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11.120.01 CCSC10DB4403 深圳市地方标准 DB4403/T526—2024 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技术 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adversedrugreactionmonitoringand reportinginmedicalinstitution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2024-11-15发布 2024-12-01实施DB4403/T526—2024 I目  次 前言..................................................................................I 引言.................................................................................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组织机构...........................................................................2 5报告原则...........................................................................2 6报告程序...........................................................................2 7定期分析...........................................................................3 8培训与宣传.........................................................................3 9档案保管...........................................................................4 10沟通与持续改进....................................................................4 附录A(规范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及填写说明....................................5 参考文献..............................................................................9DB4403/T526—2024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深圳市药物警戒和风险管理研究院、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文宇、王茜、赖舒坤、左丽、吴斌、邢惟青、张敏、古志华、苗丁月。DB4403/T526—2024 II引  言 医疗机构是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主渠道,《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卫生部令〔2011〕 81号,以下简称“办法”)是目前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遵循的主要依据。《办法》中对 医疗机构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收集、上报、处置等做出了基本规定,但监测工作的要求多为原则性和 指导性要求,缺少细化的具体标准,导致《办法》对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报告的收集、上报、 定期分析等方面缺乏具体指导性,并且不同医疗机构工作差异较大。因此,制定《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 应监测和报告技术规范》对于统一我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标准具有重要的意 义。DB4403/T526—2024 1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的要求,包括组织机构、报告原则、报告程序、 定期分析、培训与宣传、档案保管、沟通与持续改进。 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 3.2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adversedrugreactionmonitorandreport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3.3 严重药品不良反应seriousadversedrugreaction 因使用药品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 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若不进行治疗可能导致出现前述所列情况的其他重要医 学事件等情形之一的反应。 3.4 新的药品不良反应unexpectedadversedrugreaction 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注: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按照新 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 3.5 药品不良反应聚集性事件aggregationofadversedrugreaction 同一批号(或相邻批号)的同一药品在短期内集中出现多例临床表现相似的疑似不良反应,呈现聚 集性特点,且怀疑与药品质量相关或可能存在其他安全风险的事件。 4组织机构 4.1机构与人员DB4403/T526—2024 24.1.1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设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 由主管业务的单位领导担任组长,小组成员应由药学、医务、护理、信息和临床科室等部门负责人和业 务人员组成。药学部门应设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专职工作人员,各临床科室应设立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监测员(以下简称“监测员”)。 4.1.2一级医疗机构应指定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以下简称“专(兼)职工作 人员”),各临床科室应设置监测员。 4.1.3其他医疗机构应指定专(兼)职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 4.1.4从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的工作人员应具有医学、药学、护理、流行病学等相关专业 知识,具备科学分析评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能力。 4.2职能与分工 4.2.1工作小组应制定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保障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监测工作开展。工作制度包括但不限于: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收集和评价制度、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信息和档案管理制度、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 4.2.2工作小组应组织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疑难病例关联性评价的分析讨论,指导药品安全突发事件 上报,并配合各级药品监管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开展调查和处置。 4.2.3工作小组应定期组织开展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业务培训。 4.2.4药学部门应组织实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和报告工作,建立并管理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事 件报告数据库,定期开展数据统计和分析。 4.2.5专(兼)职工作人员应负责收集、核实、评价、上报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并对监测员提 供监测技术指导。 4.2.6监测员应主动收集在本科室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信息,主动填写或协助专(兼)职工作人 员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填写要求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5报告原则 5.1真实、完整、准确原则 报告应满足内容真实、完整、准确。 5.2依法原则 报告应遵循相关法规规章的要求。 5.3可疑即报原则 报告应遵循可疑即报的原则。 6报告程序 6.1信息收集 6.1.1专(兼)职工作人员和监测员通过门诊、患者住院期间或患者随访获知的疑似不良反应/事件, 均应登记收集。

.pdf文档 DB4403-T 526-2024 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技术规范 深圳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5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5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403-T 526-2024 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技术规范 深圳市 第 1 页 DB4403-T 526-2024 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技术规范 深圳市 第 2 页 DB4403-T 526-2024 医疗机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技术规范 深圳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6:27:12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