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140 CCSB65 备案号:119444-2025DB4409 茂名市地方标准 DB4409/T61—2024 广赤眼蜂繁育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onbreedingTrichogrammaevanessens 2024-12-17发布 2024-12-25实施 茂名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4409/T61—2024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茂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茂名市林业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茂名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龙舟、冼子耀、李明兰、王祥、杨春霞、卜蜜源、冼世庆。DB4409/T61—2024 1广赤眼蜂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件规定了采用米蛾的卵繁育广赤眼蜂的术语和定义、米蛾繁殖、广赤眼蜂繁育、广赤眼蜂保存、 广赤眼蜂复壮、生产记录和产品质量评价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用米蛾卵扩繁广赤眼蜂。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2063.1天敌昆虫室内饲养方法准则第1部分:赤眼蜂室内饲养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米蛾corcyracephalonicastainton 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ae蜡螟亚科Galleriinae,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常见仓库害虫, 主要为害大米和稻谷,也是繁育多种赤眼蜂和饲养多种草蛉的优良寄主。 3.2 广赤眼蜂trichogrammaevanescenswestwood 属膜翅目Hymenopter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赤眼蜂属Trichogramma,分布广泛,能寄生多种 农林害虫的卵,对害虫控制作用显著,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 4米蛾繁殖 4.1饲养准备 4.1.1灭菌与消毒 4.1.1.1饲料灭菌 选择高压灭菌锅对麦麸进行灭菌,压力121Pa,时间30min~40min。 4.1.1.2养虫盒灭菌DB4409/T61—2024 2用高锰酸钾:水(1:1000)清洗养虫盒(长81cm×宽50cm×高8cm),材质为铝合金箱体,铝塑 板底,金刚网面罩),晾干后用75%酒精擦拭灭菌。 4.1.1.3养虫室清洁消毒 用高锰酸钾:水(1:1000)清洗养虫架、地面,晾干后用75%酒精擦拭。 4.1.2饲料配置与使用 饲料配置与使用具体应包括: a)饲养第1d~20d:饲料配料为麦麸100%+0.4%复配超霸防腐剂2号; b)饲养第21d~30d:饲料配料为麦麸90%+玉米粉10%; c)饲养第31d~化蛹:饲料配料为麦麸90%+黄豆粉10%。 配料与无菌水的配比为100:15,制作时用喷雾器将无菌水均匀地喷洒在麦麸上,边喷洒边搅拌,充 分搅拌均匀即成。 4.2繁殖管理 4.2.1饲料装盒 每养虫盒装饲料3.5kg。 4.2.2接卵 将新鲜米蛾卵均匀地撒在养虫盒的饲料表面,每千克饲料接卵0.5mL。然后在米蛾卵上面均匀地覆 盖少量饲料。 4.2.3养虫室温湿度控制 米蛾卵未孵化出幼虫之前,温度控制在26℃~27℃,湿度控制在60%~70%;幼虫孵化后,温度 控制在27℃~28℃,湿度控制在70%~80%。 4.2.4饲料湿度控制 接卵10d后,每天用喷雾器向养虫盒中早晚各喷无菌水1次,以饲料表面潮湿而不结块为宜。 4.2.5饲料补充 接卵20d后每隔5d对每个养虫盒补充饲料150g,接卵30d后每隔3d对每个养虫盒补充饲料250g, 直至成虫开始羽化为止。 4.2.6出蛾 幼虫饲养30d后进入结茧期,通过提高或降低温度来调节出蛾时期。 4.3米蛾卵收集 4.3.1收蛾 收蛾期间,养虫室湿度控制在60%以下。从成虫羽化开始,每天收蛾1次。用收蛾器具将米蛾成虫 收集于产卵笼内,让其在笼中产卵。 4.3.2收卵DB4409/T61—2024 3从成虫产卵开始,每天下午收卵1次。