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13.020.10 CCSZ04 东莞市地方标准 DB4419/T28—2025 工业园区低碳管理生产加工场所 Industrialparklow-carbonmanagement:Productionandprocessingspaces 2025-03-05发布 2025-04-01实施 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4419DB4419/T28—2025 1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零碳工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广东省东莞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广 东擎洲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道滘华科鼎城产业孵化有限公司、东莞市擎洲质量技术研究中心有 限公司、东莞市产业园区协会、东莞市标准化协会、广东迪奥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施利军、方静、叶冠林、罗锐球、陈坤、黎柏强、郭宝平、欧阳文昱、高绍举、 王杰敏、叶志辉、刘晨昀。DB4419/T28—2025 1工业园区低碳管理生产加工场所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园区的生产加工场所低碳管理的管理目标、运行管理、监督检查与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园区的生产加工场所低碳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2150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T32151(所有部分)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工业园区industrialparks 聚集若干工业企业的区域,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 [来源:GB/T43742—2024,定义3.1] 3.2 碳排放carbonemission 在碳排放核算边界内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各个环节产生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二氧化碳当 量的形式表示。 [来源:GB/T32150—2015,定义3.7] 3.3 生产加工场所productionandprocessingspaces 位于工业园区内部,用于企业或相关机构进行生产、加工、制造或组装产品的场所。这些场所通 常配备有必要的设备、工具和原材料,以支持生产加工活动的进行。 4管理目标 入驻企业应制定本企业生产加工场所的低碳运行管理中长期规划,确定低碳运行管理目标,并确保 其符合以下要求: a)符合园区整体低碳管理方针和目标要求,并报园区审核备案; b)建立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中长期目标;DB4419/T28—2025 2c)建立低碳运行管理年度目标,并按部门(车间、工序)进行分解; d)管理目标经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发布; e)重点排放单位应按要求完成碳排放履约。 5运行管理 5.1低碳管理机构 5.1.1应成立园区、入驻企业二级低碳管理机构,并按本文件各自履行生产加工场所低碳管理职责。 5.1.2园低碳管理机构设立要求和职责如下: a)组织制定园区生产加工场所的低碳运行管理要求和目标,组织制定并协调落实低碳发展规划和 政策制度; b)指导企业建立生产加工场所低碳运行管理部门,组织开展企业低碳运行发展目标年度考核,监 督园区内企业落实低碳运行相关政策措施; c)组织建立园区生产加工场所的低碳运行绩效评价体系,定期公布低碳运行管理绩效,包括改进 低碳运行管理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d)建立健全园区生产加工场所低碳管理制度,编制碳排放清单,建设碳排放信息管理平台,加强 企业碳排放的统计、监测、报告和核查体系建设; e)建立园区的企业准入及退出机制,推动园区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低碳产业的比重,降低 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比重; f)推动园区生产加工场所低碳运行能力提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 使用,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 g)组织园区低碳发展的宣传、交流和培训,就园区低碳运行管理相关事宜与企业进行沟通。 5.1.3入驻企业低碳管理机构设立要求和职责如下: a)成立低碳管理领导小组,包括最高管理者、管理者代表、各相关部门低碳管理负责人,明确相 关职责;最高管理者应建立低碳管理方针和目标,参与制定本企业低碳发展规划,并确保其与 本企业的总体战略方向相适宜,以及提供低碳管理所需的资源; b)设置低碳管理岗位,负责对本企业的低碳管理状况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低碳实施方案并组织 实施。 5.2管理制度 入驻企业应制定生产加工场所的低碳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 a)原材料采购、检验、使用管理制度; b)能源及碳排放计量、统计、分析管理制度; c)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监测和统计制度; d)低碳宣传培训制度; e)低碳目标考核和奖惩制度。 5.3实施方案 入驻企业应制定低碳实施方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方案的名称、内容、预期效果、经济预算、计划实施时间和完成时间; b)相关部门和人员在实施低碳实施方案中的职责。DB4419/T28—2025 35.4碳排放核算和报告 5.4.1园区应参照GB/T32150、GB/T32151(所有部分)自行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生产加工场所开展碳 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a)确定碳排放核算边界; b)识别碳排放源; c)选择核算方法; d)收集碳排放活动数据; e)选择或测算碳排放因子; f)计算与汇总碳排放量: g)识别碳减排潜力: h)编写碳排放报告。 