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唯一标准王
ICS 11.020 CCS C 05 44 广东省 地方 标准 DB44/T 2663—2025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岭南火针疗法 Standardized manipulation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Lingnan fire -needle therapy 2025 - 05 - 15发布 2025 - 08 - 15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T 2663 —2025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操作步骤与要求 ................................ ................................ ..... 1 5 适应症 ................................ ................................ ............. 3 6 注意事项 ................................ ................................ ........... 3 7 禁忌 ................................ ................................ ............... 4 附录A(资料性) 岭南火针针具 ................................ ......................... 5 附录B(资料性) 中医类别临床适应症 ................................ ................... 6 附录C(资料性) 西医类别临床适应症 ................................ ................... 7 参考文献 ................................ ................................ .............. 8 DB44/T 2663 —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甄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中医药局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GD/TC31)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针 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 番禺区中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广东省老干部事务中心、梅州市第二中医医院、汕头市中医院、深圳市 南山区中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澍欣、庄礼兴、林国华、林诗雨、李丽霞、李敏、温乃元、徐振华、阮经文、 于海波、陈楚云、李茜、廖穆熙、李巧林、王晓玲、林卓鹏、曾婧纯、李虹竹、陈广贤、吴跃峰、张瑞 琳。 DB44/T 2663 —2025 1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岭南火针疗法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岭南火针疗法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岭南火针疗法的操作步骤与要求、适应症、注意 事项与禁忌情况。 本文件适用于岭南火针疗法的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1709.12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12部分:火针 GB/T 21709.20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第20部分:毫针基本刺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岭南火针疗法 Lingnan fire -needle therapy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结合岭南地区地域及人群体质特点,将特制针具烧红,以特定刺法刺入人体一 定部位或穴位,用于防治疾病的一种针刺疗法。 4 操作步骤与要求 施术前准备 4.1.1 针具选择及物品准备 岭南火针疗法施术前应准备以下针具及物品: a) 岭南火针针具应满足以下要求: —— 针尖锐利、针身光滑,结构、材质、规格详见附录 A。 —— 使用前检查火针是否有倒钩、裂痕、毛刺或碳化附着物,针柄针身结合处是否松动,如有针 尖不锐利、针身不光滑,可用砂纸打磨至锐利、光滑,及时清除针身上沾留的皮肤、组织; b) 用于穴区皮肤消毒的常规消毒剂; c) 用于防止烫伤和感染的介质,如跌打万花油、莫匹罗星软膏等; d) 酒精灯、打火机等点火工具以及棉签等辅助工具。 4.1.2 环境的要求 环境应清洁卫生,避免污染;同时避免在空气流动快的环境如风口处施术,以免影响火焰的稳定性DB44/T 2663 —2025 2 和烧针的进行;远离易燃易爆物品。 4.1.3 体位的选择 选择适当的体位。一般以便于施术者取穴、操作方便、刺烙点(火针部位)定位后不易偏移和患者 舒适的体位为宜,对老年、小儿或体弱者,宜采用卧位或靠坐位。 4.1.4 穴位、部位的定位 对选择的穴位、部位进行定位,并加以标记。如火针针刺部位为囊肿、脓肿、包块等可移动肿物, 针刺时以押手协助固定肿物,以防肿物活动而导致进针点偏移,伤及周围组织。如果进针点为活动性痛 点,需协助固定患者体位后再做标记、针刺。 消毒 4.2.1 医者消毒 医者消毒具体要求应按 GB/T 21709.12 的规定执行 4.2.2 针刺部位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具体要求应按 GB/T 21709.12 的规定执行 4.2.3 火针针具消毒 火针针具消毒具体要求应按 GB/T 21709.12 的规定执行 施术方法 4.3.1 涂抹介质 定位后,从火针针刺中心点向四周在施术部位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再进行岭南火针治疗。 4.3.2 烧针 以辅助手持点燃的酒精灯或用持物钳夹持点燃的 95%酒精棉球置于施术者胸前,或在保证安全的 前提下尽量靠近施术部; 持针手拇指、 食指、 中指微曲夹持针柄, 如持笔状; 针尖置于火源外焰上灼烧, 先加热针体,再加热针尖,将针烧至红炽或白亮后,迅速对患处施针。 4.3.3 刺法 4.3.3.1 按点刺速度及深度分为: a) 浅刺:针刺深度约 1.25 mm,操作频率为 180次/分钟,每次连续点刺 7下,重复 3次。该刺 法多用于面部及四肢末端穴位; b) 皮刺:针刺深度约 3 mm,每次连续点刺 7下,重复 3次。针刺深度约 3 mm。该刺法多用于躯 干部、四肢肘膝关节以下肌肉较丰厚的穴位; c) 肉刺:针刺深度约 12.5 mm,此刺法多速刺而不留针,烧针后刺入病位,而后立即出针,即后 面所述的快针法。该刺法多用于点刺前臂及大腿部肌肉丰厚处的穴位,或顽固性面瘫、面肌痉 挛的细火针深刺治疗; d) 筋刺:针刺深度约 25 mm,此刺法多速刺而留针,烧针后刺入病位,留针约 5秒再出针,多用 于软组织损伤等治疗; e) 骨刺:针刺深度约 10 mm~40 mm,多以留针法操作。筋刺及骨刺多用于骨关节病变的治疗,DB44/T 2663 —2025 3 需深刺至筋或至骨,必要时亦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方能取效。 4.3.3.2 按针刺密度及范围分为: a) 密刺法:以岭南火针密集地刺激病变局部,针刺间隔为 0.5 cm~1.0 cm,病情重者或范围较 窄者可相应缩小针刺间隔,可用于角化明显及肥厚型皮肤病以及炎症性或感染性皮肤病治疗; b) 围刺法:以岭南火针围绕病变部位边界移行处针刺,针刺间隔约 1.0 cm~1.5 cm,以浅刺或 皮刺为宜。对于局部红肿热痛者,可直接用岭南火针刺络放血; c) 散刺法:以岭南火针疏散地在经络或病变部位上针刺,每隔 1.0 cm~1.5 cm一针,以浅刺或 皮刺为宜。可用于躯体麻木、瘙痒、拘挛,疼痛等病症。 4.3.3.3 按留针时间分为: a) 快针法:进针达适合深度后迅速将针提出,整个过程约 0.5秒,速刺而不留针。操作结束后局 部常有灼热感、瘙痒感、麻胀感等,有时这些感觉可向远端放射; b) 留针法:快速将岭南火针刺

.pdf文档 DB44-T 2663-2025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岭南火针疗法 广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3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3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DB44-T 2663-2025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岭南火针疗法 广东省 第 1 页 DB44-T 2663-2025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岭南火针疗法 广东省 第 2 页 DB44-T 2663-2025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岭南火针疗法 广东省 第 3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6:21:28上传分享
友情链接
站内资源均来自网友分享或网络收集整理,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联系我们微信(点击查看客服),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