用软刷将产卵笼网上附着的卵轻轻地扫落在托盘上,并轻轻 敲打产卵笼以振落附着其上的卵粒,尽量减少遗漏。 4.3.3去杂 将收集的掺有米蛾鳞片和米蛾跗肢等杂物的米蛾卵放入双层16目医用纱布内,然后轻轻振动纱布, 让卵粒掉落在塑料托盘中,同时过滤掉较大杂物,再将塑料托盘(长40cm×宽30cm)略微倾斜,振动 托盘,辅以毛笔帮助,去掉细微杂质。 5广赤眼蜂繁育 5.1米蛾卵灭活 将干净米蛾卵撒在培养皿中,保证米蛾卵单粒单层不堆积,用20W紫外灯照射灭活。卵与紫外灯间 距20cm,灭活时间40min。 5.2卵卡制作 5.2.1将80gA4牛皮纸裁成纸片(长21cm×宽4cm),沿着纸片长边贴上宽1.8cm的双面胶纸,然 后,在纸片背面的相对的长边也贴上宽1.8cm的双面胶纸,再用裁纸机沿着纸片的短边剪成小纸片(长 4cm×宽1cm)。 5.2.2揭掉小纸片某一面的双面胶纸的离型层,该面朝上,平铺于培养皿中。 5.2.3将灭活的米蛾卵均匀地撒在双面胶上,用镊子夹住小纸片边缘部位(切勿碰触到米蛾卵),敲 击镊子振落掉双面胶上多余的米蛾卵,即制成卵卡。卵卡载卵量1000粒/张为宜。 5.3卵卡保存 卵卡制作好后,若不用于接蜂,将卵卡平铺在保鲜盒中,盒子与盒盖之间夹着一层抽纸,置于7℃、 60%~70%的人工气候培养箱中,可保存20d~30d。 5.4繁蜂 5.4.1蜂种采集 5.4.1.1于黄野螟成虫和卵发生期,在土沉香林间观察沉香树叶背,采集卵粒呈全黑状态(已被赤眼 蜂寄生)的黄野螟卵块。 5.4.1.2沿着卵块外围将卵块从土沉香叶片剪下来,揭开空白卵卡上双面胶的离型层,将卵块平整地 粘贴在双面胶上,勿使双面胶区域留白,放入透明塑料无孔指形管(管径2.8cm×长12cm)中,每管放 入一块卵块。拧好盖,置于25℃~30℃,50%~80%的养虫室。 5.4.1.3每日观察1次,见到有黄野螟幼虫,及时清除。 5.4.1.4蜂羽化后,在高清显微镜下,鉴定是否是广赤眼蜂,广赤眼蜂成虫形态特征见附录A。 5.4.2指形管接蜂 将卵卡平整放入指形管中,每管每次可接入卵卡1张~2张,拧好盖,置于25℃~27℃,50%~60% 的养虫室;2h后,接蜂完毕,蜂卡制作完成,将蜂卡移出,继续接入卵卡。循环操作,每管蜂以接卵 卡10张~20张为宜。 5.4.3育蜂DB4409/T61—2024 4将接蜂完毕的蜂卡放入新的指形管中,每管可放蜂卡1张~2张,置于25℃~27℃,50%~60%的养 虫室,培育3d~4d后,卵粒变全黑,蜂进入预蛹期。 5.4.4子代蜂繁育 5.4.4.1接蜂完毕的蜂卡放入新的指形管中,每管放蜂卡1张,置于25℃~27℃,50%~60%的养虫 室,培育8d~9d后,羽化出蜂。用5.4.1~5.4.3的方法繁育子代蜂。 5.4.4.2未经冷藏的蜂卡最多可接6张卵卡,冷藏15d内的蜂卡最多可接5张卵卡,冷藏超过15d的蜂 卡最多可接3张卵卡。 6广赤眼蜂保存 6.1蜂种保存 将采集的卵粒呈全黑状态(已被赤眼蜂寄生)的黄野螟卵块保留在沉香树叶片上,用湿棉球包裹叶 柄处,将叶片平铺在培养皿中,放入自封袋,置于7℃、75%的培养箱中,可保存10d~15d。 6.2蜂卡保存 待蜂培育至预蛹期时,按照5.3规定可保存15d~30d。 7广赤眼蜂复壮 广赤眼蜂用米蛾卵繁育5代~6代后,即用黄野螟卵作为寄主繁育1代,复壮。方法见5.4.1~5.4.3。 8生产记录 8.1米蛾饲养期间,每天2次记录米蛾养虫室温度、湿度,检查米蛾饲料是否有霉变,米蛾饲料中是 否有害螨;每天记录收卵量(见附录B.1)。 8.2广赤眼蜂繁育期间,每天2次记录接蜂室、育蜂室温度、湿度;每天记录繁蜂量(见附录B.2)。 8.3广赤眼蜂保存期间,每周1次记录培养箱温度、湿度,检查蜂卡、米蛾卵是否干瘪或发霉(见附 录B.3)。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对策。 9产品质量评价方法 9.1样品检测 按照NY/T2063.1中7的规定检测广赤眼蜂产品的寄生率、羽化率和性比。 9.2产品质量评价 按照NY/T2063.1中8的规定评价广赤眼蜂产品。

.pdf文档 DB4409-T 61-2024 广赤眼蜂繁育技术规程 茂名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0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0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409-T 61-2024 广赤眼蜂繁育技术规程 茂名市 第 1 页 DB4409-T 61-2024 广赤眼蜂繁育技术规程 茂名市 第 2 页 DB4409-T 61-2024 广赤眼蜂繁育技术规程 茂名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6:31:57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