置为3m/s~6m/s。载荷20L的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DB50/T1618—2024 4(距离地面)应保持在2.5m~3.0m,作业幅宽为4.5m~6m;载荷30L的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距离 地面)应保持在3.0m~3.5m,作业幅宽为6.0m~9.0m。 7.2.5机收 全田稻谷黄熟80%~90%,采用收获机收割。

.pdf文档 DB50-T 1618-2024 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50-T 1618-2024 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1 页 DB50-T 1618-2024 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2 页 DB50-T 1618-2024 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 重庆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6:48:0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