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93.160
CCS P 55
44
广东省 地方 标准
DB44/T 2607.1—2025
滨海蓝碳碳汇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
第1部分:通则
Technical Guide for the Survey and Accounting of Coastal Blue Carbon Sink,
Part 1: General Principles
2025 - 01 - 23发布 2025 - 04 - 23实施
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4/T 2607.1 —2025
I 目次
前言 ................................ ................................ ................. II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 1
4 基本原则 ................................ ................................ ........... 2
5 滨海蓝碳碳汇调查与核算边界 ................................ ......................... 3
6 滨海蓝碳碳汇调查与核算的工作流程 ................................ ................... 3
7 滨海蓝碳碳汇调查与核算方法 ................................ ......................... 4
参考文献 ................................ ................................ ............. 14 DB44/T 2607.1 —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 GB/T 1.1 —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是《滨海蓝碳碳汇能力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的第 1部分:
——第1部分:通则;
——第2部分:红树林;
——第3部分:海草床;
——第4部分:盐沼。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工业大学、湛江市生态环境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远、曾雪兰、郭芬、沈小梅、欧阳晓光、罗丽娟、祝振昌、张武英、黄敏德、
冼献波、伍复胜。
DB44/T 2607.1 —2025
1
滨海蓝碳碳汇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 第1部分:通则
1 范围
本文件提供了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调查与核算的基本原则、 边界、 工作流程和方法等的技术指导。
本文件适用于广东省行政管辖范围内蓝碳生态系统碳汇调查与核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8190 —2017 海洋学术语 海洋地质学
GB/T 15919 海洋学术语 海洋生物学
HY/T 0349 海洋碳汇核算方法
LY/T 2252 —2014 碳汇造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滨海,又称海岸带 coastal zone
海洋与陆地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
注: 海岸带范围上限起自现代海水能够作用到陆地的最远界,下限为波浪作用影响海底的最深界,或现代沿岸沉积
可以到达的海底最远界限。
[来源:GB/T 18190 —2017,2.1.3]
蓝碳 blue carbon
红树林、潮汐盐沼和海草床的土壤和地上活体生物量(叶片、树枝和树干),地下活体生物量(根
系)及非活体生物量(凋落物和枯死木)中储存的碳。
[来源:ISBN: 9787561570968 -2018 滨海蓝碳 —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碳储量和碳排放因子评估方
法 P13,有修改 ]
海洋碳汇 ocean carbon sink
红树林、 盐沼、 海草床、 贝藻类等从空气或海水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 活动和机制。
[来源:HY/T 0349 —2022, 3.1]
红树林 mangroves
在热带和亚热带潮间带,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占优势的各种耐盐的乔木和灌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
本生物群落。 DB44/T 2607.1 —2025
2 [来源:HY/T 0349 —2022,3.2]
海草床 seagrass bed
中、低纬度海域潮间带中、下区和低潮线以下数米乃至数十米浅水区海生显花植物(海草)和草栖
动物繁茂的平坦软相地带。
[来源:GB/T 15919 —2010,5.56]
盐沼 saltmarsh
分布在河口或海滨浅滩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
[来源:GB/T 15919 —2010,5.55]
碳库 carbon pool
碳的储存库,通常包括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枯落物、附生物和土壤有机质。
[来源:LY/T 2252 —2014,3.2 ,有修改 ]
碳储量 carbon storage
一定体积的蓝碳生态系统中存储的有机碳总量。碳储量包含一个或者多个碳库的碳总量。
[来源:ISBN: 9787561570968 -2018 滨海蓝碳 —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碳储量和碳排放因子评估方
法 P13]
土壤有机碳 soil organic carbon
一定深度内(通常为 1.0 m)矿质土和有机土(包括泥炭土)中的有机碳 ,包括难以从地下生物量中
区分出来的细根(小于 2 mm)。
[来源:LY/T 2253 —2014,3.17]
4 基本原则
目的
通过滨海蓝碳碳汇监测、评估与核算,为广东省红树林、海草床和盐沼三类蓝碳生态系统碳汇的系
统调查与评估提供科学的方法学指导,完善滨海蓝碳碳汇核算方法,为广东省海洋碳汇核算和碳普惠工
作提供参考,助力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
原则
4.2.1 滨海蓝碳碳汇调查监测原则
滨海蓝碳碳汇调查监测宜遵守下列原则:
a) 科学性:设定相对客观的、具备普遍性的监测方案。
b) 完整性:应包括滨海蓝碳生态系统所有相关的碳汇过程。
c) 相关性:选择适当的碳源、碳汇、碳库、数据和方法,以适应滨海蓝碳生态系统碳汇监测的需
求。
d) 可操作性:监测过程中涉及区域、频次须是目前政府主管部门可提供的、可接受的,若不具备
条件,需提出替代方案。
e) 透明性:有明确的、可核查的数据收集方法和监测过程。 DB44/T 2607.1 —2025
3 4.2.2 滨海蓝碳碳汇核算原则
滨海蓝碳碳汇核算宜遵守下列原则:
a) 可操作性:计算方法里涉及的滨海蓝碳生态系统分布区域、类型、核算频次须是目前政府统计
体系、相关主管部门可提供的、可接受的,若不具备条件,需提出替代方案。
b) 科学性:在满足可操作性的前提下,兼顾考虑科学性,设定相对客观的、具备普遍性的滨海蓝
碳碳汇核算方法。
c) 完整性:应包括滨海蓝碳生态系统所有相关的碳汇过程。
d) 准确性:对滨海蓝碳的植被碳汇和土壤碳汇进行准确的计算,尽可能减少偏差和不确定性。
e) 透明性:有明确的、可核查的数据收集方法和计算过程,对计算方法及数据来源给出说明。
5 滨海蓝碳碳汇调查与核算边界
滨海蓝碳主要类型
滨海蓝碳的主要类型如下:
a) 红树林;
b) 滨海盐沼;
c) 海草床。
滨海蓝碳碳库的类型
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的主要碳库类型如下:
a) 土壤碳库;
b) 植被碳库(主要包括地上活生物量、地下活生物量和地上死生物量)。
6 滨海蓝碳碳汇调查与核算的工作流程
开展滨海蓝碳碳汇调查与核算的工作流程分为三大步骤,如图 1所示:
a) 原位监测;
b) 碳储量核算;
—— 植被碳储量核算
—— 土壤碳储量核算
c) 碳汇核算。
—— 植被碳汇核算
—— 土壤碳汇核算
DB44/T 2607.1 —2025
4
图1 滨海蓝碳碳汇调查与核算工作流程图
7 滨海蓝碳碳汇调查与核算方法
野外原位监测
7.1.1 样方设置
常用的样方设置方法有以下三种:
a) 样线取样法:
DB44-T 2607.1-2025 滨海蓝碳碳汇能力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 第1部分 通则 广东省
文档预览
中文文档
19 页
50 下载
1000 浏览
0 评论
309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本文档共19页,可预览 3 页,如浏览全部内容或当前文档出现乱码,可开通会员下载原始文档
本文档由 人生无常 于 2025-07-26 06:19:05上传分享