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 CS 65.020 CCS B 16441 5 汕 尾 市 地 方 标 准 D B 4 415/T 48—2025 茶角胸叶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integrated control of 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 2025 - 01 - 06发布 2025 - 02 - 06实施 汕尾市市 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 4415/T 48 —2025 1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汕尾市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 研究所、拱北海关技术中心、广州苗博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廖永林、高燕、熊振乾、蔡时可、林伟、盛广为。DB 4415/T 48 — 2025 2 茶角胸叶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茶角胸叶甲( Basilepta melanopus Lefevre ) 的防控原则、虫情调查、虫情预测、虫情 防控、管理措施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茶园中针对茶角胸叶甲的调查、预测和综合防控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原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茶蓬 tea canopy 通过人工修剪后形成整齐采摘面的茶树冠丛 。 4 防控 原则 坚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控”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根据茶角胸叶 甲的生物学特性和为害特点(见附录 A ),以农业防控和生物防控为基础,理化诱控为核心,应急防控 为辅助的综合防控措施,在有效控制害虫危害的同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5 虫情调查 5.1 越冬虫口调查 早春 3 月~ 4 月,调查越冬虫口基数。每 7 d 调查 1 次。选取有代表性的茶园 2 块~ 3 块, 在每个样地茶 园中部 667 ㎡ 范围内随机选择 5 个样点 , 根据目测虫口密度,在上述 5 个样点中每样地茶园随机选择 5 个~ 8 个样点 。每样点宜采用 3 3cm × 33cm 铁线框量取茶蓬主干附近地面,用锄头或者挖土铲挖取表土 0 cm ~ 20 cm 深度的土壤于白色瓷盘或塑料薄膜上,敲碎土粒,挑出土中幼虫、蛹于培养皿或烧杯中(虫态特 征见附录 A 、附录 B ),计算数量并做好记录(幼虫、蛹调查记录表见表 1 )。 DB 4415/T 48 — 2025 3 表 1 茶角胸叶甲幼虫、蛹调查记录表 日期 样点编号 各虫态数量及比例 总虫数 (头) 备注 蛹 数 量 (头) 蛹所占比 例( % ) 幼虫数量 (头) 幼虫所占比 例( % ) 5.2 发生量调查 在 5 月中下旬茶角胸叶甲成虫发生期(根据挖土调查情况确定)。每 7 d 调查 1 次。根据当地茶园类 型,选择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调查茶园,在每样地茶园中部 667 ㎡ 范围内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每样 点调查 3 个小点。 采用盆拍法, 即在调查样点茶蓬下方, 平放一个盆 (以内直径 33 cm 左右的白色盆为宜) , 用木棒迅速拍打样点茶蓬 3 下(各调查点的打击轻重应一致),随后立即清点落于盆内的茶角胸叶甲虫 口数,按公式 1 计算虫口密度,并做好记录(虫口基数调查记录表见表 2 )。 m = Σ d i / Σ s i (i=1 …… n) ……………………………………………………( 1 ) 式中: m :虫口密度,单位为头 /m 2 ; d :各盆虫口数量; n :调查样点数; s :盆口面积,单位为 m 2 。 表 2 茶角胸叶甲成虫虫口基数调查记录表 日期 茶园类型 样点数 盆口面积 m 2 成虫数 虫口密度 备注 6 虫情预测 6.1 气温对茶角胸叶甲发生的影响 5 月中下旬,在 日均温度持续> 18 ℃时 , 4 d ~ 6 d 后茶角胸叶甲幼虫即开始化蛹; 当 日均温度持续 > 20 ℃时 , 6 d 后成虫开始羽化出土。 6.2 发生量预测 早春在茶蓬根际表土取样检查,平均 33 cm × 33 cm 铁线框内 0 cm ~ 20 cm 深度土中幼虫数量 ≥ 8 头, 预示严重发生,幼虫数量为 5 头~ 7 头预示中度发生,幼虫数量< 5 头预示轻度发生。 7 虫情防控 7.1 防控指标 成虫数量 ≥ 15 头 /m 2 。 