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3.160
CCS P 55
44
广东省 地方 标准
DB44/T 2607.2—2025
滨海蓝碳碳汇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
第2部分:红树林
Technical Guide for the Survey and Accounting of Coastal Blue Carbon Sink,
Part 2: Mangroves
2025 - 01 - 23发布 2025 - 04 - 23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T 2607.2 —2025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红树林碳汇野外调查方法 ................................ ............................. 2
5 红树林碳储量核算方法 ................................ ............................... 7
6 红树林碳汇核算方法 ................................ ................................ 13
附录A(规范性) 植被调查记录表 ................................ ...................... 16
附录B(规范性) 土壤野外调查记录表 ................................ .................. 17
附录C(资料性) 主要物种异速生长方程 ................................ ................ 18
附录D(资料性) 广东省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数据 ................................ ...... 19
附录E(资料性) 广东省红树林土壤有机碳累积速率数据 ................................ .. 21
附录F(资料性) 广东省红树林植物净初级生产力数据 ................................ .... 22
参考文献 ................................ ................................ ............. 23 DB44/T 2607.2 —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是《滨海蓝碳碳汇能力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的第 2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红树林;
——第3部分:海草床;
——第4部分:盐沼。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工业大学、湛江市生态环境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郭芬、张远、曾雪兰、欧阳晓光、祝振昌、张武英、罗丽娟、沈小梅、黄敏德、
黄梓训、冼献波、伍复胜。
DB44/T 2607.2 —2025
1
滨海蓝碳碳汇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 第2部分:红树林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红树林生态系统碳汇调查与核算的术语和定义、碳汇野外调查方法、碳储量核算方法
和碳汇核算方法等的技术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行政管辖范围内红树林生态系统碳汇调查与核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HY/T 0349 —2022 海洋碳汇核算方法
LY/T 2252 —2014 碳汇造林技术规程
LY/T 2253 —2014 造林项目碳汇计量监测指南
LY/T 3253 —2021 林业碳汇计量监测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红树林 mangroves
在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各种耐盐的乔木和灌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
落。
[来源:HY/T 0349 —2022,3.2]
碳库 carbon pool
碳的储存库,通常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附生物和土壤有机质。
[来源:LY/T 2252 —2014,3.2 ,有修改 ]
碳储量 carbon storage
一定体积的蓝碳生态系统中存储的有机碳总量。碳储量包含一个或者多个碳库的碳总量。
[来源:ISBN: 9787561570968 -2018 滨海蓝碳 —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碳储量和碳排放因子评估方
法 P13]
地上生物量 aboveground biomass
土壤层以上以干重表示的植被所有活体的生物量,包括干、桩、枝、皮、种子、花、果和叶及草本
植物。
[来源:LY/T 3253 —2021,3.2.17] DB44/T 2607.2 —2025
2
地下生物量 underground biomass
所有活根生物量,通常不包括难以从土壤有机成分或枯落物中区分出来的细根(直径≤ 2.0 mm)。
[来源:LY/T 3253 —2021,3.2.18]
土壤有机碳 soil organic carbon
一定深度内(通常为 1.0 m)矿质土和有机土(包括泥炭土)中的有机碳 ,包括难以从地下生物量中
区分出来的细根(小于 2 mm)。
[来源:LY/T 2253 —2014,3.17]
枯落物 litter
土壤层以上,直径≤ 5.0 cm、处于不同分解状态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凋落物、腐殖质,以及难以
从地下生物量中区分出来的细根。
[来源:LY/T 3253 —2021,3.2.20]
枯死木 dead wood
枯落物以外的所有死生物量,包括枯立木、枯倒木以及直径≥ 5.0 cm的枯枝、死根和树桩。
[来源:LY/T 3253 —2021,3.2.19]
4 红树林碳汇野外调查方法
调查方案制定
4.1.1 碳库组成
红树林碳库分为植被碳库和土壤碳库。其中,植被碳库包括地上活生物量、地上死生物量和地下活
生物量,土壤碳库即为地下死生物量。
4.1.2 样方设置
4.1.2.1 样方设置方法
红树林碳汇野外调查样方设置方法如下:
a) 样线取样法:当样方特征随着距离某一特定地点(如河流、海岸或潮沟)的远近而呈现规律性
变化时,宜采用此方法;不能依据样方之间的距离进行随机取样时,也可采用该方法。这一方
法获得的样方不一定能真实反映生态系统的异质性。
b) 随机取样法:在每个分区中随机选择样方,以捕获不同分区之间和各小区内的真实异质性。
c) 基于概率的栅格取样法: 使用正方形或六边形的栅格覆盖被定义的小区, 从每一个栅格内随机
选取一个点作为样方。这既保证了取样的随机性,又使取样的位置平均分布到整个小区中。
广东省红树林呈现出分布分散、斑块变异较大的特点,增加了野外调查和采样工作的难度,样方设
置宜综合以上三种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4.1.2.2 样方面积设置
红树林碳汇野外调查样方面积设置如下:
a) 乔木样方选用较大面积,面积宜为 100 m2,样方大小宜为 10 m×10 m; DB44/T 2607.2 —2025
3 b) 灌木、藤本植物样方选用较小面积,面积宜为 10 m2;
c) 呼吸根和凋落物样方选用小面积,面积宜为 1 m2,样方大小宜为 100 cm×100 cm。
4.1.3 样方数量
在理想状态下,宜预先评估研究地点现存的碳储量和测量方法带来的误差。若资源(预算和时间)
允许,首次测量宜增加样方数量,后续的测量可根据这些原始数据来调整样方数量。同时,在多样性较
高等异质性较高的地区宜多设置样方, 在人工林较多、 树种相对单一等异质性较低的地区宜少设置样方。
4.1.4 调查时间与频次
测定频率应考虑当地法规、管理或资金的需求,资源的可用性;也取决于被测定的碳库。对于生物
量碳的测定,宜每年在地上生物量达到峰值的时间段(
DB44-T 2607.2-2025 滨海蓝碳碳汇能力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 第2部分 红树林 广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28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28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6:19:07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