5.4.2园区宜对每家入驻企业独立进行碳排放核算,若所在地区或所属行业有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另有 具体规定,应执行相关规定。 5.4.3宜每年开展一次碳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 注:碳排放量是碳排放单位在核算边界内生产和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产生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以二氧化碳当量 的形式表示。 5.5管理措施 5.5.1能源效率提升 5.5.1.1能源审查与评估 5.5.1.1.1入驻企业应对生产加工场所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能源的主要消耗领域和潜 在的节能机会。 5.5.1.1.2入驻企业应建立能效评估体系,定期对生产加工场所的能源利用效率进行评估,以便及时 发现并解决能效低下的问题。 5.5.1.2建立能源管理体系 5.5.1.2.1入驻企业应组建的能源管理团队,负责生产加工场所的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 5.5.1.2.2入驻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节能目标和指标,并将其纳入企业年度经营计 划中。 5.5.1.2.3园区应建立能源数据监测系统,帮助入驻企业实时监测和记录生产加工场所的能源使用情 况,并定期编制能源使用报告,帮助企业分析节能效果。 5.5.1.3技术和设备升级 5.5.1.3.1入驻企业在生产加工设备采购和更新时,应优先选用能效高的设备,如节能型电机、高效 照明灯具等。 5.5.1.3.2入驻企业应定期对生产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运行在最佳状态。同时,对老旧 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其能效水平。 5.5.1.3.3入驻企业应安装节能系统,如智能温控系统、变频调速系统等,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手段 实现能源的精准控制和高效利用。 5.5.1.3.4入驻企业应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减少残次品率等方式,降低单位产品 的能耗水平。DB4419/T28—2025 45.5.1.3.5入驻企业应利用电网低谷时段组织生产,减少高峰时段的用电负荷,实现电能的错峰使用。 5.5.1.3.6入驻企业应实施余热回收与利用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5.5.2清洁能源利用 园区宜推广给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园区宜建设和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与余电上网。 5.5.3碳排放管理 入驻企业应建立碳排放核算体系,定期核算生产加工场所碳排放量。 入驻企业应建立碳排放监测系统,引入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实时监测生产加工场所的碳排放情 况,提高碳排放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入驻企业应实施碳足迹追踪,明确碳排放来源与分布。 入驻企业应引进并应用先进的减排技术,降低碳排放强度。 园区宜推动入驻企业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监测、核查、报告、披露等体系,提升统计监测能力。 园区宜推动入驻企业参与碳交易,通过购买或出售碳排放配额或减排信用来满足企业的履约要求或 实现碳资产收益。 5.5.4资源循环利用 5.5.4.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5.4.1.1入驻企业应通过技术改造和流程优化,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浪费。例如,采用先 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和产品的成品率。 5.5.4.1.2入驻企业应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通过源头削减、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提高 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5.5.4.2废物回收与再利用 5.5.4.2.1入驻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废物回收体系,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储存和 运输。通过回收体系的建设,实现废物的有效管理和资源化利用。 5.5.4.2.2入驻企业应利用先进的废物再利用技术,将废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例如,通过物理、 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废物,使其转化为新的产品或原材料。 5.5.4.2.3入驻企业应加强员工对废物回收与再利用的认识和参与度,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环 保意识和技能水平。 5.5.4.2.4入驻企业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废物回收与再利用活动。 5.5.5绿色供应链管理 入驻企业宜建立绿色供

.pdf文档 DB4419-T 28-2025 工业园区低碳管理 生产加工场所 东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419-T 28-2025 工业园区低碳管理 生产加工场所 东莞市 第 1 页 DB4419-T 28-2025 工业园区低碳管理 生产加工场所 东莞市 第 2 页 DB4419-T 28-2025 工业园区低碳管理 生产加工场所 东莞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6:35:0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