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65.020.20 CCSB22DB4401 广州市地方标准 DB4401/T262—2024 增城丝苗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theproductionofZengchengsimiaorice 2024-04-18发布 2024-05-18实施 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B4401/T262—2024 I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市增城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广州绿聚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姚建秋、陈荣发、曹春如、肖旭林、刘成枝、张文彬、刘志强、彭绍辉、刘文 超、郭日潮、黄江燕、顾文芳、周文婷、钟丽芳、姚达行、谢耀均、陈石纯、谢铜波、朱文忠。DB4401/T262—2024 1增城丝苗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增城丝苗水稻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要求、栽培技术措施、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收 获、追溯。 本文件适用于增城丝苗水稻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23402地理标志产品增城丝苗米 GB38400肥料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GH/T1278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质量追溯体系要求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增城丝苗水稻Zengchengsimiaorice 增城丝苗水稻是用于生产增城丝苗米的水稻品种。 [来源:GB/T23402—2009,3.1,有修改] 4一般要求 4.1产地环境 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 4.2品种选择 选用的水稻品种应符合GB/T23402的规定;早造用全生育期120d~130d的品种;晚造用全生育 期100d~120d的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DB4401/T261—2024 24.3肥料使用准则 4.3.1肥料使用应符合GB38400、NY/T496的规定。 4.3.2施肥后5d~7d内不排水,让田水自然落干,防止肥料流失。 4.4农药使用准则 4.4.1农药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NY/T1276的规定。 4.4.2施药后5d~7d内不排水。 5栽培技术措施 5.1栽培方式 宜采用抛秧栽培或机插秧栽培。 5.2育苗 5.2.1育苗方式 抛秧、机插秧栽培用塑料盘育秧。 5.2.2播期 早造宜3月上旬播种,晚造宜7月中旬播种。 5.2.3播种 抛秧每667m2本田用种量约1.5kg,按常规做好晒种、精选、浸种和消毒,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 播种。每667m2本田播种用434孔塑料秧盘约40片,需要苗床约10m2,播种前放约0.5kg复合肥(N、 P2O5、K2O各含量为15%)作基肥,放好塑料秧盘装入营养土,撒种后埋芽并扫平盘面防止串根。 机插秧每667m2本田用种量约2kg,按常规做好晒种、精选、浸种和消毒,催芽至破胸露白即可 播种。每667m2本田用60cm×30cm机插专用秧盘16片~18片,装入育秧基质播种。应根据茬口、 插植进度分期播种。 5.2.4秧苗管理 早造育秧采用农膜覆盖小拱棚保温保湿,若小拱棚内气温高于35℃应及时揭开两头通风降温,防 止高温伤苗;移植前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揭膜炼苗;晚造播种后至齐苗用遮阳黑纱覆盖,防高温暴雨;若 育秧期间撒施化肥需要保持浅水层。 5.3移植 5.3.1本田要求 及早沤田、办田,做到“田等秧”,田面耙烂整平,保持浅水层。机插秧前要适当沉实土壤,沙 壤土沉实0.5d~1d,壤土沉实1d~2d,黏土沉实2d~3d。 5.3.2移植期 早造宜3月下旬至“清明”前后,晚造宜7月下旬至“立秋”前后,秧苗在3叶~4叶时移植。应 选择适宜天气及时移栽,北风天或大雨天不宜移植。DB4401/T262—2024 35.3.3移植方法 移植前1d~2d排清秧田渍水,使盘土干爽、结实,便于起秧移植。 5.3.4移植密度 适宜密度为每亩抛(插)秧15000科~18000科,机插秧规格30cm×12cm~30cm×16cm。 5.4本田栽培管理 5.4.1管理目标 前期早生快发稳长,争取早造抛后20d、插后25d,晚造抛后15d、插后20d够苗,苗数为每 667m220万条~25万条。中期壮蘖壮茎,控制苗峰,提高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控水制肥,促使叶色 转赤,适施中期肥,促进幼穗分化,减少颖花退化,增加每穗粒数。