DB 4415/T 48 — 2025 4 7.2 农业防 控 a) 秋冬至早春 3 月前,翻耕土壤杀灭幼虫和蛹; 5 月~ 6 月成虫发生高峰期,利用成虫假死性,早晚 拍打树冠振落成虫,用塑料膜 于 树下承接 并将振落成虫收集于装有农药的桶中进行统一消杀,同时结合 中耕清除落叶杂草,深埋行间或清出茶园集中处理,杀灭成虫与卵。 b) 增加修剪农艺措施:虫害严重的区域, 可在春茶采摘结束后, 5 月中旬前, 对茶树进行修剪,严 重区域可进行重复修剪,并将修剪枝条集中处理。 c) 在调运和移栽茶苗时,加强检查,防止茶角胸叶甲卵、幼虫和蛹通过土壤传播。 7.3 生物防 控 a) 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 鸟类、蚂蚁、步甲 、蜘蛛等捕食性天敌,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 伤害,有条件的茶园可以放养鸡鸭啄食虫体。 b) 提倡生草栽培, 以机械割草控制园内草类生长, 不施用除草剂。 保持茶园地表草类高度在 20 cm ~ 30 cm 之间,创造适宜病虫天敌栖息的环境。 7.4 理化 防控 利用 友好型红黄 色粘板进行诱杀 防控, 每亩放置 25 张~ 30 张, 置于茶蓬内, 每年 5 月上旬挂放 1 次, 粘满后及时更换,可根据茶园具体情况结合修剪进行。 7.5 化学 防控 a) 及时观察当地茶园害虫发生发展动态,当成虫数量 ≥ 15 头 /m 2 时需及时采用化学防控措施,抓 住害虫防控的关键时期(早、小和少)施药。宜低容量、侧位喷雾或者烟雾机喷施,尽量不全面施药。 b)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品种,有限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严格按照 GB/T 8321 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c) 推荐使用药剂:在 成虫出土始盛期选用 10%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 4000 倍液~ 6000 倍液、 1% 苦皮 藤素水乳剂 2500 倍液~ 3000 倍液、 50% 吡虫 • 杀虫单水分散粒剂 600 倍液 ~ 800 倍液 、 15% 茚虫威乳油 2500 - 3500 倍等,并在采摘 15d 前停止喷施上述药剂。 d) 生物农药使用两次,第 1 次于冬季翻耕土壤时采用毒土法,用 150 亿孢子 / 克球孢白僵菌颗粒剂撒 施处理土壤,用量为 500g/ 667 ㎡ ~ 600g/ 667 ㎡ ,或 2 亿孢子 / 克金龟子绿僵菌 CQMa421 颗粒剂,用量为 4000g/ 667 ㎡ ~ 6000g/ 667 ㎡ ;第 2 次在成虫出 土盛期前 10d 使用, 400 亿个孢子 / 克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 2800 倍液~ 3500 倍液, 或 80 亿孢子 / 毫升金龟子绿僵菌 CQMa421 可分散油悬浮剂 1000 倍液~ 2000 倍液喷雾, 尽可能使药液与虫体接触,提高防效。 e) 植物源农药:喷施 30% 茶皂素水剂 800 倍液~ 1300 倍液;或喷施 0.3% 苦参碱水剂 1000 倍液 。 8 管理措施 建立档案记录,档案应专人负责,并保持 2 年以上,记录应清晰、完整、详细。 DB 4415/T 48 — 2025 5 附 录 A (资料性) 茶角胸叶甲形态特征与生物学特性 A.1 形态特征 卵:长椭圆形,两端钝圆,长约 0.7 mm, 乳白色,孵化前转暗黄。 幼虫:共 5 龄,成长幼虫体长 4.4 mm ~ 5.2 mm, 头棕黄,体乳黄白色,背略隆起,节间折皱较深且横 列刚毛,各腹节腹面也有一列刚毛。气门圆形,淡红,中胸 1 对较大,气门下有疣突。 蛹:体长 3.9 mm ~ 4.1 mm, 头淡黄,复眼棕红,其余部位乳白色。体表散生淡黄细毛。后足腿节末 端有一明显的棕黄色长齿和 2 根~ 3 根棕色长刚毛。腹末有 1 对长而稍弯的巨刺。 成虫: 体长 3.5 mm ~ 5.0 mm ,宽 1. 7 mm ~ 2 .2 mm ;成熟成虫体 棕黄色 至深

.pdf文档 DB4415-T 48-2025 茶角胸叶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汕尾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415-T 48-2025 茶角胸叶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汕尾市 第 1 页 DB4415-T 48-2025 茶角胸叶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汕尾市 第 2 页 DB4415-T 48-2025 茶角胸叶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 汕尾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6:33:59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