后期养根保叶,防止早衰,青枝腊 秆,青叶数2片以上,结实率高,充实度好。 5.4.2平衡施肥 5.4.2.1施肥总量 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占总施肥量30%以上,氮(N)、磷(P2O5)、钾(K2O)比例为1:0.3: 0.8。中等地力的田每667m2本田施肥总量为早造纯氮(N)8kg~10kg,磷(P2O5)2kg~3kg,钾 (K2O)6.5kg~8kg;晚造纯氮、磷、钾各可增加1kg~1.5kg、0.3kg~0.5kg、0.8kg~1.2kg。 5.4.2.2施肥方法 5.4.2.2.1水稻控释肥 在基肥每667m2施腐熟有机肥200kg~250kg的基础上,最后一次耙田前每667m2用总含量40%~ 50%的水稻控释肥30kg~35kg一次性均匀撒施;沙质田分两次均匀撒施,50%作基肥,50%在移植后7 d~10d追施。 5.4.2.2.2测土配方施肥 方法如下: a)基肥每667m2施有机肥(氮磷钾含量5%,有机质40%)200kg~250kg,过磷酸钙(有效成分 12%~14%)15kg; b)回青肥:早造移植后约5d,晚造移植后约3d,每667m2施尿素5kg; c)分蘖肥:早造移植后约15d,晚造移植后约12d,每667m2施尿素5kg,氯化钾3kg或施 水稻配方肥[24-7-19(N-P2O5K2O)或相近配方肥]5kg~8kg; d)分化肥:早造移植后35d,晚造移植后30d左右,禾苗转赤,每667m2施水稻配方肥10kg, 氯化钾4kg。叶色浓或天气差应推迟或减量施; e)齐穗肥:早造一般不施,晚造视禾苗及天气情况可酌情每667m2补施水稻配方肥3kg~5kg。 5.4.3本田水分管理 泥皮水移植;浅水分蘖,移植后遇阴雨天气宜排水,以露田为主,促新根和分蘖;够苗即露晒田, 至幼穗分化,回浅水施分化肥后自然落干;剑叶全出灌回浅水至齐穗,之后保持田间湿润;收获前5d~DB4401/T261—2024 47d灌一次跑马水,保持泥土湿润;切忌过早断水,防止后期高温迫熟及禾苗早衰。 6有害生物综合防治 6.1有害生物控制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密切关注有害生物的测报,综合应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 学防治”等措施,尽量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保护稻田生态环境,有效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与为害。 6.2农业防治 选用抗性较强的品种;提倡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推行健身栽培等农艺措施,减少有害生物的 发生。 6.3生物防治 通过准确测报,利用及释放天敌和使用生物农药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保护稻田生态。 6.4物理防治 利用针对性强的性诱捕器分别诱杀钻蛀性螟虫、稻纵卷叶螟;利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色光板、 防虫网等物理装置诱杀害虫。 6.5化学药剂防治 6.5.1基本要求 在落实非化学防治技术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时期实施化学药剂防治。主要有害生物防治安全药剂及 施药方法参见附录A。 6.5.2主要病害防治 6.5.2.1稻瘟病防治 叶瘟防治应在田间初见急性病斑或出现发病中心时,可选用三环唑等药剂防治;破口抽穗初期可选 用春雷霉素、咪鲜胺或稻瘟灵等预防穗瘟,齐穗期如遇天气适宜病害流行时应再补防1次。 6.5.2.2纹枯病防治 分蘖末期至孕穗抽期丛发病率达到20%以上的田块,选用丙环·嘧菌酯、苯甲·丙环唑或井岗霉素 等药剂防治。 6.5.2.3白叶枯病防治 白叶枯病:发病初期、洪涝等灾害叶片受损伤后或台风暴雨前2d~3d,选用三氯异氰尿酸等药剂 防治。 6.5.2.4水稻细菌性条斑病防治 台风暴雨前2d~3d,选用三氯异氰尿酸等药剂防治。 6.5.3主要虫害防治

.pdf文档 DB4401-T 262-2024 增城丝苗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广州市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2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2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401-T 262-2024 增城丝苗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广州市 第 1 页 DB4401-T 262-2024 增城丝苗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广州市 第 2 页 DB4401-T 262-2024 增城丝苗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广州市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6:22:14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